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六章 核爆成功(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639 字 2个月前

1959年9月2日在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

这是美苏避免将冷战转化为热战的一系列缓和动作之一。

开幕式上,时任美国副总统理乍得·尼克鬆向前来参观博览会的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基塔·赫鲁晓夫展示了美国国内一般家庭拥有的现代的、自动化的休闲娱乐设备,借此显示美国人民的美好生活,以及美国发达的科学技术和制造能力。

但赫鲁晓夫并没有被令人目眩神摇的(美国)舒适家庭设备和借此代表的美国的强大国力所吓倒,反而以一句“苏联正在像(美国)生产香肠一样生产(中程)导弹”把尼克鬆和美国政府吓得魂飞胆战。

没错,本时空美国并没有在朝鲜战场上虚耗国力,但长时间的和平,以及对原子弹爆炸下的人间地狱的了解,使得大部分的美国人民持有强烈的反战欲望,这就使得美国政府出于两难的境地,生怕破罐破摔的苏联发起一场空前的核战争,导致苏美两国一起完蛋。

于是在摸清苏联核武器、导弹工业的底细之前,美国不得不适度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同时美国政府又不得不进一步扶持中国、德国、意大利、土耳其、伊朗等前线国家,这就使得中国意外的获取了不少援助。

美苏关系出现缓和的迹象,也使得英法等西欧主要国家微微的松了口气。

事实上,苏联此时,未必有能打击美国的远程洲际导弹,但苏联肯定有不少能打到伦敦和巴黎的中程导弹。

因此,比起远在大西洋另一边的美国来,英法比荷等国更怕核战争的爆发。

因此,英法政府一面加紧自身核武库的建设,一面拼命的唱着和平调子,仿佛已经从持刀抢劫的老牌殖民者转化为吃斋念佛的和平主义者。

苏欧贸易也因此,繁荣了起来。

以苏欧贸易为范本,中苏贸易也更加的如火如荼了。

据中国农工商部的统计数据,1958年,中苏直接贸易额和中苏通过蒙古发生的转口贸易额为4000万美元。

1959年上半年即达成了6000万美元。

1959年下半年至1960年3月间,暴增至2.5亿美元。

几乎是南日本通过北日本与苏联发生贸易总额的5倍之多,中国工商业由此获益匪浅。

不过中苏贸易虽然红火,但中苏之间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沿着漫长的中苏边境苏联陈兵120万(滨海和阿穆尔方向45万。蒙古驻军15万。中亚军区30万,贝加尔湖两侧30万)兵力虽然不多,技术装备上拥有明显的优势,而且除了正规军外,苏联在整个中苏边境还有25万人的边防军和10万人的内衞部队同样具备进攻能力。

再加上苏军还有大量的导弹和核弹头对准了中国,战争的阴影始终挥拭不去。

为了打消苏联人的心理优势,解除苏军原子弹对中国的单方面威胁,1959年11月底,中国政府在罗布泊完成了中国第一枚原子弹的爆炸实验。

按照戴季良原本的打算,中国原子弹应该在法国之后试爆的,但后来考虑到国内已经开始的大规模的自然灾害,为了避免穷兵黩武不顾民生的指责,才决定将原子弹试爆时间提前至1959年年底进行。

当中国政府宣布国产原子弹试爆成功的消息,全世界都惊呆了。

虽然这个时空中,中国的国际地位在战后是不断提升的,但在美国的华人餐馆依旧奉行跪式服务,然而当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消息传来,美籍华人华侨的腰杆子立刻挺直了,从此美国华人餐馆的跪式服务成为了历史。

48小时后,应邀前往罗布泊测试中国原子弹爆炸后辐射数据的美国专家在美国驻华大使馆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确认,11月24日,中国政府爆炸的、当量相当于30000吨TNT的原子弹是成功的,核大国的坐席上至此又多了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