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4月19日,阿萨夫·贾赫七世米尔·奥斯曼·阿里汗在海德拉巴土邦的首府海德拉巴城正式对外宣布建立独立的海德拉巴王国。
同日,已经改称伊斯兰志愿军的原华军伊斯兰同胞抗日同盟军第一旅、第四旅从海德拉巴城市坎曼出发,迅速攻入印度马德拉斯省境内,仅仅用了9天便攻占了重镇拉贾蒙德里。
在伊斯兰志愿军第一旅和第四旅狂飙猛进的同时,志愿军第二旅和第三旅也兵锋两路向西、南进军,连续夺取古尔伯加、贝拉里、肖腊普、达义盖雷等属于孟买省的西南印度城市。
受到海德拉巴兵锋的胁迫,瓦迪亚尔(迈索尔)、柯钦、特拉凡科等13个土邦纷纷效仿海德拉巴宣布独立,随即这些独立的土邦的代表在海德拉巴城举行会议,决定共同组建德干邦联来于印度自治领中央政府对抗。
由于伊斯兰志愿军截断了马德拉斯省与奥里萨省、中央省的陆路联系,马德拉斯省南部和阿萨夫·贾赫七世早有勾搭的泰米尔人也跟着闹腾起来。
当年的5月7日,泰米尔国民运动在马德拉斯宣布成立泰米尔共和国,脱离印度自治领独立。
对此早有期待的阿萨夫·贾赫七世很快与泰米尔共和国互相承认,随后双方经过短暂谈判便达成了瓜分整个马德拉斯省的协议。
以斯里赛拉姆山脉为分界线的马德拉斯省的东部沿海地区一分为二,海德拉巴获得克里希纳河以北部分,泰米尔共和国获得河南部分。
马德拉斯省的西部内陆地区,海德拉巴、瓦迪亚尔(迈索尔)和泰米尔共和国三家均分。
顺带着双方还达成了一项军事合作协议,由德干邦联出钱,泰米尔共和国出人,组建1个泰米尔步兵师,以协助伊斯兰志愿军对奥里萨省和中央省的印军作战。
而以伊斯兰志愿军为主的德干邦联军。
鉴于海德拉巴慷慨的允许参加邦联的各土邦从马德拉斯省、孟买省等印度自治领中央政府直属地中获得一定的领土增益。
因此,各土邦同意共同提供一些后勤支援部队为伊斯兰志愿军提供物资运输、工兵等方面的服务,由此组建了所谓的德干邦联军。
但真正能拉出去作战的,还只是伊斯兰志愿军的5个步兵旅(海得拉巴境内其实还有2个由辎重旅改编的伊斯兰志愿军的守备旅及由海德拉巴王公衞队扩建的海德拉巴第一步兵师,但这个师有很多的印度教官兵,政治上并不可靠,因此,反而要在伊斯兰志愿军2个守备旅的监视下行动)。
则一面向奥里萨省、中央省之间的土邦地带进军,一面沿孟买省走廊向西北方向进攻,在这个方向也密布着近百个印度教的土邦……
印度自治领政府之所以听任南印度糜烂,并非是他们不在意,而实在是手上的兵力不足。
印巴分治时,印度自治领政府手上只有15个步兵团、12个装甲兵分队(连)、18.5个炮兵团、61个工兵分队(连)、8个空军中队和32艘大小军舰,以及全部登陆艇。
但根据英军的编制习惯,所谓团其实就是相当于各国军队中的营,因此,独立伊始的印军把手脚都算上,也不过勉强能整编出1个三旅制的步兵师和由1个装甲旅、1个伞兵旅组成的装甲师。
至于印度空军更加可伶,明明是拥有8个中队的编制,但却大多以运输机为主,战斗机和轰炸机的数量少得可伶,以至于在克什米尔战斗中只能投入2架喷火式战斗机和2架暴风Ⅱ战斗机,在东线也只有4架暴风Ⅱ和2架达科他运输机改装的临时轰炸机。
这也是为什么印度政府明明一早就组建了所谓的第一军,却无力进攻阿萨姆的根本原因。
虽然印度政府在蒙巴顿勋爵的帮助下,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向各加盟印度自治领的土邦征召土邦军的手段,将印军主力迅速扩大为8个步兵师又1个装甲师。
但最精锐的1个步兵师和装甲师陷在克什米尔动弹不得,另外派往西孟加拉地区3个师在盯防住东巴和阿萨姆共和国军的同时,自身也被对手所牵制,真正能投入南线作战的不过是3个新编步兵师而已。
且其中至少1个师要留在手边镇压旁遮普邦的锡克教徒起义并充当各个方向的总预备队,以免到时候捉襟见肘无以为继。
仅有2个师能奔赴南线作战,当然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了。
于是经过一番慎重的考虑,印军总参谋部认为海德拉巴军对奥里萨省及奥里萨省、中央省、比哈尔省、联合省之间的土邦地带的进攻最为重要,而海德拉巴军对孟买省及孟买省附近的另一个土邦地带的进攻也非常关键。
姑且不说德干邦联军进入两个土邦地带所带来的连锁政治影响,就是海德拉巴军与东西巴实现联通所带来的巨大军事威胁,也是印度中央政府所不能忽视的。
因此,有必要投入重兵遏制海德拉巴军的继续前进。
然而兼任国防部长的尼赫鲁却认为,海德拉巴的兵力有限,主力又分散在东西海岸线作战,完全可以通过中央省,一次性投入重兵,直接攻打海德拉巴本土。
如此就算不能抢在两翼海德拉巴军回援之前攻克海德拉巴城,也能调动海德拉巴军,以围魏救赵的方式实现解救两大土邦地带、隔绝海德拉巴军与东西巴之间的联系。
不能说尼赫鲁的考量方式不对,因此,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最终尼赫鲁动用总理大权,以军队最高统帅的身份强迫印军总参谋部执行了自己的作战方略,随即已经移动到联合省的印度第三军便快速南下,直扑海德拉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