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里火把齐燃,一片呐喊:“老章鱼死了,速速投降!”便见左边突出一将,身长八尺,体魄雄伟,手提大刀,率数千汉军从左翼杀出,却是汉军大将郦商;右边突出一将,一脸虬髯,膀大腰圆,手持一条镔铁点钢矛,率数千汉军从右翼杀出,正是汉军中赫赫有名的虎将夏侯婴。
被突如其来一场爆炸弄得乱成一团的雍骑哪挡得住这等冲击,瞬时被汉军杀得哀嚎连天,人仰马翻。侥幸逃得性命的,一股脑向章邯所处的方位涌来。
火光之中,那章邯看得分明,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原来韩信那小子早有准备,偷鸡不着反蚀把米,断送了寡人的数千精骑!”
四周还不知有多少汉军伏击,敌在暗己在明,此时还傻兮兮地与汉军拼命,那他就不是章邯。老章鱼此时反应也够迅速,急忙下令立即撤军!
看来雍军在老章鱼训练下也算有素,前方骑兵分向两侧,后排盾手弩手从中心插上,布成断后方阵保护大军撤离。从表面上看来,倒是井然有序。
伏在暗处的汉军主帅韩淮楚看得十分纳闷,“老章鱼已被炸死,谁还在指挥敌军,仓猝之间竟能调度得井井有条?”
忽听那营寨前一声大喊:“老章鱼没死,死的是个替死鬼!”只见那大胡子的夏侯婴矛尖上挑着一颗头颅,在那里哇哇直喊。
韩淮楚直叫一声可惜,“今番未炸死章邯这老狐狸,破敌之日又将推后了。”
那雍军虽折损了数千精锐骑兵,但主力尚在。若容他们安然撤离,再依仗据点坚守,韩淮楚将要面对的,仍然是一场无休无止的持久战。
他炯目向战场一扫,蓦地觅到一线胜机。猛然将手向下一挥,喝声:“傅宽听令!率所部全体压上,出击!”
这一线胜机何在?原来那雍军败退下来的人马,并未从两侧绕行,而是窜逃到雍军方阵的正前方。若是将他们当成抵挡雍军利箭的挡箭牌,正是绝好机会。这机会是稍纵即逝,若待他们逃回到阵中,再难觅得。
傅宽部原本用来准备从侧翼包抄到雍军身后。闻得军令,傅宽高声称诺,率众从暗处杀将出来,坠在败退下来的雍军骑士身后,扑向雍军断后方阵,直欲凭一股悍猛的气势,摧垮敌军方阵。
果然,雍军弩手见“自家兄弟”逃向自己这一厢,而汉军从他们身后追来,那控在弦上的利箭是射也不是,不射也不是。
若换了老章鱼还在,此刻会毫不迟疑下令将这些骑兵射倒,以免殃及主力。只可惜章邯早就溜走了,此刻率领断后的是一名牙将高礼,还做不出这等决定。
就在这稍纵即逝的迟疑之间,汉军骑兵已突入到一箭之地!
只见汉军群马齐动,几个扑腾,已杀到雍军方阵之前。一场骑兵对步卒的不对等较量,就此展开。
拿弩手盾手去对撼汉军骑兵,那还不是以卵击石?只见战场上长刀划出,血肉横飞;马蹄踏处,尸骨纵横。刚刚一遭遇,雍军方阵就被硬生生撕出一道裂口,阵型大乱。
那主持方阵的雍军牙将高礼看着光景不对,急忙领一彪人马突出,想把那裂口堵上。迎面便撞到汉军大将傅宽。狭路相逢,便是一场将对将的马上厮杀。
那傅宽本是魏国大将,在乱世烽烟中早就混出了名头,一身武艺岂是雍军一牙将能挡?只见二将战及三合,傅宽大喝一声,一矛将高礼刺于马下。
主将被斩,雍军大骇,瞬时斗志全无,全体崩盘,慌不迭择路而逃。汉军士气大振,追着那败退的雍军一阵血腥屠杀。
就在此时,韩淮楚又一声令下,将手中最后一张备用牌——纪信部放出,去收捡最大的战利。
负责断后的断不了后,后果是无比的糟糕。撤退的雍军便后背洞开,成了汉军追杀屠宰的对象。先败下来的雍军要么向四下里逃亡,要么就撞入自家人队伍中,把一波队形冲得稀烂。后败的又继续逃亡,又将前方一波阵型冲乱。败军如山倒,局面便像倒了骨牌,成了失控状态。雍军几万大军,在汉军凌厉的追杀下,成了只挨打不还手的羔羊。
那章邯听到身后喊杀之声,冷汗涔涔。大错铸成,在此情状下,任谁都不能力挽狂澜,今日注定是一场大败。搞不好被汉军追上,连自家性命也要葬送在此。
在汉军追杀声中,只见章邯提鞭纵马狂奔,犹如惊弓之鸟。此时此刻,他只想早早逃回大营,喘一口气。想要擒杀汉王刘季,大将军韩信?这个梦还是等下辈子再做吧。
待到黎明时分,章邯终于逃回大营。惊魂方定,连一口茶都未喝上,便听到营外一声炮响,战鼓声大作,原来是汉军大军准备攻营。
章邯原本是孤注一掷,大营内留守的军马稀少。带回营中的残兵败将人数尚不足一万,人困马乏,兵甲残破,正等待逃向四方的败军归来再聚人马。而汉军偏偏选在这个时候攻营,仿佛那汉军大将军韩信已把时机掐得极准!
章邯想也不想,立马作出决定,舍弃大营,退归废丘。
只有逃回废丘,倚城坚守,才能抵挡汉军锐利的兵锋。只有坚守废丘到楚霸项羽领大军来援,他章邯才能咸鱼翻身。
只是这大营一丢,那整个防线便成了渔网。防线后面的咸阳、好畤便暴露在汉军的炮火之下,势必被汉军攻破城池。
拳头要收紧,老章鱼目前的兵力实在顾不得如此大的一块地盘。于是章邯又做出决定,令咸阳好畤二城守将弃守城池,领部属返回废丘加强守城力量。
这么一来,他章邯手中便真正只有一座孤城。
这一座孤城,韩淮楚攻是不攻?若要攻打废丘,那章邯手中尚有五万军马,城高壕宽,能否顺利拿下?
兵仙韩信水淹废丘,到底是怎么一档子事?欲知详情,请继续追读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