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5章 律法(一)(1 / 1)

说通蔡邕之后的张扬心情舒*,可张征却苦了,平白无故地多了三个老师,分别是刘伯温、贾诩和典韦。刘伯温教兵书、战策,典韦教拳脚武艺,这自不必说,而贾诩教得则是阴谋。这个阴谋可不是教张征怎么耍小聪明,更多地是在讲如何看透人心。就像张扬所说,身为帝王,用人和看人是最重要的,而想要用人,则必须得会看人,否则的话,你让贾诩去管钱粮,让寇准去管情报,这合适吗?不过好在周仓和裴元绍的儿子已经抵达了晋阳,另外还有岳飞的三子岳霖,徐晃之子徐质,高顺之子高忠,典韦次子典弗等人全部都被集中起来,成为了张征的玩伴。这倒不是张扬要求的,而是众将在见到周仓和裴元绍的举动之后自发将孩子送来的,用意不一,有人是觉得能被刘伯温等人教导是一种福气,顺带还能亲近少主,有人则是给张扬表忠心,儿子基本就被当成了质子。只是张扬是谁,他根本就没这种心思,不客气地说,在整个并州军的心中,张扬就是神,只要张扬不死,哪怕有人想造反都没人会跟随,所以他自然不会有这种想法。不过张扬也没打算把这些孩子送回去,张征作为张扬的儿子,享受着很多东西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就比如童年的乐趣。一般人家像他这么大的孩子,还在无忧无虑地玩耍,哪怕是世家之中,这么大的孩子也不过刚刚启蒙,而张征却要学习很多东西,张扬自然也乐得给他找一些玩伴。安排好张征之后,张扬好好休息了几天,其实以目前并州的情况,哪怕他不想休息都不成,不过有人看不惯他太清闲,立马找上了门来。“主公,田丰大人求见,另外还有钟繇大人。”典韦那瓮声瓮气地大嗓门响起,张扬的脸色立马难看起来,说到底,张扬不是一个勤政的人,而且他根本就不喜欢处理政务,这些事情能推就推,能躲就躲,但是总有一些事非他不可。而且这次的事有些奇怪,钟繇名气大,资格也老,但在张扬麾下,他并不起眼。至于乱世之中的刑部更是如同笑话一般,张扬想要给一个人定罪只不过是一句话的事而已,这在太平盛世根本是不可能的。如果有哪一个君主敢在太平盛世的时候这么做,立马便会有人跳出来,什么法不可废,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等道理立马便会铺天盖地而来,如果君主还是执意如此,那昏君的帽子离他也就不远了。倒不是说这么做不好,但肯定不适宜乱世,乱世中一切都讲究效率,如果事事都这么办的话,那不需要别人来攻打,自己都能把自己累死。不过今日田丰联合钟繇前来,那就说明此事有关刑部,很有可能是律法的事。“让他们进来。”张扬心底过了一遍,稍微有点底了之后,显得十分从容。田丰和钟繇来到大堂之上,抱拳道:“属下拜见主公。”“无需多礼,坐吧。”张扬不耐烦这些礼仪,但却只能接受,这是一个人地位的体现,不拘礼别人不会念你的好,还会说你毫无威严。“元皓和元常联袂而来,可是有要事?”田丰率先开口道:“主公,并州安定,数年内也无甚战事,律法的事...”张扬眉头一皱,道:“修订律法的事本将不是交给了王家?这数年过去了,难不成王俭还没修订完?”钟繇开口道:“主公,修订是修订完了,只是...”“只是什么,元常莫要吞吞吐吐,有话直说便是。”钟繇咬牙道:“只是众人多有意见,难以服众。”张扬点了点头,此事并不奇怪,律法关乎很多人的利益,若是没人有意见那才是怪事。“既然如此,那便把人都召集起来,一起议一议。”“遵命!”典韦应诺而去,等不多时,六部尚书、侍郎等并州重臣全部到齐,济济一堂。张扬率先开口道:“数年之前,本将率军取并州,因感大汉律法混乱。民生艰难,大汉律已有很多地方不合时宜。甚至包括为官之察举制都有人为了富贵不择手段,暗中动手脚,视律法于无物。”“再者,军中刑法过苛,动辄杀人,全凭一军主将决断,没有一定之规,军中将士无所是从。本将有感于此,将修订律法之事交予礼部侍郎王俭等人,听闻今日略有所成,但众人议论汹汹,便把大家召集起来,议一议此事。”军中的律法张扬可没交给王俭,这是他临时想到的,如今的军中基本就没有律法可言,基本是凭借着一军主将的决断来行事,乱世之中是没有办法,但不能一直如此,所以张扬才在此时将这事一并提了出来。至于王俭这个礼部侍郎,是后面顶上的,毕竟若是没有任何官职便修订律法也不合规矩。“如此也好,律法本就是为官民服务,让百姓有法可依,让官员依法办事,此乃立法之本意。今日诸位便畅所欲言,本将定然洗耳恭听。”扯了这么半天,张扬微微有些冒汗,这些词可不好想,不过看着堂下众人一脸肃穆的样子,张扬不免有些得意。他说这么多话,说到底还是律法的事,也可以说是礼法,礼在法前,这也是为什么王俭是礼部侍郎,而不是刑部侍郎的原因。说到底,刑部是执行者,而礼部才是制定者。而且礼法两字,紧紧将儒家和发家结合了起来,目的是给所有人的行为加上一个规范,在当时乃至之后千百年的时间,礼法都是世界上最完善的一套律法体系,没有之一。而张扬所处的后世却对这种律法颇有微词,很多人认为这种将道德和律法捆绑在一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但张扬却觉得这群人完全是闲得蛋疼,以道德来约束人们的日常行为,以法律来惩罚那些失礼,犯罪的人,这些不是很好吗,有什么可不满意的。律法还不外乎人情呢,单纯一个冷冰冰的法律缺少人情味,而只靠道德又没办法约束人们的行为,结合一下不是很完美吗?不过也可能是因为情况不同,后世之人的手段要比古人高明许多,所以律法更讲究精确,细致,而古人的心思则单纯一些,民风也更为淳朴,所以律法也就简陋了一些,更看执法者的水平。至于谁优谁劣,那还真不好说,至少张扬说不上来。不过张扬也没想在这个东西上说出个所以然来,现在纠结后世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他也不是没看过大汉律,想比后世,那自然是简单,但对于张扬来说,那还是厚厚的一堆。尤其是还在用竹简的这个时代,仅仅记载大汉律的竹简就有慢慢一箱,再加上各种补充、附属条文,张扬只看了两卷便恶心地看不下去了。现在的张扬也没了当初嘱托王俭时的意气风发,更不会说出什么执法必严,违法必纠的后世思想,那根本就不现实。至于究竟是由人治还是法治,那张扬更是想都不愿意想,如果当初他穿越的不是三国,而是后世的话,这个问题还有点意思,但现在嘛,他可对什么启蒙运动没有丝毫兴趣。张扬如今只想把这个十分复杂地事变得简单一些,依照大汉律改出一套适合现在的律法,这样,他省心,底下的人省事,皆大欢喜。实际上不只是张扬,袁绍、曹操等人都会办这个事,只不过大家的进度不太一样,手下拥有大量人才的袁绍和曹操速度更快,而且他们本身就是三国时代的人,不会有什么奇怪的后世思想,办起事来也能简单不少。而且如今还是乱世,不管是谁,想改革都不会选在这个时候,大家要做的,只是弄一套还能看得过去的东西,至于革新,等到定鼎天下的时候再谈不迟。轻重缓急要分得清,现在不管是哪个诸侯,办的任何事,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争霸天下而服务,如果忘记这一点的人,他的所有成果都会被胜利者所享用,而他的名字,甚至都不会在历史上出现。张扬冰冷的目光环视一周,道:“议论可以,但若是有人想以律法取利,以公谋私,那也休怪本将不留情面!”一些人顿时冷汗直冒,张扬这句话可不轻,矛头更是直指世家,因为制定律法的事是交给了他们,而最可能以权谋私的还是他们,若是不能给张扬一个满意的交代,只怕今天就要难过了。“礼部制定律法,刑部执行律法,你们便先说说吧。”王俭不敢怠慢,立刻出班道:“主公以重任相托,臣不敢有丝毫懈怠,只是律法之事驳杂,人力有穷尽之时,诸位大人若有异议,还请一一提出,共同商讨。”听了这番话,张扬点了点头,只要这些并州的世家没把律法当成他们谋取私利的手段,那他就无需大动干戈,慢慢商议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