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更定淞沪(三十五)(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552 字 2个月前

1940年6月25日,日本开始在全境进行电报管制,但潜伏在日本多年的中国特工人员依然用自制的无线电发报台向国内通报了神户、大阪、广岛等地的船团出港的消息。

青岛、海州、盐城、南通、上海、宁波等地随即进入到了一级戒备当中,其中尤以负责青岛防务的青岛市长、海军第三舰队司令沈鸿烈上将内心最为紧张。

事实上青岛的岸防工事还是很坚固的,但问题是当年日本就两次出兵过青岛,对青岛的情况可谓了如指掌,因此,所谓的地利,本质上是不存在的,另外沈鸿烈手中仅有中国海军陆战队第一旅3500余人的陆上部队,以及隶属于第三舰队的永翔、楚豫、江利、海鹤、海清、海燕、海骏、海逢等8艘小型炮舰炮艇和1艘镇海号水机母舰、8架三十年代中期马尾海军飞机厂研发的水上飞机,完全不能在如潮水一样涌来的日军面前坚持多久。

一天过去了,日军没有来,两天过去了,搜索的水上飞机没有发现敌人大船团的迹象,第三天过去了,沈鸿烈终于松了一口气,日军的登陆目标看起来不是青岛,自己又可以多睡几天安稳觉了,青岛全城爆破实施焦土作战的计划也暂不用实施,未搬走的工厂和工人家庭可以安心的慢慢转运了……

和忧思忧虑的沈鸿烈一样,负责在海州一线守备的第十军军长刘茂恩也在煎熬了两天后微微松了口气。

尽管第十军拥有3.5万名官兵、72门75mm以上口径火炮,实力在全部49个杂牌军中数一数二,号称国防军准嫡系,但比起拥有战列舰、巡洋舰、航空母舰支援的日军来说却力量悬殊的很,因此,一旦日军实施登陆作战,便有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丢掉海州。

当然海州沦陷是早有预期的事情,国防军总参谋部也正是要通过诱敌深入的战法将战线维持在日本海军舰炮射击范围之外,但问题是,短短几天里丢了海州难道不要给国内舆论一个交代吗,而这个交代必然是把第十军全部压上,然后在徐州外围拼光……

青岛不是,海州不是,难道是盐城吗?答案也是否定的,日军没来!影子都没有。

对此结果,江淮省省长陈公博也把悬着的心放了一部分下来。

说起来青岛也好、海州也罢,守军都还算得上是正规军,可守衞盐城沿海的就只有江淮省保安总团的一些鱼腩了,因此,江淮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陕军干部出身、西北陆校速成班第一期毕业的贺秋年少将亲自率部在盐城以东地域布防,不过也是尽人事而已,根本就不指望能阻挡日军登陆部队多久,更多的还是提供一定程度的预警而已。

陈公博剩下的心为什么还悬着呢?

南通也是他的治下,谁都说不准日军会不会在南通登陆呢?

陈公博在滁州省府里等着前线的通报,浙江省省长朱家骅也在杭州官邸里蹇着眉头。

他一样担心日军会在宁波登陆,他可不认为单凭王陵基的第三十五军36000余人枪、10余门火炮就能挡住日军登陆了……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电话铃突然间刺耳的响了起来,枯坐在江阴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部里的陈季良猛然抓起电话,就听电话那头报告道:“空袭警报,日军飞机由崇明岛东北方向飞来,目标尚不确定,有可能是本舰队!”

陈季良命令道:“拉响防空警报,同时准备交通艇,本司令官现在登舰指挥!”

刺耳的警报声不但在江阴上空响起,从上海至南京、杭州,甚至就连长江以北的扬州、泰州、南通等地也响起三长三短为一个周期的尖啸声。

说是迟、那是快,日军的轰炸机在战斗机的护衞下出现在了常州上空。

日军间谍还是很厉害的,虽然不知道具体的位置,但依旧通过对蛛丝马迹的分析,得出国防军在华东的最大的兵站就在常州的判断,因此,在摧毁了常州三山港机场后,日军转而以摧毁常州城市及周边地区、破坏华军总兵站为目的,对常州进行了多次轰炸,只是在日军摧毁三山港机场之后,国防军已经改变了物资的储备地,将近10万吨战争物资分散至了各前方中小型兵站之中,因此,日军的轰炸并未取得进一步的效果。

只是这个时候国防空军的驱逐机部队并没有出现,一方面是常州总兵站已经人去楼空,几乎没有掩护的必要了,另一方面也是华军驱逐机部队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根本无力予以大规模阻击。

是的,日本海军的判断基本没有错,经过一个多月的消耗,日本海军以400余架战机近千名飞行兵的代价换走了华军300余架驱逐机、近10架中型轰炸机、150余名飞行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