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总结(一)(1 / 1)

十二月的北地冰天雪地,汉末虽然不像明朝那样有个小冰河时期,但天气也远比后世要来得冷。好在并州还有煤炭这么个取暖的神器,至于污染什么的,此时的张扬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丞相府大堂之上,张扬端坐主位,众人分列两旁,文臣武将大约二三十人济济一堂,看起来倒是有些小朝廷的样子了。官制定下来之后并不是就没事了,一年的末尾,总是要总结一下过去一年的工作,并进行对来年的展望。这个事基本没什么大用,但却不能不做,毕竟张扬定鼎并州两年,还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工作,若是搞砸的话,对并州一众官吏的士气是一个巨大的打击。春耕的事也得安排下去,随着今年的这场蝗灾,哪怕最为富庶的荆州粮仓都已经见底,更别说底子无比单薄的并州。不过好在得意于之前张扬用以工代赈的办法兴修水利,哪怕明年开春雨水不是那么丰沛也不至于无水可用。随着众人的官职已经确定,也就象征着张扬最为忙碌的一点时间终于结束了,虽然现在还不能说无事可干,但相比于之前一天忙得停不下来的时候,张扬已经感觉现在是在天堂了。春耕没有什么问题,但人口短缺的问题却愈发严重,各处报上来的户籍让张扬有一种触目惊人的感觉。从黄巾之乱起,大汉已经经历了近十年的动荡,整个天下人口锐减的事实,也随着并州的人口普查而清清楚楚地呈现在了张扬的眼前。随着新任户部尚书寇准将一连串的数字报出来,张扬的面色逐渐变得有些难看,而因为刚刚升官颇有些振奋的众人也逐渐冷静下来,颇有一副心有戚戚然的样子。虽然心中也有准备,但众人还是被这些数字给吓了一跳,本以为迁徙了关中和洛阳的百姓,并州就算差也差不到哪去,但事实往往要比人们预想中的要更残酷一些。时至今日,整个并州的人口和黄巾之乱前相比,要少了小一半还要多,许多良田都已经荒废,若是想要耕种的话还得重新去开垦,这可不是一个小工程,在人口锐减的并州想要完成这么一件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在今日秋天开始,就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人口的流动性要比往年大上很多。作为京兆颇为富庶的河东郡百姓,不知是不是因为大战的影响,居然有很多都举家北迁,深入并州腹地。而北地边郡雁门则有不少百姓有南迁的想法,虽然其中有各地官员的授意,但这个现象其实有些不正常了。要知道汉人自古以来便有很重的故乡情节,若是没到逼不得已的地步,很少有人会背井离乡,而这种自发的迁徙,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而人丁不足的直接影响就是,各郡都有很多的无主良田,其中一部分被分发给迁徙来的洛阳百姓,而大部分则成为了官府的财产。带来唯一的好处就是,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张扬都不需要担心没有土地发放给百姓。人口锐减的影响不只只表现在农耕上,军事、经济等各种因素都掺杂其中,就比如在并州军损伤惨重的情况下,张扬仍然不敢大肆征兵,否则一个穷兵黩武的名头是少不了的。至于劳役,这种东西自从张扬来到并州之后就没有摊派过,哪怕是当初兴修沟渠,也是靠百姓自愿,再加上官府给予粮草来补偿百姓。就算如此,想要恢复黄巾之乱前的盛况,没有个十年二十年想都别想。而这个时候张扬还想把凉州收入麾下...好吧,这件事或许也只能想想了。唯一能让人感到欣慰的或许就是,其他诸侯那里只可能比并州更差。很明显,灵帝刘宏给大家留了一个十足的烂摊子,而天下的这些诸侯还在这个烂摊子上砸锅卖铁,将那最后一点家底倒腾干净,也怪不得在三国之后不久便发生了五胡乱华这等事。而作为乱世枭雄中的一员,张扬也别想超脱于外,为了不被别人吃掉,那就只能努力吃掉别人,哪怕在人口锐减的现在,他也别想刀枪入库,放马南山,用大军去填补人口上的不足。新任户部尚书寇准嘴里说出来的,基本上就没有一个好消息,虽然这两年田丰干得不错,但经过那持续了半年的一场大战,并州这点微薄的底子早就被倒腾了个干净。如今的并州虽然不能说是一穷二白,但其实也差不了多少。寇准的声音仍然在大堂之上响起,可惜的是,再没有人因为自己新得的官职而沾沾自喜,想来也是,如果治下没有老百姓的话,这个官当得还有什么意思呢?户籍统计和土地丈量全部都是户部的活计,除了刚刚经历过战争的河东郡和情况有些特殊的河套之外,其他郡县的统计工作都做得十分仔细,和实际情况相比,出入也不会太大。在这个乱世,瞒报或者虚报没有什么意义,相反还可能将自己的人头搞下来,基本上不会有人这么干。说完土地和人口之后,寇准把时间交给了自己的副手,户部侍郎苏威。苏威略微谈了一下最新铸造出来的金币和银币之外,重点放在了赋税之上。可惜只不过说了两句,就连苏威自己都是一脸沮丧,更别提其他人了。六部刚刚成立,除了只有一个空架子的兵部之外,情况最糟的可能就是户部。兵部是因为张扬在军方的威望太高,军中将领也大都为宿将,刘伯温只需当个军师便可。而户部则是因为人口巨减,田地荒芜,别说赋税,如今的并州百姓能让官府别开仓放粮便是天大的喜事,征收赋税的事苏威想都不敢想。不过若是今年春耕顺利的话,秋天的时候倒是可以把征收赋税提上日程,三年期限已过,若是再不征收赋税的话,并州百姓可能真的能达到温饱,可各地的官府只怕是要穷得揭不开锅了。可以这么说,越是在战乱时节,户部就愈加重要。若是放在承平时节,六部之首毫无疑问是吏部,你干得再好,吏部考核的官员不给你个上等评价,有什么用?但是在战乱的时候,户部未必不敢跟吏部争一争这六部之首的名头。因为掌权者的重视程度不同,永远不会缺少想当官的人,但没有钱粮的支持,有无数的官员有什么用?好消息不是没有,虽然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蝗灾,但得意于从鲜卑人那掳来的牛羊,这个冬天并没有多少人饿死。而节省下来的粮草还可作为开春之后的粮种,多余的耕牛、驽马也能发给百姓当做劳力,只要不发生大战,明年绝对会是一个丰年无疑。所幸的是,并州的粮价并没有明显的提价,市面趋于平静,虽然还谈不上繁荣,但商贾之事已经兴起,而钱币的使用来多了起来。首先受益的便是晋阳城中的商贾,新发型的金币和银币受到了一致好评,这种轻便,面值大的货币仿佛天生便是为商贾们准备的。而能在晋阳城中扎下跟脚的商人都跟晋阳的大族有些千丝万缕的关系,有些商人甚至就是这个大族的旁支子弟,商人们喜欢,世家之人自然也不会去反对,再加上有官府作保,这种货币以近乎疯狂的速度扩散了出去,甚至连草原上都出现了这种货币的身影,相信用不了多久,冀州、兖州、荆州等地也会受到这种货币的冲击。乱世之中金银和粪土的区别不大,攻破无数草原部落的张扬并不缺少这种东西,如果能拿这些换来能够救命的粮草,张扬觉得很值。可惜的是,各州受蝗灾的影响,粮价已经到了一个骇人的地步,而且有钱还买不到,否则的话,张扬并不介意打一场经济战。这种银币暂时被人们成为晋银,在并州已经彻底推广开来,只要是稍微富裕的百姓之家都会去官府兑换两枚放在家里,当作传家宝一般。而商人则是普遍把这些金银用于牛羊的交易之中,反正目前整个草原都在张扬的麾下,不用担心有被劫掠的风险。让张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银币除了交易牛羊之外,最大的用途竟然是买卖奴隶。这些年周仓和裴元绍从没有真正的清闲下来,周围的胡人部落基本都成了奴隶,而人口锐减,张扬严令不准世家将百姓作为佃户的今日,奴隶便成为世家大族的最爱。青壮可以当下人,可以当护院,可以安排去耕田,女人的用途自然不需多说,让世家大族趋之若鹜的是,奴隶中竟然还有白皮肤、蓝眼珠的尤物,虽说身上的味道重了一些,但还是让这些世家大族慷慨解囊。可以这么说,身为晋阳城中的大族,你家里要是没个白皮肤的小妾,出门都不好意思跟熟人打招呼。这事张扬也有耳闻,但他并没有多说什么,他绝对算不上什么道德君子。在张扬看来,只要不拿汉人当奴隶,那些胡人怎么折腾都行,还补充了劳力的不足,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