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德国的……(2 / 2)

“我的祖国!”

面对攻入德国本土的中俄联军,成百数十万德国百姓逃离他们的家园,赶着大车,与撤退的军队向着德国的腹地撤退。孩子、老人和病号骑马或者坐牛车,身强体壮的则在一旁曳足而行,他们头上套着装薯仔用的麻袋,眼睛处开了两个洞。农场的大型货车、轻便的双轮马车,可以走动的东西全在这裏。只有少数的车子有顶棚,其他乘客都在潮湿的稻草上挤作一团,或者钻进湿透的鸭绒被里,徒劳地试图抵御冬天的寒风和纷飞的大雪。

漫长的队伍在越来越大的风雪中缓慢前行。此时,这些德国难民衣衫褴褛,食不果腹,正与齐膝深的大雪奋力抗争着。他们唯一的愿望,是将来势汹汹的中俄联军抛在身后,逃到德国,逃到柏林和德国的大城市里,寻求生的希望。

透过车窗看着窗外拥挤在街头的难民,身着陆军上校军装的克劳斯·冯·施陶芬贝格伯爵的仅存的左眼眼神黯然,望着那些衣衫褴褛的难民,在他的脑海中回忆与现实重叠在一起了。

在那个美丽晴朗的秋日,男人,女人,儿童,婴儿,排列成了一英里左右的队伍——他们都是赤身裸体的……他们全是犹太人,正在等待躺到那些巨大的洞坑里去——他们自己被迫挖掘好的坟墓——然后就被党衞军一个一个枪杀……

作为一名基督教徒、一名德军骑士传统的继承者,他惊骇于如此之多的无助平民遭到屠杀。回到兵营,他曾和他的战友谈论当天他们所目睹的一切,很多人感到厌恶。指挥官同样认为德国军队的荣誉被玷污了,其他人觉得这和他们无关,他们试图尽最大可能忘却这段记忆。然而,对他们而言,那次他无力制止德军的大屠杀以及他对大屠杀的深恶痛绝这些都使他终生难忘。此后,他总结道,一名光荣的士兵只会有三种方式对此作出反应:“在战斗中死去,擅离职守,要么就是背叛。”

他做出最后一种选择,不久加入到德国反抗希特勒的运动中去。而此时眼前德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同样令他痛至心底,这些是他的同胞,他的国家,而现在他的国家却正在一天天走向灭亡。

“我认为只有除掉德国当前的领导人才能改变德国的局势。”

在施陶芬贝格伯爵面对着柏林街道的难民和在轰炸中被摧毁的城市黯然神伤时,在柏林城内的某一座宅院的密室内,阴暗的灯光下阴影,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在他的声音响起的之后,坐在沙发上头置于灯光阴影下,只有肩膀上元帅军衔在灯光下泛着金色的光芒

“我不会加入这个阴谋之中,因为使用武力反对他,将完全是对德军传统的颠覆。”

元帅低沉的声音中透着不可质疑的坚定,在他看来,这种阴谋完全是不可能接受的,德国军队有不参与政治的传统。尽管这一传统某种程度上由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混乱而变得黯然失色,但对许多高级将领和参谋来说,这仍旧是神圣的。

对他而言,德军不仅仅是国家的军事力量,更是民族自身的保衞者。

但在内心的深入处,除去神圣的职责之外,更为重要的是,他清楚地知道,希特勒的政府,尽管独裁专断,仍是正当、合法的,而且是极其成功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使希特勒成为一场军事政变的目标几乎是不可能的。

尽管作为抵抗运动中心之一,德国军队比其他对手拥有许多显着的优势。正如上面提到的,它或多或少免受纳粹安全机构的注意。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在国内还在是前线,它可能是唯一能够推翻纳粹统治而同时还能维持秩序,提供一个替代政府的机构。更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少数参谋和级别更高的军官能够接近希特勒。他们武装起来并且毫不犹豫地投入到刺杀行动中去。

但是在另一方面,德国军队还受到服从和忠诚双重文化的约束。这些是绝对不可含糊的原则深入每个德军士兵内心之中,支撑起他们的自我形象、责任感和荣誉感。服从对于任何一支军队的纪律至关重要,同样对于德国政治也是至关重要。德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专制国家,每个公民都知道自己的位置、自身的责任并服从上级。忠诚同样有着更加深刻的含义。希特勒不仅要求德国军队对他个人立下誓言,还任命自己为最高统帅。

任何不忠和违抗行为都会被阐释为对国家的直接挑战。

对于眼前的这个人,灯光阴谋下的元帅尽管未表露出太多的情绪,上一次战争中“背后捅一刀”的说辞,一直笼罩着他和德国人的心魂,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一些政客背叛了军队,导致德国不得不屈辱的选择求和,正是军人的忘我牺牲,才使得德国从崩溃的边缘得已挽救,相对体面的结束了战争。

在德军欧罗巴志愿军第一军团在乌拉尔斯基举手投降时,中国公布了“无条件投降”的政策。从那时开始,对德国军队而言,除了顽强奋战保衞德国免遭可怕的失败、被占领之外,别无其它选择。

面眼前的这个人和他身后的群体,却试图通过背叛德国的传统,挽救德国。随着以德军名义犯下种种的暴行在军队内部转播开来,以及希特勒作为军事领袖和政治领袖威信的丧失,对大多数人而言,对希特勒的反对仅仅是皱皱眉头或是低声咒骂。

“元帅,你应该明白,现在德国的民族尊严成为希特勒野心的祭祀品。几百年后种族屠杀的影响仍将存在。不只是希特勒,你,我,我们的妻子,孩子,街上的女人和踢球的少年都将受到责备。”

灯光阴影下穿着西装的人的语气坚定而带着些许悲意。

“只要希特勒还活着,德国军队就不会接受其他人的领导,但是他死亡的消息将立刻导致希特勒神坛的坍塌。因此,不除掉希特勒就不可能获得大多数德军将士的支持。”

在提起此事时,他的坚定的语气中带着无奈,他同样明白,刺杀行动意味着什么,这事关他们的荣誉,同样又违背了他们的荣誉。

“为了德国和德国军队的荣誉,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刺杀……现在重要的不再是刺杀行动的实际目的,而是要向世人和历史证明,反抗希特勒的这帮人敢于采取坚定果断的行动。与此目标相比较,没有什么比这更为重要。”

“我的朋友,我尊重你们的选择和勇气,但是……”

灯光阴影下元帅缓缓向前伸着身体,一直隐于灯光阴影下的他,看着眼前的这个人。

“我不会加入其中!”

他的眼神显得有些黯然,他明白对于这极少数英勇的人而言,他们拥有动机、意愿和机遇于一身,密谋反对他们元首成为一个事关他们荣誉的问题,他们有他们的荣誉,同样的自己亦要坚守自己的荣誉,德国人格守职责的荣誉。

“全盛时期的万恶之首攻城略地,

恣意享乐,巧取豪夺。

反叛的残余也被清除殆尽!

你们欢呼雀跃,迷醉于魔鬼夺目的光环,

穷尽晨曦残存的甜蜜。

直至气数将尽,灾难降临。

你们将舌头伸向现已枯干的水槽,

徒劳地舔着,犹如母牛穿行于燃烧着的牧场。

却还不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

在柏林郊区的一个房间内,在一群军官中间,独眼的施陶芬贝格用近乎神秘而又热情洋溢地吟诵这首《反基督》,此时,在他的眼中这首诗几乎成了一个咒语,他的身影在房间里大踏步地来回晃动,他的……左手还疯狂打着手势,尽管几年前,在北非一轮轰炸之中,他失去了自己的右手和左手两根手指,但此时,这并不妨碍他用那残肢向人们传达着一种信念。

尽管他仅只是引用了这首诗,未做任何评论,但是这首《反基督》本身强烈的意向,就足以说来到这裏的人们。

诗罢,原本激动而洋溢的伯爵独眼中的热情退去,变得黯然起来,他看着眼前的这些军官,嘴唇再次张合。

“这或许是,我们挽救德国的最后一种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