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棣回到中和殿与李永乐商议重修长城的事。李永乐听了之后为之一振脱口而出:“你要修长城?”在她的印象里搞长城建设不是秦始皇干的事儿么?
“长城乃是我国防线重地,且年久失修倒塌十分严重,要修是必然的。怎么?你有何意见?”朱棣瞧她大惊小怪的模样摇头一笑。
“修书,治河,北伐,南征,下西洋,皇上,你好有钱....”李永乐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她想原来当皇帝那么赚钱啊,难怪古今中外那么多人想当人间的扛把子,是即赚钱又有权利呢。
朱棣“......”虽朱棣对她前半段的话有些惊奇,不过她是后人说出这种惊为天人的预测之言也是在理的,这样一想到没什么好惊奇的了。
朱棣嘴角上扬,揉了揉她的脑袋:“....是啊,朕超有钱的,所以啊那么多钱要用之于民,替子民造福,使国家太平,人民安乐。朕的长城要万年不倒,屹立在世界东方。你还不快给朕想想法子。”
李永乐点头,朱棣还算是个蛮有良心的皇帝嘛,嘿嘿,不过他本来就是历史里排行前十特霸气特杰出的马上天子啊。李永乐想长城他是去过的啊,都是大型青砖制造的那应该是未来后人修改的吧?
什么是最坚固的那肯定混凝土啊,于是她说道:“皇上,可还记得攻金陵城时,那时候的城墙是由富商沈万三修建的,城墙都是用花岗石混合糯米石灰砌成,十分坚固。长城可仿造那沈万三之法用制式青砖,而粘合青砖的材料用糯米浆定能牢不可摧。”
永乐帝的明长城。那完全是凭空造出来的,没有前人的遗泽可以依赖。工程质量之高,有目共睹,直到1933年的“长城抗战”,还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所谓“万里长城永不倒”,指的就是明长城,因为用的材料是制式青砖,而粘合青砖的材料,更是价值不菲的糯米浆。只需后人适当的维护,真可以万年不倒。有兴趣者,自己去长城一看便知。
“哈哈....难怪广孝让朕回来问你,果不其然。这现成的法子朕竟没想到,倒显得有些糊涂了。你替朕解决了那么多难题,不如朕封你个官儿做做,也让你去朝堂听政为朕分忧出谋划策。”他这话说的带着七分玩笑,三分认真,入了李永乐的耳,直令她差点又皱起眉头来。
“皇上莫要玩笑....我可不想被人说成是祸国殃民的妖女。”李永乐可领教过古人的这一套,好便罢了,若是不好王朝败了就会被沦为是妖女。就像杨贵妃,陈圆圆那样的角色,她才不要趟浑水。她要的生活,就是混吃等死,逍遥自在,简简单单的过日子。
“你本就是一个妖女.....是迷惑君王的妖女!!”朱棣不由一笑,此刻他瞧着对面的美人,许是灯下看美人本便多几分美态,简直没有一处不是得天厚爱,精雕细琢而出。如此一来这张脸果真有做妖女的资本啊。
李永乐懒得搭理他,抛给他一个白眼。李永乐从来都不是矫情的人,自然她一直觉得自己本就很好看,在她心里这是不争的事实。
如果好看就要变成被人唾骂的妖女,她宁愿丑一点。见李永乐丢给自己一个白眼,朱棣还是笑,眸光一柔,这普天之下许也唯独只有她敢对自己这样。而他,即便是有时候恨她恨得咬牙切齿,却还是那么的喜欢她,朱棣摇头一笑,彻底对眼前女子无奈。
“朕选择天寿山作为自己的长陵所在地,是看中了天寿山风水绝佳,可作为万年吉壤。永保朱明子孙绵延不绝。
并且,朕不仅自己在此建陵墓,还要开一代先河,让自己的儿孙后代们都要拱卫着朕,共同在阴间背靠燕山,南面临御天下而治。你可能明白这而其中的寓意?”朱棣不再逗她,瞧了她一眼似笑非笑的放缓声音道。
李永乐愣住与他对视半响,然后睫毛颤抖着视线不知不觉就移了开来,她猜想道:“皇上选择天寿山,而那天寿山在北平。北平是皇上的家,皇上定是想念家乡,想要迁都了吧!不然你为何要疏通运河,不就是因为北平的粮食不够为了运粮么?”
朱棣赞赏的看着她,见一束光影正打在朱棣的眉宇间,此刻的他不同往昔,眉目间带着温柔的笑意,薄薄的双唇正弯起一个柔和的弧度,一身玄色窄袖龙袍,袖口处镶绣金线祥云,腰间朱红白玉腰带,上挂李永乐赠给他的腰佩,气质优雅,气度逼人,还是往日那个他,但却又叫李永乐着似不同往日。
似感受到她的反应,朱棣抬头微笑,道:“还是让你猜到了,朕却有迁都之意,只因朕不喜金陵的政治氛围,这是朕迁都的重要因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朕继承了明初的定国策,实践“天子守边”的理想。大明仍旧与蒙古不曾休战,尽管元顺帝逃亡北方,明君攻占了元大都,先皇与朕也多次重兵征讨蒙古,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除蒙古对大明的威胁。”
“这场战争没有正式宣告结束,双方一直处在举国动员的状态。而事实上,蒙古的不断骚扰确实成为我朝的心腹大患,鞑子的问题一直是大明挥之不去的阴影。朕奉行“天子守边”,只因没有听到胜利的号角,又如何敢放松警惕。从先皇征讨蒙古,到他分封自己的九个儿子做“塞王”,便是为大明守住边境土地。
朕要修筑长城,迁都北平,再到朕在长城脚下修建陵墓,都贯穿了“天子守边”的既定国策。而朕要做最坚定,最彻底的实践者,就在于朕敢把自己的身后事都与之紧密相连。”
“朕自选择天寿山之日起,就在向世人宣告了“死守”的政治寓意。这个“死守”有两层含义,一是,自己死后也要守在边防前线,坐镇一线,保卫大明江山,二是,要求边防将士们死守前线,否则皇陵不保,大明国祚也将不保。
这才是朕建陵于边境的深刻含义。朕希望后世子孙,每当北部边防吃紧,大明朝野内外首先想到的就是祖宗陵墓的安危,即之关乎社稷安危,无不以此砥砺士气,奋勇杀敌,效死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