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2章 战端再起(1 / 1)

辛评离开了,但是江东众将对于周瑜的决定却有些不理解。太史慈开口问道:“大都督,那辛评明显没有丝毫诚意,徐州并非袁家的治地,难道大都督就不怕帮袁谭平叛之后,他翻脸不认人?”这基本是大部分江东将领所担忧的,承诺这种东西根本没有丝毫的威慑力,盐商甚至都可以将发誓当作是家常便饭,作为争霸天下的诸侯,如果周瑜相信袁谭做出的承诺,那才是不折不扣的蠢货。周瑜不蠢,但他这么做的缘由众人却想不明白。周瑜冷笑一声,道:“那子义将军以为我应当如何,向辛评讨要豫州?”太史慈点了点头,没有开口,在他,或者说大部分江东将领看来,讨要豫州乃是利益最大,也是最有可能实现的一个条件。对于如今的袁谭来说,周瑜如果帮他的话,他就还有一线生机,如果不帮他,别说豫州,只怕袁绍留下的齐王之位将会和他没有一点关系。在这种情况之下,周瑜如果开口讨要豫州的话,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至少要比帮助袁谭之后再去攻打徐州要简单不少。周瑜微微一笑,没有回答众人的疑问,而是反问到:“诸位,如今袁谭在哪?”这个答案并不复杂,周泰甚至没有思考,张口便答道:“兖州昌邑,大都督怎得连这都忘记了?”周瑜没去理会周泰,而是直接道:“袁谭在兖州,我军若是想前往支援的话,就必须通过豫州,占下的地盘诸位还准备还给袁谭不成?这种情况之下,我军要不要豫州又与什么区别。”众人恍然大悟,没有再开口,反而目光灼灼地看着周瑜,等待他发号施令。周瑜环顾帐中诸将,脸色变得无比肃穆,喝道:“太史慈、萧摩柯何在?”只见太史慈和另一名身高足有九尺,膀大腰圆的壮汉同时出列,抱拳道:“末将在!”“太史慈为正印先锋,萧摩柯为副手,率五千骑兵(江东军仅存的骑兵)为先锋,连夜开拔,立刻赶赴昌邑,帮助袁谭守城!”“记住,昌邑不能丢,袁谭不能死,不过牵制便可,不要硬拼,我军到现在为止只剩这些骑兵,每损失一名都无法补充,你二人可明白?”这话有些夸张,谁都清楚,并州的商人仍旧在源源不断地往江东运送着马匹,不过都是一些草原矮脚马,而且那个价钱...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自然不会去拿麾下金贵的骑兵去冒险。“大都督放心,我等知晓轻重!”应诺一声,太史慈和萧摩柯两人抱拳领命而去。“周泰、张定边、徐盛何在?”“末将在!”三人同时踏前一步,抱拳应诺,眼神中满是熊熊战意。“你三人各率五千人马,昼伏夜出,悄然挺进兖州,不可露出行踪。”说到这里,周瑜踏前一步,径直来到大帐中央那副巨型舆图之前,伸手重重一指,道:“用最快的速度赶到此处设伏,记住一定要隐藏好踪迹,不可被袁尚发现一点端倪,可能办到?”三将的面色都有些肃穆,周瑜给他们的任务可一点都不简单,穿过整个豫州还不能露出一点破绽,一句简简单单的昼伏夜出是绝对办不到的。毕竟汝南距离设伏的地点不说有千里之遥,数百里总是有的,而且这一路上基本都是袁军的地盘,想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设下埋伏,绝对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当然,若非如此的话,周瑜也不会在派出周泰和张定边这两员猛将之后,还派出徐盛这员智勇双全的大将。“大都督放心,我等定然不露一点痕迹!”见到徐盛一脸郑重的应诺,周瑜笑了,大声道:“三位将军同样连夜出发,不要有一点耽搁。”“末将遵命!”周泰、张定边、徐盛三人抱拳领命,转身离去。周瑜没有半分停顿,继续喝道:“全琮、丁奉、朱桓何在?”“末将在!”三将齐齐出列,抱拳应诺。周瑜道:“各率五千人马,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开始扫荡整个豫州的城池,在这次大战结束之前,务必要将除颍川和陈郡之外的豫州所有郡县纳入我军麾下,可能办到?”颍川和陈郡如今在张扬的麾下,虽说张扬目前远在京兆,但周瑜依旧不想多生事端。林冲为人谨慎,所以在没有得到张扬的命令之前,他不可能出兵帮助袁谭,但如果江东军攻打了张扬的地盘,那不管林冲再怎么谨慎都不可能继续按兵不动。不谈林冲的能力如何,也不谈在这平原上,江东军是不是晋军的对手,只说晋军如果加入这场大战的话,局势将会变得混乱无比,而夺取豫州的计划也将受到影响,这是周瑜无论如何都不愿看到的。全琮、丁奉、朱桓三人对视一眼,他们心里清楚,如果接受这任务的话,他们将会留在后方,这次的大战和他们将再无一点关系。不过对于江东军来说,夺取豫州同样重要,甚至比支援袁谭来得还要重要,毕竟到手的地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而帮助袁谭之后的徐州还没个影子,作为江东军的大将,他们自然能分辨出轻重。重重把头一点,三将齐声应诺道:“大都督放心,我等定然全取豫州!”这一点,周瑜并不担心,全琮谨慎,朱桓勇猛,而丁奉和徐盛一样,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智勇双全,再加上袁熙已经率军赶去兖州助战,在豫州留下的兵马并不多,所以只要不出什么意外,比如林冲突然出兵的话,凭借他们三人夺取豫州应当不用花费什么功夫。周瑜点点头,对剩下诸将道:“其余诸将各自统御各部兵马,明日三更造饭,五更出发,随我兵出兖州,直逼昌邑!”众将同时起身,轰然应诺道:“我等谨遵大都督之命!”...昌邑城。袁尚在率领大军进行试探性的两次攻击,但没有取得丝毫战果之后便沉寂了下来。近十万大军被他全部分散开来,将整个昌邑城团团围住,试图准备围困袁谭。这个计谋不算高明,但很实用,兖州残破,尤其是经过那场大水之后更是如此。所以别看昌邑是袁谭选定的兖州州治,但城中的粮草却一直不多,之前不管是赈灾还是大军的口粮,基本都是从冀州运来的。只是以目前的形势,袁尚自然不可能再支援袁谭粮草,所以只需将昌邑围住的话,缺少粮草的昌邑被攻破只不过是迟早的事。事情也确实如袁尚所料,围城十余天后,城中的粮草将尽,袁谭可以说是心急如焚,但却没有一点办法。派去汝南求援的辛评迟迟未归,麾下的兵马因为粮草短缺而人心浮动,若是照这种情况下去,不出十日,袁谭敢断定,一定会有人取下他的头颅去向袁尚领赏。可是他却没有一点办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他谁都不相信,每日只是将自己关在府衙之中借酒消愁,若非汪昭、岑璧、彭安、管统(这个管统可不是管亥的儿子)等将依旧忠心耿耿的话,只怕城中的大军立刻就会一哄而散。是夜,袁谭依旧在府衙之中借酒消愁,正当他喝得酩酊大醉之时,正堂的大门突然被人一把推开。“主公!”袁谭抬头看了一眼,笑道:“我这是喝醉了吗?竟然能看到仲治先生...”“大公子,是我!”“嗯?”袁谭楞了楞,腹中的酒水立刻化为冷汗滚滚而出,摇摇晃晃地起身,上前一把拉住辛评,有些不敢置信道:“果真是先生回来了?”“正是在下。”辛评迎上袁谭充满渴望的眼神,点头道:“主公,周瑜同意出兵帮助我军!”“好,太好了!”袁谭一脸欣喜道:“我若是能够成功,仲治当为首功,只是不知周瑜准备何时出兵,准备调动多少兵马,又有什么条件?”辛评楞了楞,袁谭的问题太多,让他有些不知从何处回答。略微沉默片刻,辛评开口道:“主公,周瑜只答应帮助我军击退三公子,并未答应我军夺回冀州。至于条件,周瑜言在他帮助我军击退三公子之后,要我军帮其攻打徐州。”听到这话,说不失望是不可能的,但袁谭也清楚,江东军能够前来兖州已经是极限,要让江东军渡过大河帮他攻取冀州根本不现实。距离太远,但凡出现一点意外的话,很容易被人截断退路。不过这也足够,只要能击退袁尚,他就可以占据兖、豫两州,而袁尚的手中只有冀州,剩下的,他相信凭借自己能够解决掉袁尚。“如此也好,只是周瑜何时出兵?”辛评笑道:“先锋五千骑兵已经赶到,若非他们的帮助,属下也无法安然入城,至于江东大军,可能还需要三五日的时间。”“好!”袁谭透过大开的门户,望向堂外沉沉的夜幕,低声道:“三弟,这一次,我可不会手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