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腾格大捷之后,因为大批日军在蒙疆地域被歼灭,造成了日军与苏蒙军之间的严重对立!从“满洲帝国”至蒙疆地域几千公里的边境线,日军全部进入了战备、警戒。“大日本帝国”酝酿着,准备进行一次大范围的军事演习!以警告苏联不要插手中国的事情!
苏联正处在德国进攻的紧要关头——斯大林格勒保衞战。为了缓和外蒙边疆的局势、澄清误会,苏联连续数次發表了损害中国的声明——声称决不侵害日本帝国在中国的利益!
这在中国国内引起了一片哗然、也给共产党再次带来了极大的政治被动!
大后方的一些学生,云集在苏联驻华大使馆和《新华日报》的报社前集会、抗议!
‘注:历史上的解放战争初期,因为苏俄占领东北久不撤军、以及《雅尔塔密约》被公之于众,引起了中国民众的极大愤怒!重庆各校学生两万余人发起反苏大游行,并且捣毁了中共的《新华日报》报社。’
为了对抗国民党的政治造谣,延安以绥远大捷为契机,发布了进军关外的总体战略命令!
※※※
天气渐渐转凉了。左云、怀仁、山朔、大同等县区,迎来了一大批“客人”。塞北军区总部派遣的军政干部、工作指导小组,一窝蜂地南下了,他们除了进行考察、指导工作以外,还将散居的人口迁移集中起来、新办工厂(炸药作坊)。
最奇特的是,他们还带来了一些洋人才能制造的“洋灰(水泥)”!
考虑到人员调动不方便,军区总部又在雁北的各主要党政军驻地,大肆兴办小型学习班,由绥远的教官担任文化、军事、政治教员。
据说这些年轻的、腼腆的、礼貌的教官,几乎全部都是平津地区过来的大学生!
没等雁北分区从惊讶中缓过劲来,军区总部为了缓解财政、粮食压力,公布在雁北分区进行“战时体制”(包括强制施行食物配给制等在内的多项战时体制。当然,在征收大户人家粮食的时候,还是严格地执行了“打白条”的政策)。并且用最严厉的手段,严令地方上完成军区下达的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物资(因为需要“调用”分区内所有地主、手工作坊主家的粮食,所以总有人誓死抗命、执行起来很困难)!
※※※
绥远军区总部。
“政委,延安来电,国民党方面宣称,八路军在山西北方进行残酷的共产主义,没收所有富户的财产、公然藐视法制和践踏法统!大肆攻击我方的战时经济政策!”提前回到绥远的戴仙兵,递给李远强一份电报,想了想又低声问道:“司令员这样做,是不是有欠妥当?”
虽然是在自己的地盘上进行战时经济体制,但是这样一来就违反了“人权”,给了国民党一个绝好的政治理由进行攻击!弄不好中央也会对塞北军区严厉批评!
李远强略一犹豫,还是摇头说道:“这件事情司令员已经作了决断!”
现在这个时候正在“消化”雁北分区,大批种子、粮食、弹药等物资,进入雁北分区各主要核心区域,并且开始陆续建立工厂(制造各式炸药和水泥)、修筑地道。
执行这些巩固根据地的措施,需要大量的物资和粮食!如果不进行战时经济体制,恐怕雁北分区根本就无法支撑,甚至会把整个赛北分区拖垮。
“报告!”有参谋过来打断了政委和参谋长之间的谈话,“平津地区地下工作组获得绝密情报,华北日伪军即将推行新一轮‘治安强化运动’!”
李远强忍不住一阵头疼,雁北分区的地方建设正在紧要关头,但雁北的主力部队大多被军区抽调走了,甚至还带走了相当一部分军械粮秣,整个雁北分区完全成了一个空壳!
刘云就曾经戏说这是“东风大搬家”——雁北分区被飓风刮过了一样“干净”。
司令部的一角,一堆年轻的参谋们正在用细砂、蜡烛、软泥等物品,仿真塞北分区的战略地图。此时的塞北军区已经极大地扩展了,除了新建的绥南、绥西两个步兵旅、绥中一个骑兵旅之外,还有四个独立团、九个独立营!
不过,代表雁北分区实力的小旗子,只有两个基干团“插”在沙盘上,而代表独立营的小旗子,则有七个插在雁北分区的地盘上。
不要以为“独立营”就是一个营,实际上所谓独立营也就是连级编制而已。
现在山西的很多地方人口凋零,不但没有多少合适的兵员,而且连劳动力也奇缺,甚至这些由地方民兵扩编的部队,除了编制不齐全以外,装备也非常落后,很多战士还是在使用长矛和大刀。
戴仙兵看了看差不多就要完成的战略地图,问道:“还需要多久完成?”
参谋们纷纷站起身来,最后一个参谋飞快地插上代表日军小旗子。
戴仙兵接过参谋的文件夹之后,一边看着战略地图,一边说道:“左云县区乡先行转移(坚壁清野),部队全部开走,设法进入大同外围进行游击战(‘敌进我进’的战术)……”
※※※
延安,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
毛泽东作了《抗战时期的财经政问题》的演讲,提出要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会后,秘书急匆匆地跑上来,低声说道:“重庆办事处发来急电,重庆国民政府要求我塞北军区,结束在山西进行的法西斯统治、并且弥补民众之损失!”
毛泽东拿过电报看了看,一言不发地向总参战略分析室赶去。
总参。
“主席,日寇已经开始在华北进行新一轮‘强化治安运动’!”总参的一个高级参谋将一叠文件递给毛泽东,摇着头说道:“日寇兵力调动的规模和线路,大多已经分析出来!但是……”
参谋后面的话,暂时没有说出来。
在实力差距过大的前提下,就算知晓了一部分日寇兵力调动的情报,但是在经济上遭受“三光”政策、在军事上遭受打击的华北抗战力量,已经不能奈何日寇的重兵攻击。
毛泽东随便看了看参谋递上来的情报,吩咐道:“给我要雁北分区的情报!”
雁北分区的情况毛泽东是知道的,那里处在日军军事重镇大同的环顾之下,日寇历次“扫荡”带来的“三光”政策,给前第五分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把他们与绥远分区合并之后,又抽调走了绝大部分主力。如果这个时候日寇对雁北分区进行“闪击”,恐怕会给当地局面造成极大的被动。
“主席!”参谋递给毛泽东一份文件,笑着说道:“雁北分区已经大体完成了主要地区的战略转移!”
几个参谋正爬上一架梯子,在巨大的全国战略地图上做标记。
毛泽东沉默地看着地图上,那些代表已经完成坚壁清野的小符号,从战略地图上,可以看出“战时经济”带来的好处和便捷。
“主席!”秘书也看出了端倪,小心翼翼地问道:“重庆的《新华日报》那边该怎么回复?”
作为延安的喉舌、反击国民党舆论攻击的政治武器,对于国民党的这种诬陷,必须尽早、合理地进行反击!
“尽快统计一个数据出来,给恩来同志送过去!”毛泽东一边转身离开,一边吩咐道:“塞北军区的战时政策正确的!”
苏联为了抗击德国,实行了全面的“战时体制”!虽然绥远的做法,的确有利于在战时筹集物资、统一安排和动员群众,但是因为过于激进、并不适于在所有抗日根据地推进。而且这样做的恶果已经显现出来了——在舆论上被国民党大肆攻击、党的政治荣誉受损!
最主要的是,塞北军区在第五分区,执行这种有争议的政策之前,并没有得到中央的批准!
※※※
刘云在林西组建了新的山地营和骑兵营之后(战斗力不如以前),就急匆匆地返回了绥远,新编军区警衞营迎来了军区一把手——刘云携“前线指挥部”的回归。
据说司令员等人这次从长城外的无人区回来的时候,一路上出奇的顺利,沿途的伪军巡逻队和大股马帮(马贼),发现这些穿黑军装的不速之客之后,仅仅是“看一眼”就不声不响地离开了。
在同僚和下级的簇拥下,穿一身破烂衣服、黑不溜秋的刘云,急迫地从后勤部那里要来了一大块肥皂,又关起来洗了足足一个小时才完事。
“军委有什么文件发来吗?对于军区实行的战时体制有没有斥责?”在自己的“官邸”内,刘云身穿着笔挺的黑军装,虽然面料差了一点,但是胸口上别了的一枚青天白日勋章之后,还是显得很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