第三百八十章 第一次次大陆战争(一)(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720 字 2个月前

对于阿萨姆共和国的所作所为,新德里极为恼怒,因此,一方面紧急扩编部队,向提斯塔河沿线增调兵力,另一方面又向伦敦施压表示不满。

只是有了中国政府的支持,阿萨姆共和国显然有恃无恐,根本不理会英国人的施压。

而艾德礼政府在没搞定中国政府之前,又不敢通过缅北地区向阿萨姆东部出兵,因此,无法得到满意回应的新德里方面只好宣布对阿萨姆实施全面禁运来掩饰自己的有心无力。

但未曾想,阿萨姆共和国又很快与巴基斯坦建交,并以半个特里普拉土邦5000多平方公里领土为代价,交换了吉大港周边600平方公里土地的主权和吉大港通往阿萨姆的国际公路的筑路权、无条件通行权。

并且双方高层达成秘密协定,约定一旦印度与两国发生武装冲突,彼此自然结成军事同盟,共同应对印度的进攻。

印度政府之所以没有马上对阿萨姆共和国动武,除了前线兵力不足以外,还因为克什米尔方向也出现了重大的危机。

克什米尔大君哈里·辛格原本是想维持独立地位,但由于英国方面的反对和没有像海德拉巴一样获得外援,因此,被迫在选择加入巴基斯坦和印度两大政治实体当中犹豫。

哈里·辛格本人是倾向于加入印度的,但由于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人口占到77%以上,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因此,担心穆斯林造反的哈里·辛格不敢立刻就表明自己的态度,但在印度政府和蒙巴顿的拉拢下,这位大君日益表现出加入印度的“兴趣”。

迫于辛格的表现,失去耐心的巴基斯坦方面便策动了查谟和克什米尔河谷地区的穆斯林起义。

当20万穆斯林民兵武装气势汹汹的杀向克什米尔首府斯利那加的时候,狼狈逃窜的辛格大君便向新德里发出了加入克什米尔印度的声明。

尽管20万来势汹汹的穆斯林民兵和部落武装看起来声势惊天,但印度政府是绝无可能和平的放弃到嘴的肥肉的,因此,在暂时搁置了对阿萨姆共和国的进攻后,印度政府派出飞机空运了至少2个营的精锐部队前往斯利那加。

由于穆斯林民兵和部族武装缺乏统一的指挥,又只顾着对克什米尔地区的非穆斯林进行烧杀掳掠,没有第一时间控制斯利那加机场,结果让印军得以抢先控制斯利那加城,双方在城外激战数日,穆斯林武装始终无法攻克斯利那加城,从而让印军得以站稳了脚跟。

此时,穆斯林武装已经占领了木泽弗拉巴德、乌里、巴拉穆拉、吉尔吉特等众多克什米尔城镇。

并包围了斯利那加、杰城、拉乔里和诺歇拉待等城镇,为了挽回危急的局面,印度政府在组建了印度第二军的基础上,抽调第161旅、第50伞兵旅、第19步兵旅和第7坦克旅等部,从查谟地区进入克什米尔作战。

在第二军军长萨姆·马内克肖少将的指挥下,印军把兵力部署在两个主要作战方向上,即在斯利那加和查谟各部署了一个师(注:一共5个旅)的兵力。

印军随后以两地为前进基地,向周围巴基斯坦部族武装发动了全面进攻。

当年3月末4月初,印军将兵临斯利那加城下的巴基斯坦部族武装击退到距斯利那加城20多千米的沙拉登地区。

而后印军首次使用第7坦克旅的6辆丘吉尔坦克,支援第161步兵旅,与巴基斯坦部族武装在沙拉登展开争夺战。

靠着坦克的掩护,印军士兵边前进边开火,给组织混乱且没有见过世面,将坦克视为钢铁恶兽的巴基斯坦部族武装造成了重大伤亡。

拉登地区的战斗仅仅持续了20分钟左右,只有部分轻武器的巴基斯坦部族武装死伤惨重,约有500人被打死。

是役之后,印军算是牢牢掌握了克什米尔地区的战场主动权,不但接连打破了穆斯林民兵和部族武装对诺歇拉、唐格尔、拉乔里等地的包围,而且前锋已经逼近巴基斯坦的边境。

见印军攻势如潮、穆斯林民兵和部落武装不堪一战,原本准备躲在背后操控克什米尔战争的真纳坐不住了,已经与阿萨姆方面达成秘密军事同盟的他,一面命令巴基斯坦正规军开赴克什米尔参战,另一方面请求中国方面敦促锡克独立武装在印军背后起义。

由于新生的印度政府坚持维护大英帝国的遗产,不愿意在麦克马洪线和约翰逊-阿尔达线上向中国妥协,因此,为了解决印度对西藏边境地区的威胁,早有预谋的中国政府责无旁贷的配合了巴基斯坦方面的要求。

于是在中国政府的“友好劝说”下,锡克独立力量在印属旁遮普省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海德拉巴大君也正式宣布海德拉巴独立,由此,第一次次大陆战争全面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