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烽火连天(1 / 1)

嘉德殿是汉朝皇帝与群臣商议朝政的地方,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所谓的金銮宝殿。不过自先皇刘宏驾崩之后,嘉德殿已经很久没用了。早先何进还活着的时候,基本上是在大将军府内把所有的事情商议决断,之后在嘉德殿走个过场。到了董卓,那就更简单了,所有的事情全部在太师府内决断,连那个过场也不走,十分的简单便捷。原因嘛,也很简单,当初何进在的时候,还有一个太后垂帘听政,使得何进不得不摆出这么一个姿态,而现在,小皇帝刘协没有任何的靠山,或者说董卓就是他最大的靠山,他年纪又小,能做什么呢?在这一点上,董卓不如何进,连表明功夫都不愿意做,不过这也符合他那武夫的直爽天性。今天董卓却突然宣布,要在嘉德殿议事。洛阳内的大小官员都有些不明所以,尤其是那些散官、闲官,他们搞不清楚董卓要干什么,但是董卓好长时间才上一次朝,他们若是不去的话,又怕落了董卓的面子,遭到董卓的报复,所以,洛阳城的大小官员到到齐了,但凡有资格上朝的,一个不差。如今的皇帝刘协,坐在龙椅之上,怯生生地向四处张望,这大殿之上,基本没几个是他认识的人。刘协年纪本来就小,又常年在宫中没出去过,本来还算熟悉的袁逢、袁隗两兄弟听说也被董卓抓起来了,就连身边的小黄门都被董卓换了一遍,再加上许久没登上朝堂的刘协,突然听闻要上朝,心里不免有些忐忑。他可没忘记,他的哥哥弘农王刘辩,就是在这被董卓揪下去的。董卓环顾四周,见人已经到齐,笑着道:“诸位大人,今日请诸位商议朝政,所要谈论的就是那关东诸侯,谋逆兴兵文优,把那反贼的矫诏诵读一遍,让大家听一听。”李儒站出来,高声诵读檄文。别看刘协年纪小,可是文辞方面的造诣并不差。董太后还在的时候,对这方面的管教非常严格,而董卓来了之后,也有专门给刘协安排老师,故而那檄文虽然用词生涩,但刘协却听懂了。随着李儒的声音越来越大,刘协的脸色却越来越苍白,两只小手紧紧握成了拳头。原来,这天下人并不认为我是正统,他们觉得皇兄是正统,现在要兴兵杀了董卓,可董卓死了,我该怎么办?刘协向董卓看去,却看见董卓也正在看他,脸上有一众很奇怪的笑容。仿佛在告诉他,小子,听我的,你就能稳稳地做这皇帝,如果敢耍花招的话,只怕你这皇位就不稳了。虽然董卓一句话都没说,但刘协清楚,董卓想说的,就是这些话。“徐州刺史陶谦、幽州刺史公孙瓒、奋武将军曹操、北海太守孔融、平北将军张扬共十八路诸侯,于酸枣会盟立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纠合义兵,共赴国难。凡我同盟,齐心协力,护我汉室皇统,兴我大汉社稷,以致臣节,必无二致主盟者广陵功曹臧洪。”董卓一开始还正儿八经的听着,不过听到最后,特别是那主盟者的官位,却让董卓忍不住放声大笑。不是刺史、太守,就是将军的一个同盟,却让一个小小的广陵功曹站出来主盟?虽说这臧洪名气不小,乃是前护匈奴中郎将、中山太守、太原太守臧旻的儿子,但掩饰不了他官职低啊。董卓的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从这一点上就能知道,这同盟只怕是并不牢固。“益州牧刘焉、扬州牧刘繇、交州刺史朱符等人为何没有响应?”满朝文武,都用奇怪的眼神看着董卓,听到那些同盟者,这些朝臣都被吓得不轻,怎么这一位还嫌人少了不成?董卓扫了朝堂上的众臣一眼,轻轻点了点头,如今十八路诸侯骑兵,也代表着关东之内,所有的敌人基本都站出来了,不怕他人多,就怕他躲在暗处。董卓抓捕袁逢和袁隗,未尝没有试探各地诸侯的意思。至少从目前来看,李儒的计划还算不错,外面的敌人都站出来了,如今就剩内部的敌人了。刘协颤声道:“太师,如此多的反贼,该如何是好?”董卓神色淡然道:“区区蟊贼,何足挂齿?”一名大臣站出来道:“太师此言差矣,诸多刺史、太守,如何便成了蟊贼?如今诸侯数路发兵,五十万大军(诈称)虎视眈眈,不知太师有何破敌之策?”这大臣,名叫耿纪,官拜尚书台尚书。耿纪话音刚落,另一人起身说道:“耿尚书此言差矣,诸侯兵将虽多,但是莫要忘记,关东百姓忘战久矣,虽然人数众人,可是战力却极为低下。袁本初等人养尊处优,清谈或许是一把好手,可要论其行军打仗,如何是董太师的对手?在我看来,诸侯中唯一值得顾虑的,唯有平北将军张扬、幽州刺史公孙瓒等寥寥数人,其余人等,不值一提。”耿纪厉声道:“郑泰,莫忘记袁本初曾跟随朱儁老将军平定过冀州黄巾”“耿尚书难道认为,凉州军和并州军与那黄巾军一样,都是乌合之众吗?且不说太师麾下,有温侯、华雄将军这等绝世虎将,并州军和凉州军也全部都是天下强勇,反贼怎么是对手?”耿纪,是第一个忍不住跳出来的党人,这一点所有人都清楚,让董卓吃惊的,却是那郑泰。此人名声也不小,灵帝在的时候,由三府辟命并由公车征召,但郑泰不应命。后来是被何进征辟为尚书侍郎,在何进死后归附董卓,却没想到在今天站了出来。而且分析起来头头是道,似乎非常有见地,话里话外的意思,很明显是站在董卓这一边的。董卓冷笑一声,道:“来人,将这匹夫请下去吧。”“郑泰,你这反复小人,莫忘记当年逢公、隗公是如何征辟你,为你扬名的。如今国贼当道,你却助纣为虐,他日必不得好死,不得好死!”郑泰神色淡然,道:“当今陛下在位,韩馥、袁绍等人却称圣上不为正统,才是大逆不道之徒。郑泰当年虽得太尉和太傅看重,但也知道天地君亲师,君却排在师之前,何况两位袁老大人并不是我师,郑泰可为圣上粉身碎骨,亦不与小人勾连。以泰之见,耿尚书,你才会不得好死!”耿纪破口大骂,被人拖下了金殿。董卓点点头,道:“郑大人刚才所说非常在理,逆贼看似强大,实乃乌合之众,我等何需担心,不过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刘协轻声问道:“只是不知道太师该如何打呢?”李儒冷笑道:“贼兵虽众,但我观之却如土鸡瓦狗耳。张扬、公孙瓒已领兵前往酸枣,是以三辅无虞,可全力对付关东诸贼。”“但不知道该如何分配兵马?”李儒笑道:“京畿有两大粮仓,东敖仓,于荥阳之畔,南面大谷仓,靠近伊阙关,这两大粮仓囤积着洛阳三分之二的粮草,当需谨慎处置。大谷仓,毗邻伊阙关,有张济将军镇守,当没有大碍。只是敖仓一地,靠近孟津,当不能不小心谨慎,以我之见,当有大将镇守。”说着话,李儒看了一眼徐荣。徐荣心领神会,大步出列,道:“陛下、太师,末将请命,愿镇守荥阳。”不等刘协说话,董卓点头道:“徐荣将军愿镇守荥阳,我自然放心,这样吧,我与你精兵二万,无我命令,不得后退。”“诺!”李儒道:“如此一来,大谷、敖仓可保无忧,则关东群贼,唯有自成皋和孟津二地进兵,当需派遣上将镇守。”成皋,就是当年被张扬攻破的虎牢关,也叫汜水关,根本不像三国演义中所说,还有一汜水关。倒是有一个汜水镇,位于虎牢关和洛阳之间,没有任何的战略意义。而且,因为汜水镇靠近虎牢关,所以这汜水关,其实就是虎牢关。吕布一听李儒的话,大步而出,道:“太师,自吕布归顺以来,寸功未立,却身居高位。如今反贼前来送死,布愿请战,镇守虎牢,定不叫关东群贼踏入京畿一步。”“杀鸡焉用牛刀,温侯护卫太师,未可轻动,末将不才,愿镇守虎牢关。”“小将愿往。”说话的两人人,正是西凉第一猛将华雄和吕布麾下小将张辽。董卓点点头道:“既然如此,便已华雄为主将,张辽为副将,镇守虎牢,只是你二人当小心在意,当年张扬便率军攻破过虎牢关,至今还不知其用了何种办法,你二人不可大意。”“诺!”吕布虽然不甘心,但华雄把他捧得这么高,他也不好反驳,只得站了回去。“这孟津一地,距离洛阳最近,若是关东群贼在虎牢关下受挫,必然派奇兵偷袭孟津,所以这孟津也十分重要,不知何人敢去镇守?”“启禀太师,小侄愿往!”董卓放眼望去,只见说话之人年岁不大,生得俊俏非常,但体格并不柔弱,反而十分匀称,看起来武力不弱,正是董卓的本家侄子,董平。“好,既然平儿愿往,孟津便由你来镇守,杨奉为副将,小心谨慎,不得大意。”“多谢太师。”当下众人散去,并没有把十八路诸侯当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