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三请三辞,天子亲政;骤然发难,霍光惊慌!(求订阅)
未央宫前殿,群臣咸至。
再有一刻钟,就是小朝议的时辰了。
今日虽然是小朝议,但是天子提前下了诏,要在前殿面见群臣。
和上一次小朝议相比,这一次朝议有许多变化。
多了一些人,也少了一些人。
魏相、贡禹、萧望之是多出来的新面孔;任宫、乐成是消失了的老面孔。
而除了人员的变动之外,氛围也有一些怪异。
以前上朝之前,朝臣们总是三五成群凑在一起。
但是今日,他们一个个都缩在袍服里,故意与旁人保持着距离。
只是偶尔用眼神与自己相熟的人相互致意。
不管是帝党,还是霍党,又或者是墙头草,都不停地将视线投向丹墀下的阶梯方向。
他们已经提前从各种来路知道了一件事情:大将军今日会来参加此次朝议。
也许因为如此,天子才特意会将朝议的地点换在了前殿吧。
大将军来参加朝议,这是毫无疑问的;大将军余威不倒,也是毫无疑问的……
关键在于,天子对大将军到底还有几分信任?
这一点,就连张安世和丙吉这些人也有一些猜不透。
他们在“血书诏”上写下自己名字的那一夜,就明白天子是要对霍光和霍党下死手的。
但是,天子这两日做的许多事情,别说是霍光看不懂,他们也有些看不懂。
这许多时候,天子也并没有将所有事情的细枝末节告诉他们。
君心似海,妄加揣测于自己、于朝政,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现在而今眼目下,这天子到底要怎么处置霍光。
于是,他们就只能做好一个“听话”的忠臣,在天子需要的时候往前冲,在天子不需要的时候站在一边。
犹豫许久,张安世终于缓步走到丙吉的身边,放低了声音问道:“丙公与魏相、萧望之很相熟吗?”
“他们与我算是挚友吧。”丙吉笑道。
“听说都是有才德有骨气的人?”张安世问道。
“我说一句可能会让子儒不适的话,要论骨气,你和我,哪怕再加上那刘德,都比不上他们。”丙吉说道。
张安世受过霍光的拔擢,丙吉给霍光当过长史,刘德也不敢弃官而去。
不管他们留在朝堂的原因是什么。在天子出现以前,他们都不敢站出来与霍光针锋相对,更不敢向孝昭皇帝靠近一步。
若不是当今天子有心要锄掉霍光,他们这些人又怎么敢站出来呢?
单凭这一点,早几年就敢与霍光正面交锋的魏相和萧望之,比他们要强很多。
“那看来,有朝一日,霍光本扳倒之后,他们就会成为功臣吧?”张安世似乎有一些不悦和嫉妒。
“呵呵,我从子儒的话里话外,听出了一些醋意?”丙吉笑道。
“不敢不敢,下官不敢怨恨别人,只怨自己不敢早日站出来,与霍光面对面地斗上一斗。”张安世一脸肃然。
丙吉看出来这张安世还有怨气,本想再接着开导几句,但是还没有开口,身边的朝臣就一阵骚动。
“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来了……”
朝臣们说着同样的话,但是情绪却相同——有兴奋,有愉悦,有愤怒,有失望……
总之,非常精彩。
身形不高的丙吉,踮脚看去,终于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正从阶梯上,一步一步地往上走来。
虽然霍光看起来比以前瘦削了一些,但是那坚决稳健的步伐,让人感到了无穷的压迫感。
“子儒,我等去殿门候着吧,大将军来了。”
“唯!”
……
很快,仍以霍光为首,这三十多个朝臣,就在院中怪异的沉默中走进了前殿。
这寥寥的几十人,站在在空旷的前殿里,有些不够看——像一群蝼蚁缩在正殿里,非常寒酸。
而天子坐在玉阶之上的皇榻上,更有了一种高高在上的疏离感。
霍光微微看了一眼身边的朝臣,发现与自己相熟的人少了许多,竟然有一些孤单和落寞。
如今,能够完全听令于自己的,九卿当中就只还剩下一个大司农田延年,一个执金吾苏昌和一个廷尉李光了。
当他看到魏相和萧望之就在对面时,霍光更是不悦。
是时候在朝堂上补充一些“得力干将”了。
可是霍光抬头看了看天子,以后再往“朝堂”上安插自己的亲信,恐怕没有那么容易了。
“老臣霍光携群臣问皇帝陛下安。”霍光下拜问道。
“臣等问皇帝陛下安!”群臣皆拜。
听着身后那齐刷刷的下拜声,霍光稍稍放松了一下,至少没人站出来说一句“霍光不应领拜”。
“众卿平身吧,天气太凉,今日奏事就都不必下拜了。”天子说道。
“谢陛下。”
群臣落座,这停辍了十几日的朝议,总算是恢复正常了。
刘贺居高临下地看了看眼下这些朝臣的格局,很满意。
经过一番布局,自己与仲父在这朝堂上已经是三七开了,而且是仲父三分,自己七分。
“仲父一连就病了十几日,朕甚是担心,不知道仲父的病是否已经痊愈?”刘贺温和地问道。
“劳陛下挂念,老夫的病现在已经没有大碍了。”霍光淡淡地说道,其实病未痊愈,自觉精力不如从前了。
“如此变好,长安城的天气是一日冷过一日,往后恐怕还会更冷,不只是仲父,诸位爱卿也要保重身体。”
“谢陛下挂念。”所有的朝臣又齐刷刷答道。
“好,那今日的朝议就开始吧,仲父是辅政大臣,仍由仲父来主持吧。”刘贺将话头递到了霍光的头上。
虽然那一夜里,刘贺已经和霍光谈妥了“交易”,但是仍然有一些担心,这霍光会让遵守诺言,让自己亲政吗?
会不会趁着这几日,又留了什么后手?
虽然绣衣卫没有带来更多的消息,但是刘贺仍然不得不担心——难怪,历代天子都有一颗猜忌的心,这都是被逼出来的。
还好,刘贺没有等太久,霍光站了起来,来到了殿中。
“陛下登基数月,朝堂上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世人称颂……”
霍光往后说的就都是一些世人称颂天子的套话和空话了,毫无新意,但是又不得不说。
至于其他的朝臣们,都微微低着头,看着自己的几案,不动声色地听着。
“尤其是老夫病倒的这几日,陛下仍然能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百密而无一疏。”
“郡国上计核报之事、郡国赋税收缴之事、北方各城整修之事,无一偏废。”
“老夫甚是欣慰,忽觉陛下不仅有明君之姿,更已经是明君,因此……”
“因此,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博陆侯霍光,恭请陛下亲政!”
说完这句话,神情冷漠的霍光就郑重其事地在殿中拜了下来。
从霍光开口开始,刘贺的心就狂跳不止,恨不得此刻就答应下来。
但是,他现在却要装出不动声色的模样,等待其他朝臣的表态。
“老臣御史大夫蔡义,附议大将军,恭请陛下亲政!”
“微臣右将军、光禄勋张安世,附议大将军,恭请陛下亲政!”
“微臣宗正刘德……”
“微臣少府丙吉……”
“微臣廷尉李光……”
大将军要让天子亲政,这个消息这几日来在长安城早已经是人尽皆知。
霍党得到了大将军的消息;帝党得到了天子的消息;墙头草嗅觉敏感,自然也能闻到一些味道……
所以,此刻是不会有人站出来反对的。
这前殿中间,很快就拜倒了许多人——和那一日百官对“霍光”群起而攻之的情状,居然有几分相像。
但是与那一日暗藏的刀光剑影不同,今日的气氛融洽之极。
正大光明掌握朝权的机会,就摆在了刘贺的面前,他只要轻轻点头,就可以收入囊中。
但是他却压抑着自己的情绪,并没有多言。
三请三辞的套路,在昌邑国的时候他就演过一次,如今在长安城还得再演一次。
刘贺“一让”道:“朕如今才十五岁,年龄尚幼,恐怕不能亲政。”
这为了让刘贺与上官太后能母子相称,而“虚减”了的岁数,对刘贺而言是一个隐患,要趁机一并解除。
“陛下原本已经十九,当日只是为了更好地承嗣才改小了几岁,如果因此不能亲政,老臣万死难辞!”
站出来说话的是蔡义,当日正是他想出的这个“馊主意”,如今就让他来唾面自干吧。
蔡义脸不红心不跳地接着说道:“此事不难办,再将上官太后的年龄改长十五六岁,两难自解!”
这一来一去,上官太后就从十五岁的少女变成了三十五六岁的少妇,蔡义还真是个人才——那恐怕孝昭皇帝的年龄也要改。
还好,一个女人,一个死人,其实不是那么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