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西域对策(一)(1 / 1)

姑臧县衙大堂,张扬看起来心情不错,此次出征到现在为止完全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损失可以忽略不计,收获却是整个凉州,其他的暂且不说,仅仅是李傕、郭汜再加上董越的降兵就完全可以补充因为上次大战而损失的士卒。不过张扬很快就高兴不起来了,因为他发现整个大堂上除了他自己挺高兴之外,刘伯温、王猛、姜冏以及最近刚降的阎温、杨阜、赵昂、尹奉等人的脸色虽然不能说是十分难看,但绝对和高兴不沾边。“诸位,可是本将不在的这些时日有事发生?”刘伯温、王猛等人还罢了,他们早已习惯了张扬的说话风格,阎温、杨阜等人则好奇地打量着张扬,仿佛是想观察一下自己的这位新主公是个什么样的人。王猛起身为张扬介绍了一下,这些人基本都是凉州本地的世家子弟,早些年便是凉州各郡的佐官。在郭汜和李傕祸乱凉州的时候,也是凭借他们才没有活生生饿死,所以说,这里面虽然没有什么大才,但却也不是废物。“诸位贤达弃暗投明,本将代天子谢过诸位,只是凉州经过李、郭二贼肆虐之后,颇为残破,还望诸位尽心竭力,助陛下安抚凉州,给凉州百姓一片朗朗乾坤。”说罢,张扬抱拳行了一礼。在座众人不敢托大,连忙起身回礼,齐声道:“我等谨遵丞相教诲。”其实王猛一开口张扬就明白了他的意思,这些人基本是他找来担任凉州各郡太守的人选,所以张扬才亲自出面安抚了一番。在这个时代,文武分得并不是那么清楚,出将入相完全不是什么梦想。这个时代的文人鲜有不知兵事的,其中佼佼者便是诸葛亮和司马懿,他们都是文人,但统率大军却丝毫不差,虽然不曾亲自上阵,搏杀于疆场之上,但却智计百出,使得大军交战犹如艺术一般,令人赏人悦目。其他的,像曹仁、夏侯惇等人都曾担任过太守,而不管是太守还是州牧,其实都掌控着军队。这个时代完全可以说是文武并没有太大的分别。文武之争,其实更像是儒家弟子对于不识字莽汉的鄙夷,或者更直接一点,就是家世之争。这个时代,没有家世的文人是没有出路的,但武人却不是这样,凭借手中的刀枪,武人完全能够跻身于庙堂之上,这种算不得公平的情况便导致了这种争斗的产生。张扬却不希望自己的麾下也这样,于是他坚决的分开了文武,前不久马岱担任武都将军,魏延担任张掖将军,张扬依旧另派太守就是这个原因。至于这些凉州降人的忠心,张扬并不是很担心。他们是被找来当太守的,而不是将军,只要大军不被掌控,凉州就不需担心会乱。众人见礼完毕,刘伯温率先开口道:“主公,鄯善、乌孙、莎车、车师前部、大宛等国之前派了使者前来。”“使者?”张扬楞了一下,问道:“他们派使者来做什么?”王猛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冷色,沉声道:“质问我军为何攻打张掖,而且还准备为杨千万、阿贵两人打抱不平...”“放肆!”张扬勃然大怒,吼道:“本将收回我汉家故土,何时轮到他们来指点!”“主公息怒。”刘伯温仿佛早就意识到了张扬会发怒,连忙开口道:“主公回来之前,我等已经斥责了这些使者,并且明言敦煌、酒泉二郡也为我汉家之地,令他们归还。”张扬嗤笑一声,道:“西域各国不过是野狗,到嘴的骨头怎么可能吐出来?”“没错。”刘伯温点头道:“我等如此做不过是为了日后攻伐能有大义之名而已。”张扬张嘴想问些什么,却见堂外一人大步而入,竟然无人阻拦,也无人通报。“子昂,何事如此愤怒?”“岳丈?”张扬吃了一惊,不敢置信地看着出现在自己面前的蔡邕,问道:“你怎么会在这里?”说着话,张扬看向了蔡邕的身后,只见何曼一脸无奈,正准备向他请罪。“子昂,莫要难为他们,是老夫非要来的。”张扬挥了挥手,何曼如蒙大赦地退到一边。“岳丈此来何为?”“来看看西域...”蔡邕的脸上浮现出一抹回忆之色,道:“子昂,其实早在永兴年间,西域就已经不属大汉统属了,老夫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西域能重回大汉的怀抱。”“永兴元年?”张扬楞了一下,道:“岳丈,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在我攻打并州的时候,董卓还曾命西域都护府出兵,怎得...”永兴是桓帝的年号,距今大概已有四十年上下,所以张扬才有此一问。蔡邕嗤笑一声,道:“那不过是董仲颖以武力逼迫,而西域各国也以为有机可趁,能够劫掠一番罢了。自那次之后,一直到董卓身死,李傕、郭汜肆虐凉州,你可曾见过西域诸国出手?”张扬回想了一下,当初他和西域联军大战的时候,王渊这个名义上的西域都护府长史确实对于西域联军没什么掌控力,他的存在更多的是调和各国之间的矛盾,而不像是一个大军的统率。见张扬面露迷茫之色,蔡邕解释道:“永兴元年,车师后部国与大汉之间便发生过激烈的冲突,当时汉室虽然衰微,不过对于西域的掌控仍在,所以这次冲突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动荡,很快就平息下来。”“当时的车师后部贵族阿罗多与大汉戍部侯严皓失和,杀车师后部国王军就,起兵反汉。”“这严皓虽然没什么大本事,但他抢先一步,策反了车师后部侯碳遮,使得阿罗多在金满城外惨败,仅率百余骑北逃,投奔了北匈奴。当时的敦煌太守宋亮改立车师后部王军就的儿子卑君为国王。”张扬听得很仔细,想要统治一个地方,必须要了解它的历史,蔡邕作为如今大汉最为博学之人,有什么事请教他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那为什么后来西域各国不再服从大汉?”蔡邕的脸上浮起一抹怒色,继续道:“此事不久之后,阿罗多得北匈奴之助,率军回击车师后部。当时的戍己校尉严详害怕激怒北匈奴,对此事不管不顾,坐视阿罗多攻破车师后部国。之后其竟然还自作主张,承认了阿罗多为国王,带着卑君离开车师后部,返回敦煌。”“至此,三百户忠于汉室的车师后部百姓被屠戮一空,西域诸国再无一国忠于汉室。”张扬脸上浮现出一抹怒色,喝道:“严详有辱大汉威严,该死!”“严祥确实该死,不过此时却不是说此事的时候,我只是想告诉你,敦煌、酒泉二郡必定要收回,这不需说,但你若是还想将西域收回来,当以阿罗多为首。此贼一死,天山北路诸国必定望风而降。”西域的事,张扬本来都放到了一边,但是蔡邕既然主动提出此事,张扬觉得也并无什么不可,索性借着这个机会讨论一下。“诸位以为,对待西域诸国,当如何?”蔡邕资格最老,虽然没有官职在身,地位却是最高,此时率先开口道:“子昂,昔日凉州三明都曾在西域立下偌大功劳,你不妨借鉴一二。”凉州三明就是皇甫规、张奂和段颖三人。对于这三人,张扬也并不陌生,毕竟这些年他也不能算是不学无术,兵书战策看得不少,史书也略有涉猎。不过这三人虽然都在西域立下过功劳,但用的手段却不大相同。皇甫规和张奂两人刚柔并济,杀戮中带着安抚,而段颖则更像张扬对待鲜卑人的态度,主要是以杀戮为主。可以说如今西域元气大伤,人口不多,绝对有段颖的一份功劳。而张扬的问题问的就是如今他应该如何做,是学皇甫规、张奂,还是学段颖?“主公。”刘伯温抱拳道:“阿罗多罪魁祸首,当杀!”张扬楞了一下,问道:“此人还没死?”四十年前此人便为祸西域,大汉时人的平均寿命可不长,所以张扬的疑问并不算突兀。“没有。”对于此人,蔡邕同样没有好感,开口道:“此贼虽然恶贯满盈,但寿数却着实不少,若老夫没有记错的话,如今应该已七十有四。”“皓首老贼,苍髯匹夫,杀之可也,其余诸国该当如何?”“先杀后抚。”依旧是刘伯温率先开口,“四十年,大汉的威严早已远去,唯有杀戮方能唤起西域诸国对大汉的畏惧,之后定然能如南匈奴和乌桓一般温顺。”王猛同样开口道:“军师之言甚是。”“不妥。”蔡邕开口道:“自张骞贯通西域,定远侯平定西域以来,西域诸国对汉室便颇有感情,否则也不会有车师后部三百户忠于汉室之百姓被杀之事。虽然中间也有反复,但老夫以为西域当以安抚为主,如此才能展示我大汉泱泱上国之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