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〇八五五章 黎明攻击(2 / 2)

辛亥大军阀 雨天下雨 1880 字 4个月前

中国海军在战前的快速布雷舰不算多,只有一些老旧驱逐舰改装的快速布雷舰,后来间战期间也是陆续建造了一批航速在二十节左右的布雷舰,不过数量也不多就那么几艘而已。一直到二战爆发后,中国海军才是大规模发展快速布雷舰、快速运输舰等辅助船只,而这些船只都有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原型都是海防舰队中的护衞舰。

二战前海防舰队中虽然也有护衞舰,但是主力还是从海军主力舰队退役的驱逐舰和巡洋舰,比如海参崴基地中的第四海防舰队,之前的主力就是两艘兴上级重型巡洋舰,虽然这是有着三十年舰龄的老船了,但是六门八寸主炮、二十八节的航速使得他们依旧能够发挥不小的作用,然后还有数艘万字级的驱逐舰。

但是在二战后,中国海军主力舰队对于驱逐舰的需求量非常大,而且新式驱逐舰的价格也非常昂贵,不可能说大量给海防舰队配属作为沿海巡逻兵力使用。这种情况下海军就被迫发展原来作为巡逻舰使用的千吨级别、航速只有二十节左右,火力薄弱的护衞舰了。

这些护衞舰价格便宜,而且也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国内的中小造船厂就能够造,不用挤占那些大型造船厂的船台资源。

因此这些护衞舰就被大量建造出来并配属给各大海防舰队,成为沿海巡逻的主力。而同时这种满载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吨到两千吨之间的护衞舰船体非常实用用来改装成为各种辅助舰,包括快速运输舰,快速布雷舰,快速供应舰,快速维修舰等。

因此自从1937年开始,几乎海军发展的每一款护衞舰的船体最后都被改装成为了各种辅助舰。

这也算是中国海军省钱的一个办法!毕竟这些辅助舰所需的规模非常大,而且对性能的要求也不算小,二十节甚至二十五节的航速一般民用船只也很难达到,要知道这年头标准货轮的航速大多在十节到十三节之间。而超过十五节的货轮基本都有军方影响的因素,比如美国的自由轮才11节左右,而后续美国为了获得更高航速的货轮,才有了十六节左右的胜利论。但是采用了蒸汽轮机的动力系统,直接导致价格更高了。

而在中国国内,由于海军对于蒸汽轮机的需求量实在太大,驱逐舰、巡洋舰、航空母舰等等都需要,而且一些一万多吨甚至两万多吨的快速补给舰、护航航空母舰也需要蒸汽轮机,而这就导致了国内的蒸汽轮机产量很难能够挪用出来用在护衞舰或者普通商船中,而实际上就算产量足够也不可能使用,因为价格太贵。

实际上目前中国的大量低速船只,包括民用货轮大量使用的是三胀式蒸汽机,此外还有部分的柴油机。

而中国发展的护衞舰,使用的就是柴油机,船体也没有什么装甲,火力也不咋地。

总之它的优势除了价格便宜还是价格便宜!

而它的价格优势也就让海军把这几个型号的护衞舰大量改装并发展为各类快速辅助舰。

当大量二十一二节的快速布雷舰在主力舰队的掩护下,前往日本沿海海域布雷后,就能够彻底的封锁日本沿海。到时候日本海军残余主力想要出来都出不来了。

而日本海军自然是不会坐以待毙的,随着中国对日本宣战,日本海军立即就是启动了相关的作战计划,而第一要务就是封锁对马海峡,防备中国通过对马海峡登陆日本本土,而第二个就是守住琉球诸岛,保持日本本土到南洋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

而正是日本想要守住琉球群岛,这才会派遣运输船队运输增援兵力以及物资去琉球,同时派遣了主力舰队给这支庞大的运输船队进行护航。

一个想要突破中国海军的封锁增援琉球群岛,一个想要彻底封锁日本本土和琉球以及南洋地区的海上运输通道,如此情况下,双方爆发一场大规模的海战也就不例外了。

当天色渐亮,随着双方的增援兵力陆续抵达交战海域的时候,双方这才发现,敌人要比自己预料中的还要强大!

当第21分舰队发出来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将要抵达第24分舰队上空的时候,第25分舰队的自攀号才是发现了又有数艘日本海军的高速主力舰抵达,但是这个时候双方依旧还没有发现对方的主力舰队。

当中国海军的第一波攻击机群对日本运输船队以及护航兵力发起攻击五分钟后,一架侦察机发来紧急情报:距离第25分舰队东北三十海里,距离第21分舰队东北八十海裡外,发现敌主力舰队,初步判定敌军拥有航空母舰两艘以上,三艘以上战列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