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棣终于还是走入了代表最高权力的大殿,这个大殿他并不陌生,以前他经常来磕头朝拜,或是上贡祈怜。但这次不同了,他已经成为了这里的主人。
这条规则的名字叫做成王败寇。
这个庞大的帝国将在我的手中变得更加强大!我将把你的光辉传扬下去,让所有的人都仰视我们,仰视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
大明!
靖难之役后,朱棣在金陵登基,朱允炆则在漫天大火中不知所踪。黄子澄,方孝孺,齐泰等建文遗臣,或被屠戮,或被流放,遭到了残暴而血腥的清洗。但只有李景隆逍遥自在。作为建文帝的亲信股肱之臣,他非但没有死,反而还青云直上,甚至位居百官之首。授予李景隆奉天辅运功臣名号,进阶为光禄大夫,左柱国。
这个把金陵城拱手让给敌人的无耻叛徒,成为了当时全国爵位最高之人。众人对此愤愤不平,议论纷纷!
“如此不知廉耻之辈岂有颜面居庙堂之高。”
“故曹国公李文忠怎会有如此卑鄙的儿子。”
李景隆在朝议时喜欢站在百官之首。他心想:“若非我劳心劳力,圣上岂能得天下。”
古今中外,叛徒往往都是不要脸之辈,但李景隆之厚颜无耻实属古今罕有。
永乐帝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自有打算,却从未对李景隆的事置一词一句,也不理会群臣对李景隆的不平。相反,朱棣还时常邀李景隆进宫陪他宴游,弈棋,玩乐。在朝堂之上也处处维护着李景隆的自尊与地位。
但朱棣的心里依然看不起李景隆。而李景隆却真的把自己当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社稷重臣。
忽然有一天,有言官告发李景隆私自集合江湖上的亡命之徒,图谋不轨。此言一出,朝堂为之惊动。继而又有刑部尚书,地方藩王等上奏皇帝,举报李景隆意图谋反。
此并非巧合,所有对李景隆的弹劾都是朱棣在背后策动的。他想赶走这个恶心的小人。
“曹国公包藏祸心,在府内收养死士,居心叵测,望陛下早做决断。”起初,朱棣故意对群臣的弹劾案装聋作哑,置之不理。这更加激起了众人的愤怒。
于是,王公贵族,各级官吏纷纷联名举报李景隆意图谋反,收受贿赂等罪。请求朱棣降旨杀死他。
“陛下!臣冤枉啊!”李景隆蓬头垢面的趴在朱棣跟前痛哭流涕。情急之下甚至把脸埋进了朱棣的双脚间嚎啕大哭起来。
“朕知你无罪,无奈群臣联名上奏,朕也无可奈何。”这个时候,朱棣只需佯装好人做出无奈的样子即可。
一个月后,李景隆及其弟弟李增枝带着数十人的家眷,奉命离开金陵,返回李家穷僻的家乡盱眙。名义上是回去替“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母亲)守灵,实则为有去无回的流放。
没过多久,李景隆被削除了爵位,没收了财产和领地,他的家人全部被贬为庶民。而后,李景隆在饥寒交迫中凄惨的死去。据说,他死于饥饿。在咽气前他的手中还抓着半只没有啃完的脏馒头。只仰天哀嚎道:“这究竟是为什么啊!”看来,到死他也没有看明白自己这一生的故事。
金陵王气黯然收,一片降幡出石头。
周王和齐王被朱棣救出牢狱,而朱棣登基之后也对他的几个受苦受难弟弟们加以录用。朱棣恢复了周王朱橚的爵位,“还年俸五千石”,让他回到开封就藩。而周王的那个小儿子,朱有爋。永乐帝,有爋为其父所不容,遂改封云南大理,后废为庶人。这也算是他出卖父亲的报应了吧!
周王当然不是傻子,以前四哥是藩王,一条战线,削藩削的是哥俩的藩,现在地位变了,朱棣是皇帝,再削藩俩人就是对手了。周王喜欢读书,尤其擅长填词赋诗,回到开封后,立刻搞了一个歌舞团送到金陵,献上九章之歌和八佾之舞,歌颂朱棣的文功武德、英明神武。
而明朝第一代齐王朱榑,永乐帝即位后恢复其封国。恢复爵位的齐王,也没再京都多留便匆匆回了青州,只为等着他的乐儿快些归来。他并不知道李永乐人就在金陵,没有人与他说,包括宁王朱权,他为什么没有告诉齐王,或许他只是想成全李永乐和朱棣吧!
还有那个到处惹是非的代王朱桂,原先他是被朱允炆圈禁在大同,之后朱棣即位后,恢复了朱桂的王爵。如此一来他们两夫妻又可以在大同城里作威作福了,可怜的大同子民啊!
谷王朱橞,就是那个跟李景隆里应外合,在朱棣最后攻打金陵城时,他们偷偷开城门迎接朱棣的哪位谷王。这是有了大功德的人朱棣自然不会亏待了他,燕王继位后,念朱橞献城有功,封朱橞驻长沙。赐乐土奏,卫士3000,加赠岁2000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