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便剩下宁王朱权,那可是有着最大功劳的一个王爷,冒着被抄家的危险和朱棣一起靖难的兄弟。那朱棣会如何对他呢?朱棣没让宁王返回封国大宁,而是先将他留在了金陵,因为他也不知道该封那一块土地给宁王。按理说应该封个最好的,宁王这人还是很爱国很想为祖国建设做贡献的,可奈何.....
朱棣兄弟太多,他首先恢复了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旧日的封号。还有其他许多藩王只是镇守的位置很是偏远,就是个纯粹吃皇家饭的闲职,不用担心他们另有意图且他们也翻不出几朵浪花。
唯有宁王是个最特别的,可不是赏赐个金银珠宝就能解决的。宁王,善谋这是天下人都知道,他与朱允炆同岁可智商却能甩他那个小侄子几条街,不然他的皇位怎么会被人抢了呢。
我们知道,朱棣性格里有“准流氓”的成分。就是老百姓也知道“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朱权原先就封藩地乃大同,大同是个好地方地处北方战略要地,部署着“带甲八万,革车六千”的强大军事力量,在当时颇受朝廷倚重。朱棣肯定不会再把大同给他,所以,朱棣决定和朱权单独谈谈他的问题。
当时的朱权年仅23,对于这个年轻有为、智勇双全的亲王,朱棣是又爱又要防。宁王酷爱饮茶朱棣便在御花园里摆了个茶宴,只单请了朱权。
朱权这不是第一次与朱棣坐在一起,却微蹙了下眉心,沉静的眸子转向茶具,发现自己莫名地竟有些紧张。朱棣自登帝以来便变得比从前更加的阴狠,甚至是有点膨胀,飘飘然了。当一个人独步当世的时候难免有些忘乎所以,一个杀人的皇帝并不稀奇,可一个权谋,骄傲且极具野心的皇帝才叫人后怕。
有时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全是他的套路。就好比他们的父亲朱元璋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了那些跟他打天下的功臣兄弟们,而朱棣是所有儿子中最像朱元璋的一个。所以,朱权他怕了,害怕与朱棣单独待在一起,害怕触怒龙颜惹来杀身之祸。
“嗯....今天这茶倒是不错,香气纯净,但不高扬。”他声音平缓淡然,好似就在说今日天气不错一般,明明是那么轻淡的话语可听在众人耳中却是那么的掷地有声。又是那么的别有它意。
朱棣虽夸茶香却面色清冷,一身明黄龙袍似撼天狮子下云端,眉眼间有着睥睨天下的清傲和高贵,目空一切的自信和风华,在阳光下骤然盛放出了所有光彩,灼灼逼人,锋芒绝代。
朱权呆若木鸡,被朱棣与生俱来的威严给震慑。朱棣见朱权不讲话,素来清冷无痕的唇角挑了起来,锋利如刀刻斧凿的脸部曲线因这难得一见的笑意柔和了不少,为刚毅的面庞增添了些许亮色,犹如明月照冰湖,幽深的眸光闪动:“是不是,不合十七弟的胃口?”
“不,不是。皇上,此茶甚好。”朱权忙福了福身,道。此时的他,已不敢在喊他四哥。哥哥与弟弟乃是平辈,他又怎么敢和皇帝平辈。
“噢?”朱棣拿着茶盏端详挑眉看向他:“好在哪里?”
朱权见此眯了眯眼,面上和善道:“此茶醇厚芬芳,此水乃是每年初雪所制入口舌尖微甜。初尝微苦,这乃是庐山云雾绿茶的特征,而后便是甘甜,让人仿佛身在山间田野般惬意。绿茶微苦的特性并不会喧宾夺主,坏了这水的清甜。饮下后一股茶香慢慢从鼻端沁到咽喉,四肢百骸是说不出的轻松快慰。”
区区几句话却说的含义深远,内藏无数机锋,看来聪明的人对话从来都是喜欢拐弯抹角,总让人猜不透,又让人遐想连连。
“哈哈哈....”朱棣大笑,清冽如碧湖幽鸿的眼眸也荡漾出一丝波纹,单手撑头,轻启薄唇,道:“既然十七弟如此喜爱,朕,便将庐山云雾茶园赏与弟!只是...以后每一季的新茶,可要拿来些让四哥品尝,品尝。可不得私藏啊....”他半开玩笑的看着朱权。
朱权忙站起身子又双腿跪地,磕了头,面色诚恳道:“谢,皇上赏赐。臣弟,以为这大明万物都是皇上的,又何来私藏一说呢!”
朱棣身子微微前倾扶起朱权,笑说:“眼下只有你我,都是自家兄弟,无需行此大礼!”
朱权双手抱拳又低头:“谢,皇上!”总不能皇帝跟你客气客气,喊你声四弟,你就嘚瑟的没边儿了吧。聪明的人,不会犯这种低端的错误。圣意难测,在皇帝面前再高的官儿,都是臣民!
两人又喝了一会茶,这时朱棣才进入正题问道:“朕登基犒赏三军,恢复各地王爵。如今只剩十七弟哥哥我还未封赏。唔....”他考虑一会才说:“十七弟,觉得苏州可好?”他这是要把苏州这么一块肥沃的土地赏给他做藩国?
朱权一听,脑门儿便开始冒冷汗,忙弯身回道:“皇上,不可,苏州乃是京师腹地,怎可赐给臣弟封国。”善谋的朱权又怎会不知朱棣的试探。
这时朱棣又说:“既然如此,那么钱塘(杭州)呢?十七弟,可满意?”
这时朱权忙推辞道:“多谢皇兄抬爱,恐怖要辜负皇兄。此举万万不可,当年父皇封五哥于钱塘,最终没有实现;而后来建文帝无道,封给自家的兄弟,结果朱允熥逝世,可想钱塘乃山水福地只有我主永乐大帝才能驾驭,臣弟怕是消受不起啊!”这马屁拍的,直接把杭州那么好的一块福地说成不祥之地,不敢接受。也是绝了....这会说话的人就是不一样,说出来的尽是学识!
朱棣若有所思,似乎在纠结到底给那一块地给宁王好,便淡淡地瞥向了朱权:“苏州你觉得不妥,钱塘你又觉得不好,那么,建宁、重庆、荆州、东昌都是好地方,十七弟你随意挑一个吧!莫要在推辞,如此下去便是让哥哥我为难了!”
“......”朱权闻言一愣,凝眸沉思后才说:“南方昌盛,夏炎冬寒,地理条件很是优越,臣弟觉得南昌甚好!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一寸山河一寸血,臣弟若得南昌定为陛下,守卫明国疆土,惩恶扬善,匡扶正义,一心为民!”
朱棣却是一愣,接着哈哈一笑:“弟,去朕自然放心,这天下是朕与你同打而来,自然有你的一半。宁王靖难功劳太大,费心太多,早应该退下来享享清福,何必操心那么多杂事。那朕便把南昌分给你....此后朕是帝,你世代便是王,朕不会忘记这天下有十七的一份功劳!”
朱权忙跪下,刻意压低了声音:“多谢,皇上!!”
从此,万里江山万里尘,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无当年,众王对月饮酒畅谈人生志向的影子,要想活下去,那就必须和皇帝搞好关系。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