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寻仙(2 / 2)

李云涛所说的句曲山在句容与金坛两县的交界处,距离县中心有几十公里之遥,好在这裏是着名的旅游景点,交通还算比较方便,转了两趟车就来到了山脚下。

只见这裏山峦起伏,云蒸霞蔚,宛若仙境一般,远远望去那山顶上的古建筑如同在飘渺的雾气中,哪像是人间的所在。

此时虽然并不是节假日,但依然游客如织,还有不少黑导游在山脚下拉客。我和李云涛可没心思游览,当即沿着石路向上爬,经过回转曲折的九道弯,又登上号称九百九十九级半的石梯,只累得腿都软了,这才来到山巅。

就看眼前是一片开阔的石砌广场,与当初鉴镇村镇魂殿中所见的地面颇为相似,而左右是两座石牌坊的山门,迎面正中则是一座高大壮丽、气势恢宏的宫观,门头的匾额上刻着“敕赐九霄万福宫”七个大金字!

我们两个哪顾得上辛苦,直接走进大殿,就看裏面供奉着三尊巨大的神像,我对道教几乎一窍不通,自然也不知道供的是谁,只觉得这裏人来人往,香火极盛,果然是传说中的道家圣地。

这时一个道童模样的小家伙走了过来,李云涛赶紧上前拦住他,笑呵呵的问道,小师傅,请问凌空子真人在不在?

我到此时才知道他要找的那老道原来是这个道号,听起来还这真有点儿世外高人的意思。

那小道童打量了我们几眼,然后便问我们是游览还是进香。

李云涛又问了一遍,这小子嘴上虽然很客气,但却不肯回答。

这时,只见李云涛突然把手伸进衣兜,接着从裏面掏出一个黄绸布的小包裹。

我正在奇怪,他这么快就把玉如意拿出来干什么?如果见不到那老道的话,给一个小道童看又有毛用?

然而等他将黄绸布翻开之后,我立刻就呆住了,原来李云涛拿出来的并不是玉如意,而是一根手掌般长短的白玉簪子!

只见这根簪子虽然十分敝旧,但通体腻白,玉质温润柔和,后端还雕刻着葫芦和太极八卦的图案,一看就知道绝非凡品。

我还在纳闷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李云涛拿它出来又是什么用意,就看那小道童脸色大变,连眼睛都直了起来,接着又问了一遍我们的来意,便神态恭敬的说要到内堂去禀报,请我们稍后。

我看他进去之后,赶忙问道,云涛,这簪子是什么东西?你从哪儿得来的?

李云涛将它小心翼翼的重新包好,然后笑道,这是俺爷爷临死的死后交给俺的,具体是个啥他也木说清楚,只告诉俺,见到这玩意儿之后他师弟肯定会有求必应的。看来那老道多半儿还真活着嘞,太好了,太好了。

我听了也不禁兴奋起来,没过几分钟,就看来那个小道童又走了出来,对我们说,师尊有请,两位随我来吧。

他说着便带我们绕到后面,穿过一条走廊之后,然后进了一间不算太大的静室里。

只见屋内的陈设极其朴素,连桌椅都没有,地面上放着几个蒲团,正中间则坐着一个须发浩然的老者,身穿青色道袍,宝相庄严,竟宛若神仙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