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对王家的情况也很了解,王老汉不想麻烦她归不想麻烦她,能帮一把的事老太太不会吝啬。
“那孩子对学习也有几分天赋,他若愿意,跟着羽哥儿在书院学几年,以后也能有个造化。”
读书不一定是为了参加科举。读书使人开智,使人明理。
王家人心性都不错,奈何文化太低,终究走不出钱塘县。能有个读了书的王家人,王老汉的衣钵也能继承的更为长久。
这件事老太太也思量了许久,正值秋闱结束,学院开始招生,这个时间去书院刚刚好。
“愿意,他当然愿意。”王氏直接替侄子答应了。
她原本就想和老太太提及,是她爹非不让她说。
幸好老太太明察秋毫,要不然怕是要把孩子耽误了。
“我爹其实可羡慕读书人了,可惜我大哥、二哥对这方面都没兴趣,难得顺子有些兴趣。我爹说,束脩不能让您出,以后钱家的所有木工活他都包了。”
王家现在不缺钱了,王老汉更不想占钱家一点儿便宜。木工活这事,王老汉早有交代,凡是钱家的活,一概不收钱。便是上崖村的订单,也一律降价。
老太太笑骂道:
“你爹是个实诚人,你也不能坑爹呀。”
王老汉的手艺了得,便是放在临安府也是个顶个的。低价买卖已经让钱家占足了便宜,若是连一个铜板都不收,王老汉可不得亏死?
老太太也明白王老汉的心,心意她领了,钱不钱的以后再说。
“让你爹把金先生交代的事做好,以后咱们的稻谷生意说不定还得指望他。”
钱家的稻谷遍布大宋,也是刚开始种前几年能靠买种子挣收益。往后家家都种稻谷,自然会留足第二年要种的种子,再考卖种子赚钱得不偿失。
幸好老太太还把化肥与农药的购买权捏在手里,这也是朝廷允许的,找别人卖还得多费道工序,钱家名声在外,索性所有有关稻谷生意的买卖都由钱家负责。
金先生与王老汉研究出了改良版的水车,用于灌溉,如今已颇具雏形。
以后老太太准备再加上水车的买卖,如此一来又是一笔收入。
王氏不懂那么许多,她就明白一件事,听老太太的话不会有错。
“嗯,这次回去我就和我爹说。”
老太太成功把话题从钱书白身上转移到了王家人身上,王氏压根没察觉到老太太的布局,还一个劲儿感谢老太太对王家的帮助。
两个人正说着,有丫鬟从外面进来,向老太太禀报:
“老太太,鹿家又送来了一筐海蟹。说是家里人从海上捞了许多,送一筐给老太太尝鲜。”
鹿家……
老太太一笑,“这姐儿俩。”
说着,老太太就朝外面走去,准备去看看那海蟹。
临安有水,多为淡水,距离海边还有段距离,寻常吃不到海货。
也不知道这鹿家哪里来的门道,居然还能买到海蟹。
王氏跟着出去看,问老太太:
“娘,什么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