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十八路诸侯讨董(1 / 1)

永汉二年三月中,冀州发出檄文,诏告天下,历数董卓恶行,一时间天下诸侯震动。檄文迅速流传,自冀州向青、徐、兖、豫等各州扩散,甚至连幽州、益州等偏远之地也没有放过,顿时让这大汉的天空之下,弥漫起一股令人窒息的压抑气氛。各地诸侯纷纷响应,起兵赶往酸枣。檄文曰:“绍等谨以大义遍告天下,董卓逆贼,欺天罔地,轻言废立,秽乱宫闱,残害生灵,暴戾不仁,罪恶充积!当今三公,私自下罪,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曹操放下檄文,仿佛自言自语道:“难道董卓真的十恶不赦,难道大汉之乱,已不可避免?哼,怕不是有人为了一己之私,兴兵作乱吧?”对于董卓,曹操谈不上好感,但也没什么恶感,但他知道,那檄文上除了废立,其他之事,恐怕大部分都是莫须有的。说完,曹操向下首一人看去,道:“先生前些时日曾说,自先皇驾崩,汉室威严已经荡然无存,何解?”曹操看着的,是一个年约三十上下的文士。三月的天气虽然谈不上暖和,但是陈留也算不上冷,像曹操等人都已经穿上了单衣,唯有这文士,披着一件棉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生怕冷了。白惨惨的脸,不带半点血色,眼眶凹陷,更使得此人的目光看上去格外深邃,跪坐在地上,整个人都缩成一团。轻轻咳嗽两声,文士开口道:“汉室威严,自大将军梁冀开始,便渐渐没落。先皇处心积虑,自黄巾之乱后苦心经营,以阉党对抗外戚,又以外戚对抗世家,三者纠缠不休,使得汉室江山,气运衰竭。如今外戚、阉党灭绝,各地诸侯却又兴起董卓本来有大好局面可图,却偏偏不识自身,行废立之举。且不论其意图为何,却让汉室地尊严,荡然无存,区区一六郡良家子便能废立,你说这世家怎么想?”文士接着道:“党人自李膺以来,莫不思如何掌控朝纲,今日有袁逢,明日便有方逢党人之祸,比世家更甚,党人不绝,则乱世必然来临,董卓不识自身,方有今日,实乃咎由自取,主公不必为其不平。”在文士下首,还有一青衫文士。休要看他文士打扮,可是身高足有八尺有余,体格魁梧壮硕,看上去更像一员武将。缓缓起身道:“主公,如今之计,以袁家为首的世家党人和董卓之间,必有一场你死我活的比拼,可不论胜负,汉室威严已经难以挽回,到时候,大乱将起,主公必须要趁早做出选择。”此人年近五旬,可是却声若洪钟,丝毫不见老态。曹操微微一笑,道:“仲德,莫要着急,今日召集两位前来,就是为了商量这件事。”曹操的目光再次向体弱文士看去,问道:“想必先生已经有了谋划。”“主公若想在这乱世中求生存,如今正是展现勇武的好时候。袁绍和韩馥这一手先声夺人,的确是巧妙。如此一来,洛阳就等于慢了一步,即便是将来有所行动,可这水已经混了,人们难免先入为主。主公若想依附武人,不妨起兵支援董卓,但若想要维护皇统,当支援韩馥和袁绍。”曹操疑惑道:“先生不是说,汉室威严不存?又有何皇统可言?”程昱,也就是曹操口中的仲德,那个年纪颇大的魁梧文士道:“汉室威严虽然不在,可是四百年积威又岂能立刻消失?故而威严不在,皇统犹存。”文士点头道:“仲得之言甚是。”曹操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可是如今皇上在董卓的手中,若维护皇统,自然应该是支援洛阳啊?”“这正是董卓没弄清楚自己身份的道理所在。废立之举,先不论那份诏书真假,哪怕他有先皇诏书,又岂是他的身份可以轻言?正因此,才有皇统不正的说法,天下又有多少人信服董卓?主公可见,这诏书中有云见逼迫四字。董卓逼迫的是什么人,三公还是皇上?”曹操猛然一惊,轻轻点头,已经明白了文士的用意。这份三公矫诏的檄文中,并没有详细说明这个问题,但是联系上文轻言废立四字,便可知道,云见逼迫,所逼迫的对象大致上包括了三公、朝中大臣和天子。此次起兵,与其说是为了铲除董卓,倒不如说是世家们的一种自救行为。如果刨除了三公和大臣,那逼迫的,就只有皇帝一人。可问题是,董卓逼迫的,是哪一位皇帝?若是说如今的皇帝刘协,那么这次起兵就没有了意义。等于说世家认同了董卓的废立,如果真的是这样,那韩馥、袁绍起兵就成了叛乱、谋逆,而且,韩馥等人打的可不是清君侧的名号,所以不太可能。不是当今圣上,那就只有废帝,弘农王刘辩。所有的一切,根源都是董卓的废立之举。世家和党人不愿意屈居董卓这个六郡良家子的手下,而董卓却希望能够把持朝政,一改二百年来武人地位低下的局面,这也就是这次国难形成的源头。世家大族名声好,天下人信世家多过信武夫。曹操虽然不是很同意这样的观点,可他也清楚,恐怕在天下人的眼中,洛阳的皇统,或者说当今皇帝刘协,并非是正统。而且,韩馥、袁绍先声夺人,已经把这水搅浑了,若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和世家合作。但是,自何进和袁绍准备招董卓进京的时候,曹操就回到了老家,所以他有足够的时间和视野来坐观天下,他清楚的知道董卓麾下战斗力有多么强悍。凉、并都是穷地方,而且还挨着异族,但这同样也说明了,凉、并出精兵,董卓裹众二十万,恐怕不好相与。而自己的麾下曹操不由得向身后看了一眼,在他的身后,站着两员大将。这两人,一个名叫许褚,二十出头,表字仲康。是曹操前往颍川邀请戏志才归来时,途径许家村,结识的一员猛将。这许褚身高八尺有余,腰阔十围,相貌雄毅,力大无穷。曾在村中双手倒拽两头牛尾,行百余步,令曹操不由得叹为观止,当下邀请其出山相助。都是陈留老乡,而且不管是曹家还是夏侯家都颇为名气,许褚当下便答应了曹操的邀请,并带领族中二百青壮,投靠在曹操的麾下。而另一人,是主动来投靠的。此人名叫周亚复,也是沛国人,而且还和前汉那个名将周亚夫名字读音一样,此人弓马娴熟不说,还极擅练兵,当是大将之才。这二人如今算是曹操的亲卫将,深得曹操的信赖。此外,曹操麾下如今已经聚集起了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李典、乐进等大将,实力相当不俗。若是让张扬知道这事,肯定是一阵愤愤不平,想当初他在中原无数大战,才收拢了管亥、廖化等那么几个黄巾将领,哪怕到现在,他手下恐怕还是系统召唤出的名将居多。可人家曹操,名声都算不上好,至少比不过袁绍,但短短时间内就能聚集着这么多的大将。戏志才,也就是那体弱文士,似乎看出了曹操的心事。“主公可是担心不是那董卓的对手?”曹操点头,道:“先生有所不知,这董卓实力确实惊人,哪怕强如小人屠张扬如今都不得不蛰伏在河套等待机会,我们这点人”戏志才哈哈大笑起来,道:“主公,此次大战,我等不求胜负,只是为了求那勇武之名。”曹操愕然地看着戏志才,有点不名所以。打仗不为胜利,那为了什么?“还请先生详细解说。”“诸侯兴兵,然而内部必然难以齐心,袁绍为渤海太守,韩馥却为冀州刺史,袁绍岂是那久居人下之人?”程昱也有些被绕进去了,问道:“既然如此,明知要败,我等还去凑那个热闹干什么?”“我们参与,只是为了向天下人表明我等的忠义之心和勇武之名,主公如今最需要的,是名声,若能凭此战扬名天下,就算是惨败,哪怕一兵一卒都不剩,我等也只有迎头而上,不容退缩。”曹操点头,现在他所欠缺的正是名声。正谈话间,下人来报,沛国相卫弘求见。这卫弘,乃是沛国大族出身,家中巨富,少年时被举为孝廉,后来又担任了沛国相,在这陈留附近颇有名气。此人和曹操年岁相当,关系密切,称上一句至交也不过分。可是卫弘来干什么呢?戏志才看了一眼程昱,两人会心而笑。不一会,火急火燎的卫弘大步而入,一进门就喊道:“孟德,听说了吗?”曹操不明所以,问道:“听说什么?”“冀州刺史韩文节和渤海太守袁本初以三公之名,召集天下兵马,讨伐董卓。”曹操拿起案几上的檄文,道:“我等也正在商讨此事。”“还商讨什么?董卓一介鄙夫,怎能轻言废立?”卫弘是个急性子,当下道:“我才能有限,故想请孟德出面,我可散尽家财,为你筹谋,而且沛国还有三千郡兵,也一并归你指挥,如何?”三千郡兵加两千私兵,足有五千之数,曹操当下道:“既然如此,那曹某便做一回这出头鸟。”第二日,曹操正式起兵,启程赶赴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