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绿色革命(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160 字 5个月前

“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

“1、2、3、4、5、6、7、8、9、10、11、12、13、14、15……”

“稍息,立正——!”

“长官,农垦一团三营一连集合完毕,应到136人,实到136人,请长官指示!上士邵鹏远!”

“入列!”

“是……”

……

清晨,不过是太阳刚跃出海平线,邵鹏远便指挥整个连队,扛着铁锹拉着口号,离开简易的军营,朝着垦区走去,空中口令回荡,气势磅礴,有千军万马之势!

令行禁止,这就是军队!

不过,这并不是军队,这是踏着步伐,扛着铁锹等工具,穿着军装的年青人,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军人,他们是苏北“兴华农场”的劳动兵团,他们的任务便是将苏北满是荒草、芦苇的荒地开垦为耕地,在用于农业生产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这裏不仅是农场,同样还是“兴华农业研究所”的所在。

这些数百万亩的盐场荒地,是袁世凯“奖励”给六合公司的,距离连云港足有三百华里,距离并不妨碍公司对这裏的开发,春节过后,劳动兵团便从山东、皖北、苏北、河南等地招募的近四万名工人,用于荒地开垦。

在一连的垦荒区内,一辆美国产的“霍尔特”履带拖拉机赫然挺立在一连的荒地上,刚从劳动兵团拖拉机驾驶班结业的王福财地坐在驾驶座上摆弄着那几根操纵杆,而在驾驶室前头,吴烈山、范芳华几个人则在那里检查着拖拉机的汽油发动机。

今天是一连第一次使用拖拉机,垦区十五个团,每个团两辆,而一连之所以分到这辆拖拉机,原因很简单,在过去的一个月中,他们连垦荒面积超计划10%,居全团第一。

土路两侧,二连和三连的官兵们闻讯而来,眼巴巴地看着那拖拉机,同时正神态不一地看着一连的兄弟们,这会他们甚至都没有带自己的武器“锹或镐”。

几个士兵好奇而不解地问。

“方长官,听说这拖拉机干一天活,等于两百个人?”

“两百,那是小菜一碟,一台拖拉机,一天能干一个团的活,我们现在可不和你们比赛,是十五个团的拖拉机连比赛,比谁垦的地多!”

不待连长答案,邵鹏远便得瑟的向兄弟们炫耀着。

“那挖渠呢?”

说话的是二连连长耿喜,二连和一连的竞赛每一次输赢不过一两亩的地事,现在拖拉机归了一连,他怎么就能咽下这口气。

正摆弄着拖拉机王福财从驾驶室中探出半拉身子。

“耿长官,开渠也行啊,把土拉巴松了,挖起来省事!”

话声一落,周围便是一片笑声,而的耿喜则不满地瞟了一眼一言不发的方国茂,而方国茂却依然没说什么,不过他的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

“老二,今个我们一连的拖拉机度犁,我就放两枪,助助威!”

接着的方国茂又似耍宝似的,一拍枪套。

“呀,我的抢拉营里了,要不,老二,你给帮帮忙!”

“你……”

瞧着方国茂脸上的笑容,耿喜恨不得一鞋底打上去,可最后却无奈的从枪套处取勃朗宁手枪,上膛,又举起手枪,对天便是接连两枪。

枪声一响,拖拉机缓缓启动,这会三个连的人都围在地头惊讶地看着那缓缓行驶的拖拉机。

看得有些眼光的二连、三连的人,在拖拉机开动的时候,便不怀好意地大声嚷叫着

“看吧,这铁牛不是牛,保不齐就快趴窝了!一步,两步,三步。不冒烟了,趴下!”

可在他们的叫嚷声中,那拖拉机拉着哗啦啦的钢连声仍然在向前行驶着,而且速度渐渐加快,黑色的荒地被犁铧翻起,望着那过去极难收拾的芦苇根被轻易连根拔出,见那拖拉机似儿戏般的前行着,所有人都变得的有些发呆。

“乖、乖……有这玩意种,那……”

“那还要人啊!”

“人得要,肯定、肯定不要牛了……”

在人们的惊讶中,那台轰鸣作响的拖拉机稳健地行驶在荒地上,身后翻起两带宽宽的深土道,转眼之间便犁出一片长长的黑土地。

好一会耿喜才逐渐缓过神来,喃喃地说。

“这玩意儿……厉害……”

举华农场,一片用高达五米的高墙围起的农业研究所内,李子诚站在这片试验麦田中间,这片麦田与来农业研究时所见的麦田截然不同,那些麦田杆高、稀疏、穗小,而这裏的小麦杆低、稠密、穗大,抽出一根麦穗,李子诚知道这是真正的“青团”。将那正在灌浆的青麦粒轻轻搓下,蒸熟,捏成团,嚼得满嘴生香,再粘在牙缝里,口中随即冒出一种轻飘飘而又糯搭搭的香味。

“经略使,按现在的测算,这种黑小麦亩产量应在750至900磅之间,麦株高不过只有80厘米,穗长在正常条件下可达17-18厘米左右,单穗数为18-22个,每小穗4-5粒,穗粒数达100粒左右,多者可达150粒以上……”

举华农业研究所的育种专家H.H.洛夫博士,望着嚼着青麦的经略使说道,对于这种高产小麦,他同样非常惊讶,主是惊讶他的适应性,小麦尽然可以很好的适应中国的环境。

“经略使先生,就现在,包括我们在连云港北部以及烈山两处试验区的结果来看,这种黑小麦,非常适应贵国,至少是江苏北部、安徽北部以及山东南部、河南南部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