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四章 对话(二)(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13 字 5个月前

“好了,好了,激励的话,我也不多说了,有道是一鼓盛二鼓衰三鼓竭,说多了,你们会觉得我这个大总统很无趣,只会说些好听话。”

戴季良说着说着,脸慢慢沉了下来。

“那接下来就是说些难听的,我来广州,中山大学的师生们可是给我一个大大的下马威啊!”

场面一下子肃杀起来,但戴季良却根本不管,自顾自地说道:“说真的,我很纳闷,为什么中山大学的名字改不了?中山大学的名字和学生毕业后的前途有什么关系?难道叫做国立广东大学,毕业以后你们就找不到工作吗?值得你们这样三番五次的上街游行,干扰政府工作吗?难道中山大学从建成以来就一直是这个名字吗?不对吧,当年邹鲁先生把广东农业专门学校、广东法科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归并在一起,申请组建的是国立广东大学,也正是教育部要恢复的名字,只是在孙文去世后为了纪念他才改名叫国立中山大学的。难不成,这个名字就不能再改回来了吗?这是哪家的道理!”

突然间,台下有学生站了起来,衝着戴季良责问道:“大总统,政府为什么要对三民主义百般打压?”

戴季良衝着保衞人员摆摆手,示意不要去抓这名学生,然后,他含笑的答覆道:“谁说我对三民主义百般打压了?当年西北成立三民主义研讨会,我还是委员呢。但是,请不要把孙文神话了,他不是神人、圣人,他也是做了很多糊涂事的普通人,当年国民党将其神话,不过是为了政权党授、实施独裁找个理由而已,并不是因为他是首义元勋、光复革命的领袖。”

戴季良扫了扫目瞪口呆的听众们,摇了摇头:“我不是辛亥革命的经历者,但是我周边有很多辛亥革命的参与者,其中有北洋方面的人物,也有同盟会的干将,通过他们,我了解到辛亥革命的真实一面。是的,孙文作为革命的先行者,做了不少鼓吹革命的事情,但是他的工作无非是在国外说些空话大话罢了,真正推动国内革命思潮的是黄兴先生和宋教仁先生的华兴会、是章太炎先生和陶成章先生的复兴会,甚至陈独秀先生组织的岳王会所做的革命工作都比孙文|做的多。”

又有几个学生和老师按耐不住要站起来和戴季良对质,戴季良伸手制止道:

“先别急着跟我辩论,我们先看几个事实,乙未广州起义,孙文人在香港。

庚子惠州起义,孙文人在台湾。

丁末黄冈起义,孙文人在河内。

只有丁末镇南关起义,孙文才亲自参与了,但也不过是在后方操纵了一次大炮而已。

接下来钦康起义、河口起义、广州新军起义、黄花岗起义乃至武昌首义,都不是孙文指挥和策划的,他凭什么暴得大名,就凭他口号喊的响吗?

从来没有身先士卒过,凭什么得到一个国父的称号,凭什么把流血牺牲的烈士的功绩都揽在身上。

还有一个中山陵,陵什么意思?帝王之坟,孙文鼓吹反满反封建革命几十年,徒子徒孙却把当做新一代帝王供奉,这又是意味着什么?”

戴季良缓了缓语气,表情平静的叙述道:“也许你们要说,很多事情并不是孙文身前意愿的,是他的党徒们为了权力蓄意扭曲了他的形象,这话有道理,人无完人,孔子还有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叹息呢,孙文作为革命先行者我们不能否定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功绩,但也不能不忽视其的过失和错误。在座的学生、老师,大多数都不是从事历史研究的,但是无论做什么学问有一个字是一样的,那就是诚,诚实,不要以主观取代客观,是什么就是什么,你想推翻什么确立什么,都拿出证据来,这不仅是治学的态度,也是为人的态度。”

说到这,戴季良话锋一转:“不过,政府也不会铲掉中山陵,还可以做后日凭吊游览的景观嘛,但是从反对个人崇拜的角度出发,经扶县也好、中山大学也罢,都要恢复旧称。同学们,老师们,宪法给予你们合法游行的权利,是让你们在遇到社会不公、政府腐败无能的时候为捍衞自身权益和社会公共权益不受损害发出怒吼的,所以请你们珍惜自己拥有的权利,不要滥用,不要为某些党派和个人所利用……”

随后戴季良感叹道:“相信同学们、老师们是不希望中国重新回到地方割据、积贫积弱的年代的,所以,请大家自觉的维护中央的权威,如果觉得政府的作为不对不合心意,我们现在有国会,请大家用选票来惩罚现政府,千万不要采取暴力的手段或把自己的意志凌驾于国法及他人之上,请记住,国家是我们这代人的,也是你们这代人的,但终究是属于你们的,为了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请把权力装进笼子……”

几个警句一出,会场上当即鸦雀无声,就听戴季良的声音在回荡:“说教什么的讨人厌,我就不再多说了,现在大家可以向我提问,不过我的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全部回答大家的问题,这样吧,我选10个同学,你们每人可以向我提一个问题,我当场作答。”

无数只手立刻举了起来:“大总统,我有问题,我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