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锡兰内战(2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98 字 2个月前

但中国政府的反应要迟缓许多,毕竟,从全套日式装备到全套中式装备,泰米尔人的军火市场一直是中国政府垄断的,支持锡兰政府镇压泰米尔人独立运动,势必要得罪泰米尔共和国的高层,至少是得罪其中激进的那部分,为了区区锡兰是否值得呢?

1958年11月中,经过摸底之后的中国政府一面向锡兰政府提供4000万美元的政府间低息贷款(锡兰用宝石和石墨归还)一面派出特使调节锡兰政府与锡兰泰米尔人之间的关系。

中国政府准备压迫锡兰政府同意,划出锡兰北方省和东方省供泰米尔人实现自治。

很可惜的是,在得到印度政府的援助之后,锡兰政府虽然欢迎中国的贷款却不愿意接受中国的调停,给岛上泰米尔人以自治权力。

按照印度的种姓制度来划分,僧伽罗人与印度高种姓人种印度斯坦人系出同源,都属于印欧雅利安人种,而泰米尔人是被雅利安人征服的达罗毗荼人,高种姓的僧伽罗人又怎么能让低种姓的达罗毗荼人与自己平起平坐呢?

结果当锡兰政府拒绝中国关于授予泰米尔人自治权建议的消息流传到市面上后,泰米尔激进派暴走了。

数以千计的泰米尔年轻人在泰米尔激进组织的操纵下,渡过不宽的保克海峡进入泰米尔人占多数的贾夫纳半岛,和锡兰本地泰米尔人一起对抗锡兰政府。

锡兰政府匆忙扩军10万,对东方省和北方省的泰米尔人实施血腥镇压。

哪里有压迫哪来就有反抗,很快大量武器流入贾夫纳半岛,得到武器的泰米尔人开始实施反抗。

1959年3月,4支泰米尔游击队整合成了自由贾夫纳军,借此标志着锡兰内战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趁着泰米尔共和国的注意力被锡兰内战所吸引,印度政府开始蠢蠢欲动了。

1959年2月,印度政府派特使拜访新德干邦联各国,建议组成印度教国家联盟,但被新德干邦联各国一致拒绝。

瓦迪亚尔等国王室也不是白痴,在看到印度政府是如何收拾土邦主们后又怎么可能接受印度政府带着毒药的好意呢?甚至在印度的推动下,原本停滞的新德干联合邦的组建工作也重新启动。

1959年7月14日,新德干联合邦宣告成立,原新德干邦联各国参照马来亚联合邦的组成形式(实际与另一时空中的阿联酋更相似)在保留各国王室的王权后,印度让防务权和部分外交权(即在不违反联合邦组织法的情况下,各邦国可以与外国签订只适用于本邦国境内的条约)给新生的联合邦政府,并制定了相应的经费分摊比例,以确保新的联合邦政府有能力应对印度、海得拉巴和泰米尔三国的进攻。

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印度政府很快在新德干联合邦的北境陈兵十万以作威胁,但由于印度面临巴基斯坦、阿萨姆、海得拉巴、泰米尔和新德干联合邦等5个国家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合围。

因此,印度政府不敢轻易挑起对新德干联合邦的战事,以免引起其他4个邻邦的紧张,进而导致对印度的联手反击。

只是印度政府没有办法心平气和的干看着新德干联合邦完成整合,因此,印度政府便蓄意挑拨新德干联合邦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海得拉巴与新德干联合邦的关系,海得拉巴由此成为印度政府的新的目标。

印度政府选择海得拉巴王国成为新目标是有一定考量的,由于分割原英属马德拉斯省时的龌蹉,海得拉巴与泰米尔共和国、新德干联合邦的关系并不密切,只是因为印度方面的威胁,才使得三国之间没有彻底翻脸,指望泰米尔人和新德干联合邦全力救援海得拉巴几乎是奢望。

此外,与泰米尔共和国的主体是泰米尔人、新德干联合邦的主体是印度教徒不同,在海得拉巴占统治地位的伊斯兰教徒的人口并不占这个国家的多数,宗教压迫和宗教冲突十分激烈,国内矛盾属于干柴烈火一点就燃的程度,便于印度政府快速攻占这个国家。

而海得拉巴国王米尔·奥斯曼·阿里汗尽管是穆斯林,但与巴基斯坦政府的关系却很差,因此,当印度政府攻打海得拉巴时,巴基斯坦方面也不会很快出兵牵制印度的行动。

至于阿萨姆人嘛,巴基斯坦方面不动手,阿萨姆人也不会跳的很快。

唯一值得担心的是,米尔·阿里汗与美国方面的关系很好,手上也有一支(以中国回族移民为主)能打的雇傭军,如果不能快速攻占海得拉巴的话,美国人反应过来,问题就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