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攻势一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的,没错,整整5个国家,涉及部门单位几十个、涉及参战及后勤支援人员几十万,要是越盟和巴特寮不知道才叫怪。
好吧,柬军其实并未越河进入越属中寮和下寮,其余4国精锐部队也算行动剽捷隐秘,可在新春攻势中执行封锁和挤压任务的20余万越南国军、10余万越南乡土保安军不但行动缓慢,而且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漏子,什么消息都漏给了越盟方面。
幸好,在1952年年底的时候,中越空降兵的一次突袭打掉了越盟的中央指挥机关,打死、俘获了包括越盟政治局委员黎德寿、越盟副总参谋长陈文茶等在内的多名越盟高级干部及数名共产党和苏联顾问,迫使越盟领导机关分散突围,主要领导人之间失去联系,在最关键的几个月内陷入瘫痪状态。
等到越盟中央于1953年3月10日,重新在下寮小镇车邦附近山林中重新汇合后,各种不利的消息才纷至沓来,而最最令越盟领导人、共产党顾问、苏联顾问们震惊的是,5天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苏联人民心中的慈父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朱加什维利,因宿醉后不慎跌落地毯之中导致机械性窒息而不幸离世了,享年75岁。
当徒劳的医生们还在抢救斯大林之时,汇聚在莫斯科的苏联政治局委员们便紧急召开了苏共中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会议,商讨后斯大林时代的领导问题。
等到斯大林的死讯再次得到医生们的确认后,从苏联全国赶来的苏共中央委员们第一时间举行了苏共中央全会、苏联部长会议和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以根据主席团常务委员会的决议最终确立至关紧要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
早在斯大林去世前,格·马·马林科夫已经处在苏共第二人的位置上。
马林科夫曾多次受斯大林委托主持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和苏联部长会议的会议。
在苏共第十九次党的代表大会上,又是马林科夫作了总结报告,可以说在斯大林去世前后的这段时间内,苏联党和政府机关都掌握在马林科夫的手中。
但是,马林科夫不具备斯大林那种超凡脱俗的雄才大略和独揽大权的能力,因此,在斯大林时代掌握了至关紧要的内务部的拉·帕·贝利亚成了马林科夫之下锋芒毕露的苏联第二人。
迫于内务部掌握的各种黑材料及内务部在大清洗过程中展现的杀伤力,联席会议很快确立了贝利亚党和国家第二人的地位。
然而贝利亚并不满足自己老二的身份,他雄心勃勃或者说野心勃勃的窥视着苏联最高权力者的地位,为了获得主导一切的权力,贝利亚一力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为了稳住时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时任政府领导人的马林科夫,贝利亚认为,由党领导并且包办一切的现行领导体制是不合适的,应该扩大政府的权力,党的主要任务是负责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因此,他提议改革国家的领导体制,并尝试建立起一整套监督机制。
为了赢得民心,贝利亚还着手开始平反冤案、假案和错案,恢复法制并建议解散遍布苏联的劳改集中营。
为了获得平息其他中央委员的担心,贝利亚还自我限权,着手改革国家保安体制,限制内政部等强力机构的权力,避免大清洗的重新上演。
同时贝利亚还准备纠正民族政策错误,改善民族关系。
此外,贝利亚又带头反对斯大林个人崇拜,并且进而倡议禁止现领导成员效法个人崇拜,提倡建立、加强集体领导制度。
考虑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贝利亚还建议重新审议1953年初通过的一系列工程项目的建设计划,压缩斯大林晚年已经开始的许多“共产主义建设工程”腾出来的资金主要投入到农业中去,大力发展农业。
贝利亚还试图调整对外政策,缓和苏联与南斯拉夫的关系并提议调整与其他国家共产党的关系,不再花费巨大代价支持他国共产党以武力夺权政权。
从某些方面来说,贝利亚的所作所为有拨乱反正的一面,但是贝利亚到处插手,使得苏共中央人人自危,甚至连马林科夫都担心起自己的地位会被贝利亚所取代。
因此,便与贝利亚的政治对手们联合起来,在赫鲁晓夫的率领下勾结军方势力,在1953年6月20日的克里姆林宫会议上,以近乎军事政变的手段,逮捕了贝利亚并在年底将其送上了断头台。
贝利亚虽然失势了,但其一系列改革造成的影响却不小,尤其是贝利亚下令终止对越盟的支持更是要了胡志明等人的性命。
由于将一件武器送进越盟控制区的代价等同与生产同类型的20~30件武器且威胁程度极高、极易损失运输人员和暴露情报网络,贝利亚秉政后第一时间便取消了冒险向越盟境内输送大件装备的决定,只允许苏联海外情报机构向越盟提供便携且价值更高的药品。
但问题是药品虽然能救人,可越南国内的形式却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手术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