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融合(1 / 2)

异时空之抗日 六指君 3621 字 2个月前

包头的战斗,还没有结束的时候,重庆和延安就迫不及待地向外宣布,“抗日联军”收复了包头一线的主要地域,并且正在举兵争夺固阳、土旗、百灵庙等地域。

光复包头的战斗结束后,华北方面军也很快宣布了战损、伤亡,并且取消战车第三师团的番号、解除了一一八师团的师团长职务,同时,“驻蒙军”在大同地区恢复了受损的一一八师团编制、并且新编了一个野战补充队(满员联队级别)!

因为中国军队收复包头的时间非常短,所以,北方战区用明码把大捷的消息,传播出去之后,整个华北、乃至包括沦陷区在内的全中国,首先是持怀疑态度,随后才是震动!

抗日数年,“王师”终于收复了一座城市!虽然只是边远、不太重要的城市,但在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数年中,这种收复失地的战绩,实在是太少了。

早晨,比克旗镇。

当地的游击区地委,召开了秘密会议。数十人鸦雀无声地围在一部美式收音机旁,仔细地聆听电波中的声音。

“……美国盟军之强大海军,在马里亚纳海空战中大获全胜,捣碎了日本‘绝对国防圈’中的一个关键性链环,极大地改变了日美双方的战略态势。盟军机群编队,给予日寇之‘绝对国防圈’内的军事目标猛烈打击!对台湾之空袭极其猛烈,在一万架次以上!……日寇之严密海、空防线,在极端的时间内支离破碎、濒临瓦解!挑起战争的东条英机内阁,因为一败再败,眼看大厦将倾,被迫宣布倒台……(史实,但是时间提前了数月)”

“同志们!安静!”区委书记关上小收音机,看了看一帮兴奋的干部们,严肃地说道:“美国提供的五个美械师装备,咱们绥远军区,就占了整整一个主力师的编制!同志们!日本人蹦跶不了几天了!但是,上级要求我们在光复之前,一定要保护好自己!”

“明白了、知晓、不会错的……”一干干部们嘻嘻哈哈地打闹成一团。

“书记,日本已经不再信任李守信。”一个高个子地方干部狐疑地问道:“归绥城内的谣言满天飞,据说日本人准备解除李守信的职务,而且我们已经与李守信失去了联络……”

高个子干部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旁人打断了,“联络不联络咱们不知道,但是咱知道所有的伪军,现在都非常老实。”

干部们立刻传出一片哄笑声,现在,八路军的工作人员,可以明目张胆地在伪军的眼皮子底下晃悠——大家都当没有看到对方!

“砰”的一声,一个少年联络员大力推开房门闯了进来,“书记,有紧急情报!”说完后,把手中的一份插了鸡毛的信件,递给区委书记。

区委书记立刻取出密写药水,在皱巴的信件上划了划,一行清晰的字迹显露了出来。

“关东军的两个战车旅团,隐蔽地停驻在归绥南查一线,准备等候后续部队到达后,寻找机会对包头发起反攻!……”

“同志们!”区委书记看了看下面好奇的同志们,大声说道:“都安静下来,有一个重要通知,请点到名字的同志留下来,其他同志暂时回避。”

……

当天凌晨四点钟,城外突然燃起了数块宽广的火堆,这些用油料点燃的“火箭头”所指方向,正是关东军战车旅团的临时驻地。

火堆被点燃的同时,天空中也突然响起了战斗机的轰鸣声,这在寂静的凌晨显得非常刺耳。不到十分钟的时间,美军三个中队的混合航空队,在地面连续燃起的标志物指引下,风驰电掣地飞临了日军的战车旅团驻地。

地面上,关东军战车旅团的驻地乱成一团,鬼子兵拼命地倒车,疏散装甲车辆。

空中,带着刺耳啸叫声,急速落下的一串串航空炸弹,在日军指挥官的瞳孔中迅速扩大。“轰、轰、轰……”巨大的航空炸弹如同死神一般,落在没有任何伪装的战车群中间。骤然绽放的巨大气浪,就像一朵朵绚丽的死亡花朵,将脆弱的日军战车,挤压成碎片后,再高高地掀到半空中!

日军布置在驻地四周的防空队,对着漆黑的夜空盲目地、猛烈地开火,冷不防皮坚肉厚的对地攻击机,又从低空呼啸着掠来……

天亮之际,住在归绥城的人发现,东方和西方同时“亮”了,东方升起了太阳,西方燃起了通天的熊熊烈火,“皇军”的战车驻地,铁道附近的保养油库,被美军飞机彻底摧毁了!

※※※

包头,联军战地指挥部。

史迪威迎来了人生的一个辉煌。收复包头之后,重庆政府被迫承认了“华北抗日联军”!参谋长马歇尔在第一时间内,给史迪威发来了贺电,同时,也带来了总统热情洋溢的个人信件。

史迪威在中国的政治地位空前牢固!重庆政府已经不可能再对史迪威的任命,进行任何指手画脚。当然,这还不是最主要的,马占山、邓宝珊、阎锡山等中国地方实力派,纷纷给延安的抗日联军总部发电报、派遣特使,要求加入华北抗日联军,这使得史迪威第一次“拥有”了如此多的兵力!

“将军!”刘云笑着泼下一盆冷水,“您要注意,有些人想从您这裏获得好处!”

阎锡山是一个山西老财主,指望他拿出自己的主力豁出命来抗日,恐怕是一件相当困难的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史迪威看着刘云微微笑着的脸膛,心头马上警觉了,随后又点点头,“谢谢,刘,是你提醒了我!”

但是,史迪威马上又伤脑筋了,美械装备可不是那么好弄的!重庆方面绝不会让物资调拨进一步分流,如果强硬地压制重庆方面,反而极有可能损害中、美之间的关系。

“您可以这样!”刘云明白史迪威心中的难题,想了想建议道:“您可以分成两步走,一方面向美国国内要求加拨物资,不占用重庆方面的份额;另一方面,抽调那些战斗力强悍的国民党军队,一步步接受美国装备!”

史迪威想了半天,实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只好点点头,“刘,只能先这样了!”

其实,在史迪威的心中,恨不能统帅华北所有的中国军队,并且全部换上美械装备,但是,因为政治条件的限制,这也只是想一想而已。

“将军,华北的中国军队,战斗力良莠不齐,在没有接受良好的训练、政治教育之前,即使是让他们装备了先进武器,也难以发挥战斗力!”刘云想了想又提醒道:“为了尽量提高中国军队战斗力,联军应该成立统一的后勤、训练、补给、情报等部门。”

史迪威正要说话,却被门外一声“报告”打断了。

一个美军参谋走进来,敬了一个军礼之后,递上来一份电报,“将军、刘参谋长,美国空军在归绥附近的偷袭作战,已经大获全胜!根据地下组织发来的现场观察电报,日军的两个战车旅团,均受到了重创、损失了四分之三的装备,已经失去了再战的能力!我军则损失了两架轰炸机,但是飞行员跳伞后,很快被当地的游击队救起!”

美军参谋说完后,感激地对刘云看了看,并将另外一份电报递给刘云。

因为所有跳伞的美军机组成员,都已经被八路军的敌后特工所救走,所以驻延安的美航空队指挥部,特地发来电报对此表示非常感谢!

刘云接过电报却并没有马上看,而是彻底地松了一口气!

从现在的局势来看,日军发动“一号作战”的决心,并没有任何改变!但是关东军的两个独立战车旅团被打残后,冈村也就失去了发起“河南会战”的凶器!

几秒钟后,刘云草草地看了看感谢电报,又抬头看了看地图,“对航空队的零战损率,我感到非常欣慰!但是,恐怕那帮小伙子们,暂时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了!”

这些天来,驻延安、西安的航空分队,没日没夜地出动,除了向华北紧要地域的日军投掷炸弹以外,还要给塞北军区、第十二战区的官兵们,空投了大量的药品和医疗器材。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美军参谋傲然说道:“空军的那些小伙子们,绝不会在这个时候被日本人所累垮!”

这些天来,华北仿佛变成了一个飞机“真空吸收器”,南方的美国空军,不断地成建制转场进驻延安和西安!

急速扩大了的华北美国空军力量,不分昼夜、不知疲倦地吞噬着那些可笑而坚固的日军据点,把敌后战场的那些高大、占地面积宽广的“靶子(据点群)”炸成瓦砾。

美国空军在华北“疲于奔命”般的狂轰滥炸,几乎带着一种恣意妄为的心理!

在掌握了绝对制空权的情况下,不但美国空军罕有伤亡,而且还变成了空军小伙子们,锻炼飞行技巧、获取荣誉的一种手段。在这裏,他们甚至戏谑地使用副油箱,精确“轰炸”地日军据点,命中目标后再用航炮扫射,让整个据点变成燃烧的火炉子!

“对小伙子们的敬业和献身精神,我感到钦佩!你们解决了敌后战场的大问题!”刘云礼貌地点点头表示感谢。

对于敌后战场的那些“钉子”,八路军在没有重武器的情况下,勉强进行攻打,会付出巨大的伤亡。现在,根据党内的文件显示,因为美军的深入轰炸,日军“镶嵌”在大城市外围、铁道线周围的据点损失惨重,出现了收缩防御的现象!

美军大范围的“定点清除”,为八路军展开大范围攻势、夺取日战沦陷区创造了有利条件!在各地八路军获得足够空投电台、游击器材的情况下,彭总已经乘坐联络机返回“集总”,八路军各地主力也开始陆续集中,开始积蓄弹药,酝酿进行一定规模的团级作战!

‘注:历史上从一九四三年起,八路军实行了主力兵团地方化、地方武装群众化,加强了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的人民武装力量体制建设;通过采取“敌进我进”的作战方针,派遣武装工作队下乡瓦解伪军和伪组织、深入敌占区打击日伪军;以围困战、麻雀战、地雷战、地道战、冷枪冷炮等各种作战形式,进行反“扫荡”、反“清乡”和反“蚕食”的斗争。’

“报告!”一个八路军参谋走进来,递上一份电报,“绥南总部发来密电!”

刘云接过电报后,很快就抬头对史迪威说道:“将军,我建议您尽快下令对归绥发起攻击!否则,当地准备倒戈的伪军,很可能会被日军缴械!”

因为在包头地区激战过程中,李守信的“蒙古军”居然全身而退,这遭到了日本军方的嫉恨。李守信这个投靠日本多年的老蒙奸,受到其主子“驻蒙军”军部,越来越严密的监视之后,被迫下定决心“鱼死网破”——投靠华北抗日联军。

史迪威抬头看了看挂在墙上的地图,突然省起,奇怪地问道:“刘,为什么日本军方没有大肆增援蒙疆地域?”

根据延安提供的战略性情报,冈村唯一能够在短时间内能够动用的,就只有驻扎在平律地区的兵力,但是,他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呢?难道不要蒙疆地域了吗?

刘云看了看以“尖酸刻薄”据称的“醋性子乔(史迪威)”,不知道这家伙绐自己取了什么外号。笑了笑后,刘云用调侃的语气说道:“将军,毫无疑问您是一个实干家!对于这种战略性的细节,您总能细致地观察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