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8章 售书大典(下)(1 / 1)

第二日清晨,一夜无眠的祁芳早早便来到了潘阳的家中,两人一起吃过早饭之后便向着那个命名为百书楼的地方行去。至于这个地方为什么叫百书楼,无人知晓。按理来说,这么一个距离皇城和晋王府很近的风水宝地早就有人相中,准备买下来建造府邸,可惜不管是商贾还是官员,不管出多少银钱,官府就是始终不曾售卖,就仍由它这么空着。直到一年之前,工部开始在此处动工,由工部从事姜冏亲自建造,楼高三层,雕梁画栋,带着极为古朴的先秦气息。至于名字,是工部放出来的,而且在建好之后,那明晃晃的匾额也做不得假,只是这里到底是干嘛用的,无人知晓。也不是没人打听过,只是所有人对此事都是一问三不知,至于知道的也不可能说出来,这就导致这个地方宛如谜团一般,更加引起了人们的兴趣。潘阳和祁芳并没有乘车,而是步行前往,这也是户部提前交代下来的,理由也简单,今日几乎整个张扬治下有名有姓的商贾都要到齐,如果所有人都乘车前来的话,哪有那么多的地方?好在有头有脸的大商贾们基本在晋阳城中都有宅子,而且距离皇城不远,也走不了多远的路。走在宽阔的长街之上,潘阳和祁芳倒是遇到不少的熟人,只是大家的兴致明显不高,不少人显得忧心忡忡,至于心中所考虑的事,无需询问,潘阳敢肯定和祁芳考虑的差不多。更为重要的是,敏感的他们早就发现,今日城中巡守的将士比往常多了一倍还不止,所有将士顶盔戴甲,基本上右手不离刀柄,警惕地打量着一切来人。这让这些本就十分担忧的商贾们更是如同惊弓之鸟一般,若非整个大汉看着就要一统,他们无处可去的话,说不定不少人可能直接连夜就卷着钱财逃命去了。“德韵兄,快看。”正在潘阳心中惴惴的时候,耳边突然响起了祁芳的低喝。顺着祁芳所指的方向看去,潘阳只见两个熟悉无比的身影出现在了他的视线之中。“是苏公和张公?”苏公就是苏双,张公则是张世平,他们算是张扬治下两名最大的商贾,一人经营战马,在草原上开着数个马场,另一个则经营铁矿,连带着麾下还有不少的铁匠铺子。“没错。”祁芳点头道:“我数年前曾经见过他们一面,绝对错不了。”潘阳低声道:“兰卿,你看苏公和张公满面红光,言语之间谈兴颇浓,绝无担忧的样子。论身家来说,他们两人随便拿出一个来都顶得上你我的十倍,殿下如果想拿商贾开刀的话,绝对不会放过他们。可既然他们都不担心的话,想来今日应该无事,你以为呢?”祁芳先是点点头,随后又摇头道:“说不定是晋王与他们两人达成了什么默契,此事犹未可知,哥哥还是小心一些的好。”潘阳点了点头,不过却没有继续开口,也没有上去和苏双、张世平攀谈,而是径直向着百书楼的方向大步而去。此时此刻的晋阳城中,如潘阳和祁芳这等的商贾不知有多少,他们就宛如正在搬家的蚂蚁一般,缓缓向着百书楼的方向汇聚而去。等他们赶到百书楼时,只见偌大的一层正堂之中已经到了不少人,而且还有不少的熟悉面孔。“这是什么?”一声惊叫响起,只见一名商人拿着自己案几上的东西,一脸的不敢置信。“那是...纸订成的书?”祁芳有点不敢确定道:“难不成殿下连我等要捐献的数目都已经定好了?”“瞎猜什么,咱们自己去看看不就知道了。”潘阳低喝一声,开始寻找着自己的座位。没过了多久,潘阳和祁芳便在一旁官吏的指导之下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只见他们的案几之上也有着与刚才那名商贾一模一样的东西。而且两人的座位相隔并不远,似乎户部之人在安排座位之前已经考虑到了众多商贾之间的关系。“这是...《诗经》?”潘阳拿起案几上的书籍翻看了一眼,朝旁边的祁芳望去,问道:“兰卿,你那是什么?”“兄长,小弟这本是《春秋》。”祁芳一脸激动道:“兄长,你看看这纸质,这油墨,还有这工整的字迹,如果小弟没有猜错的话,这些字定然是出自元常公之手,而且这字体应该是他最近颇为得意的楷书。”“只这一部书,千金难求,千金难求啊!”元常公就是钟繇,元常则是他的表字。潘阳认识字,但也仅限于认识字而已,对于这些书籍、字迹的了解,他绝对比不上祁芳这个世家出身的子弟。心头一动,潘阳忽然将自己手中的书籍递了过去,道:“兰卿,你看看愚兄这本。”祁芳没有想这么多,只是接过潘阳递过来的书籍翻看了起来,道:“兄长,你这本也绝对是元常公的真迹,殿下难不成让元常公专职抄书了?这可真是大材小用。”“不对。”潘阳拿着祁芳案几上的那本《春秋》看了片刻,道:“兰卿,这书绝对不是抄出来的。”祁芳楞了一下,问道:“兄长何意,这书不是抄出来的,还能怎么来?”对于能够书写的纸张,他们没有意外,这东西早就几年之前便已经开始在晋阳流行,而且价格还不贵。现在的他们,包括户部都是用这种纸张来记账,而非什么笨重的竹简。但对于潘阳说这书不是抄出来的,祁芳不敢苟同,他实在想不明白还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潘阳笑道:“兰卿,为兄读书不多,勉强识字而已,但是愚兄却知道,哪怕是同一个字,让同一个人来写也会有略微的不同。但你看咱们手中这两部书,同一个吾字,行笔运墨,甚至连最后这一勾都完全相同。如果换成是你的话,可能如此?更别说咱们如此多人,如果人手一本的话,如此多字,得花费元常公多少时间,而且抄写如此之多后,字迹还能丝毫不乱?”“肃静!”不等祁芳答话,一旁的小吏突然大喊了一句,潘阳和祁芳抬头望去,只见方才还有些空荡的大堂已经坐得满满当当,大部分商贾都如他们一般三两成群地在讨论着手中的书籍。随着肃静的大喊响起,众人安静了下来,只见一名年岁不大的青年突出走上众人最前面的高台之上,大声道:“诸位好,本官乃是户部侍郎苏威。”众人一听这话,连忙起身行礼道:“我等见过苏大人。”“无需多礼,今日不是什么正式场合,招各位前来也是为了一桩生意。”苏威满脸笑容,没有丝毫的趾高气昂,“诸位应该看到了,每位的案几之上都有一部书,全部出自六经。这等书,诸位以为价值几何?”“千金不换!”张世平第一个开口道:“我是个粗人,大字不识得几个,但亦是看得出来,这等出自元常公手书,如此清晰的书籍,比竹简不知要好了多少倍,纵然千金一部,我也舍得!”“没错。”苏双点头道:“老张说的不假,苏大人,这书不知作价几何,老夫定当为家里的小子买几部回去,省得以后都如老夫这般只能做这商贾之业。”“两位稍安勿躁。”苏威笑道:“这次招诸位前来,并不是想把这些书册卖给诸位。”这句话可让大部分人愣住了,包括苏双和张世平在内,他们想的同样是张扬粮草不足,便想出了这么一个办法来,能够让大家脸上都不难看。而且他们之所以把这书抬到如此高的价钱,第一是觉得这书真的是好东西,第二则是真想支援张扬一部分钱财,有他们出大头的话,自然能够让其他的商贾好过一些。“诸位,我军粮草不曾短缺,无需担心。”苏威明显也清楚这些商贾在想着什么,径直开口道:“距离晋王府不远的那座工坊,诸位应该都知道,最近那座工坊研究出了一种技术,名叫活字印刷术,直白的说,就是能将文字刻于模具之上,然后印在纸张上,仿佛拓印一般,最后装订成书,也就是诸位面前的这种书籍。”“大王的意思是希望诸位以后行商之时,能够带上一些这种书籍卖到各处...”楼下的商议还在继续,而此时的张扬就在三层顶楼,看着楼下涌动的人潮,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五个铜板确实便宜到了极点,纵然集齐所有的六经无非也就是六本书,三十个铜板而已。而张扬无比相信,从此以后,这种书将会遍布大江南北。读书,也不会再是世家门阀的专利!贾穆和贾访兄弟俩就站在他的身后,手中捧着一套书。“好了,我们走吧。”贾穆楞了一下,轻声道:“大王,您不下去见见这些商贾?”“见与不见,又有什么区别?”张扬忍不住笑道:“恐怕他们此时的心思都不在孤的身上,稍后你们传令苏威,这些书,给商贾的价钱可以再便宜一些,但是对贩卖,尤其是对百姓,不管何处的百姓,都要给孤坚守五个铜板的价钱,纵然是荆州、扬州、徐州的百姓也不例外,谁敢违背,绝不轻饶!”“另外再传令元皓,有些消息,能够放出去了,孤要让全天下都知道。”“臣领命!”什么消息,贾穆不清楚,但来自贾诩的言传身教让他明白,如果张扬想说,自然不需要他问,如果张扬不想说,那就绝对不要开口去问。“那现在大王可是要回府?”张扬摇摇头道:“不了,将这金刚经包好,孤进皇宫见见陛下。”张扬不喜欢佛教,哪怕到了现在依旧如此。但他心中清楚,想要彻底取缔宗教根本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且这种事情,无法依着他的性子和喜好胡来,只要事情还掌控在手中,那就不妨任由他们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