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宁参加顶头上司生日宴的日伪军头目,摇摇晃晃地回到据点。为了防备八路军的冷枪冷炮,伪军在外围、鬼子兵在内圈,团团围住了核心的日伪军官。
这一队摇摇晃晃的“治安警备队”和“皇军”歪歪扭扭地走过来后,还没有接近据点外围的壕沟,就触发了外围的警报,惨白的探照灯,迅速打到了他们的身上。
前哨地堡内驻守的日伪军,非常有责任心!任凭这些自己人在壕沟外喊破喉咙,也不盲目相信。因为,三更半夜成群结队敲门的,很有可能是八路军。
僵持了片刻,地堡内有两个伪军端着枪,一溜小跑冲上吊桥,准备对外面的自己人验明正身。
“轰”的一声巨响,一门迫击炮炮弹,就像死神一样落在地堡顶部,急剧腾起的呛人烟雾,顷刻间笼罩了一片慌乱的日伪军。很短时间内,鬼子炮楼和附近地堡的火力点,一个接一个地对外猛烈地、盲目地开火,探照灯也迅速向四周胡乱“扫射”。
原本醉醺醺的日伪军,顷刻间被自己人打死了不少,剩下的日伪军突然变得“敏捷”了,就像受惊的兔子一样,或者撒开腿来回乱窜,或者乱哄哄地趴在地上寻找射击死角。
一架摄影机对准了盖着杂草打狙击的李向阳,随着枪声不紧不慢地响起,镜头中狼奔豕突的日伪军,一个接一个栽倒下去。
在远处指挥节目摄制的刘云一脸惋惜,如果能够再近一点就好了。
无论是一战还是二战,战火没有烧到美国本土,美国国内对战争的感觉和体会,都是从报纸、电台上得来的。所以,只有剧情合理,特别是真刀真枪的片子,才能在美国受欢迎。
大约五分钟后,硝烟全部散去,从跑楼内迅速扑出来的一百多日伪军,只在地上找到了数十具被子弹打成肉泥的尸体,至于喝了寿酒,乘兴而归的日伪军头目,则尽死于乱枪之中。
吃了大亏的日伪军,愤怒地展开散兵队形追击,但又很快就打住脚步——八路军在撤退的路上插了一块牌子“脚下有地雷”。
向归绥或者集宁请求工兵支援,最少也是天亮以后的事情了……
……
第三天,绥南根据地,八路军的摄制组在根据地外围继续开工。
主角李向阳穿了一身整洁的黑军装,整个人显得斯斯文文。和八路军演拼刺刀戏的日本演员都是管理战俘营的“反战同盟”干部,以及一百多个改造良好的日军年轻战俘。
现在,这些日本人又“重操旧业”,穿上了铁道游击队偷来的“皇军”军装,挂上了日军制式装备——咬牙切齿地与八路军拼刺刀。
因为摄制需要的关系,有“皇军”被八路军用优势兵力击败的特写!没料到这些镜头,很快就刺伤了日本战俘的自尊心。这使得整个拍摄过程,几乎都是在长谷川的训斥下完成的。
这组十几分钟拼刺刀的镜头,足足拍了三天才完成!其中,刘云為了达到最好的拍摄效果,硬是没有让任何八路军战士补充进“皇军”的队伍。
当双方穿黑色和黄色军装的士兵“尸体”铺满战场,以生前最后一个姿势,展现在镜头前的时候,整个血腥的白刃战剧情达到高潮,接近完美!
大半个月之后,摄制组、采访组、警衞连战士启程回总部。
回到司令部后,刘云一身脏兮兮、黑黢黢地回到司令部,准备向陈云报道,但此时陈云早就已经离去了。
对于没能见到这位历史名人,让刘云倍感惋惜。
陈云是中国社会主义经纪建设的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如果能够和他探讨经济发展,说不定能够走走后门,促进根据地的贸易发展。
……
第二部故事片的后续剪接工作,又没日没夜地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中的艰辛是外行人难以想象的!特别是电影中必不可缺的歌曲,让刘云伤了很久的脑筋。
因为这部电影是要在美国上市的,所以,考虑到电影的娱乐性,剽窃那些豪壮的革命歌曲是行不通的(西方世界厌恶对政党的崇拜)。最后,刘云挖空心思回忆了数首流行歌曲将其剽窃,歌词再略做改动后,交给文工团负责配乐。
当所有剪接、配音工作完成之后,摄制组就匆匆开始了第一次公映。
天刚黑,根据地司令部外的草坪上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缺乏娱乐生活的军民,早早就将这裏挤了一个水泄不通。
在前排的“贵宾席”里,刘云和埃德加坐在一起。
“您能保证在十月份之前,可以回到美国吗?”刘云低声问道。
电影的英语翻译、海报宣传、上映申请、联络发行公司和影院、拷贝、上市都需要不少时间,如果不能在开罗会议和德黑兰会议之前,影响到美国对华政治,特别是影响到美国对苏联的外交政策,那么,在这之前的所有努力就全部付诸东流了!
“您放心吧!”埃德加拍起了胸脯,低声说道:“美国政府对这种事情一定会大开绿灯!”
因为和日本开战的关系,美国政府绝不会放弃任何对日本不利的宣传。
此时,电影随着口琴曲“小小少年”拉开序幕后,数千军民发出的“嗡嗡”声迅速熄灭了。
刘云瞥了一眼电影屏幕,由儿童团员扮演的少年李向阳“纯真无邪地跟随父亲打猎”,很快,随着“鬼子进村”的突然响起,噩梦降临了。
刘云从屏幕上收回目光,又低声说道:“您回美国之前,我党必然会请求由您主持对敌后战场的民间募捐,到时候一切就拜托您了!”
延安对美国的任何外交努力,很容易因为国民党的作梗而付诸东流。
在没有得到美国政府的许可和默认之前,共产党不能派出正规、庞大的访问团(也没有办法进入美国)。但是,刘云却又不想失去任何机会,所以“民间募捐”计划就浮出了水面。
“这个没问题!”埃德加看了看电影银幕,雄心万丈地说道:“如果我的此次中国之行,能够再次轰动美国的新闻界,那么,贵党的募捐将毫无疑问地获得巨大成功。”
对于这次新闻采访的分量,埃德加自认能够将美国所有来华的媒体全部比下去……
此时,电影中的李向阳在“啊!妈妈再见!”(“啊!朋友再见”的调子)的歌声中,离开了已成为废墟的家园,一路唱着“八路,八路,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来把你敬仰!八路,八路,有多少动人故事到处把你传唱……”(“少林寺”的主题曲)的曲子寻找八路军。
二十分钟后,小李向阳带着日本骑兵的装备和头颅找到了八路军!“真心英雄”的旋律骤然响起,随着数分钟的歌声结束,李向阳也“长大成人”了!
四十分钟后,在“打靶归来”的歌声中,在艰苦斗争中逐渐成熟的李向阳,狙杀了数名日寇军官,成为一名优秀的八路军干部。
接下来,李向阳结识了美丽的钱丁苏,但八路军在这方面是有纪律的。随着轻快的“喀秋莎”旋律响起,两人不得不将思念埋在心底。
突然,传来了“日本鬼子残杀我抗日根据地军民”的十万火急的情报!嘹亮的战斗号角吹响了,战士们要集合出征了,充满乐观主义精神的“游击队歌”响起!
一个小时后,以白刃战为背景的情节告一段落,八路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取得这场战斗的胜利。李向阳带着剩下的八路军战士,默默地掩埋往日的战友。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的“万里长城永不倒”歌曲响起。
一个半小时后,电影终于快要结束了。在夕阳下,李向阳和战友们神采奕奕,高举着马刀,一起高唱着豪迈的“八路一声笑”(“沧海一声笑”的曲调),骑着健壮的战马奔向远方……
一个小男孩在遍地鲜花的山岗上打猎,到最后成长为英雄的老套故事情节,全部播放完毕!但是,看完电影的军民却不肯散去,他们久久地围坐在草坪前,或者三五成群地讨论,或者要求再重新放映一次。
刘云看到军民们不肯散去,立刻让人把李向阳等演员请上简陋看台。
当身穿整洁中山装的李向阳,斯文、尴尬地出现在军民面前时,放电影用的灯光“刷”地照到李向阳的身上。
“同志们鼓掌!”有政治部的干部猛地站起来一声大喊。
“哗哗哗”如同雷动般的掌声,从四面八方骤然响起。
“回参谋部!”刘云对身边的参谋吩咐道。
临走之际,又最后看了看拿着话筒,结结巴巴说话的李向阳。
从此以后,李向阳将成为塞北军区军民心中一面不倒的旗帜。
第二天,摄制组和埃德加等人,在一百多人的精干武装商队护衞下,向延安出发。
这个商队除了携带延安所需要的大宗肉干外,还带上了这两个多月的成果——两部电影。
野外,武装商队一行人的背影越来越小。
“司令员,那部纪录片会不会得到中央的认可?”小五从远处收回目光,心裏始终有些担心,纪录片中“造谣”的地方那个实在是太多了。
“会认可的!”刘云放下挥动的手臂,笑着说道:“但是中央绝不会公布这部纪录片!”
在历史上,美国决策机构并不了解华北抗战局势,或者也可以说是不屑于了解华北中共的游击战!所以,从中国的国家利益出发,适时或者不择手段地把美国人拖入中国的浑水,是应该的,也是必要的。
‘注:历史上,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国依靠日本发战争财。陈纳德的飞虎队,驾驶的居然是苏联战斗机!珍珠港事件之后,直至二战结束,美国给中国的援助,只占美国对外全部援助的百分之一点七!至于对共产党的援助,则只有几百公斤药品,而且还是史迪威私人的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