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大多数病人依然打心眼里尊重医生,只是这份尊重因为不良媒体的连篇累牍而被蒙上了更多怀疑,医生把本应用于悉心治疗病人的时间分流出来书写或修改日后可以作为呈堂证供的病历,那啥说得好,防患于未然嘛。虽然硬朗轮廓的脸上,一双深目照旧露出柔软与温情。
其实,没有一个医生是想把病人治坏的,脖系听诊器,手握柳叶刀,在每一个清雾初起的早晨,在每一个慵懒困倦的下午,他们打起精神,全心全意。&#29306&#22914&#32&#55&#104&#117&#97&#110&#46&#99&#111&#109&#32&#29306&#22914
中国特色的医疗是大城市里的大型三甲医院人满为患,譬如我在每个星期三的上午会看40~60名病人,每次都有病人抱怨,几句话就把他打发了,医德有问题。可是我没有办法啊,我知道认真倾听病人的讲述是另外一张具有治愈系效力的处方,可是病人太多了,为了提高效率,就得降低效力。君不见每次上电影院方便,男厕所总是快捷方式的鱼贯而入,女厕所总是排起长队的慢慢吞吞。为啥?工具决定效率。如果病人认真体会医生的寥寥数语,大抵效力与站起屙尿、蹲下屙尿一样一样的,都在最有限的时间里没有让尿液残余在膀胱里。
一项有意义的研究表明,病人的怨气冲天与长时间的等待及想象中的医生的敷衍有直接关系,近30%的医患冲突来源于此。
最严峻的问题,治疗效果及预后。病人总是希望医生手到病除,而即使是同样的疾病,每个病人都有个体差异,医生得从纷繁复杂的病情中寻找蛛丝马迹,然后拟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灵枢·九针十二原》语重心长地告诫:知机之道者不可挂以发,不知机道,叩之不发。它谈的还是一个相对简单的补泻,医者,当小心谨慎,不差于毫厘之间。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让医学达到了一种老祖宗们完全没有预测到的高度,无奈高处不胜寒,随之而来的风险也愈大,稍有不慎便铸成差错,天文数字的赔偿金额甚至让每一位同行噤若寒蝉。做,或抑不做,是个问题。大多数医生会勇敢地选择做,治疗效果及预后呢,肯定不会让每一个病人满意,何况日新月异的现代医学依然有其局限性,治疗效果欠佳的个别极端分子会采取更加极端的方式,伤医或弑医。
每当伤医或弑医案发生,医者群情激愤,譬如温岭血案,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警方终于有了些许作为,但带给医疗界及非医疗界的启迪却南辕北辙:医疗界认为被弑的医生能够唤醒国人的醒悟,而非医疗界认为弑杀一个医生能够唤醒医疗界的醒悟。汜减 q&#105w*&#117zhon g w*en .*c om 汜
无数次地思考及反省,甚至有过辞职的念头,最后还是决定从自己做起,每次门诊固定地看40位病人,以提高服务质量,尝试对每位病人微笑服务,平日三言两语就能打发的尿道炎,也多几句叮咛。病人离开时无一例外地深表感谢,一位在外院就诊体验不佳的病人用手机拍下我看病时的照片,说要铭记这一刻。看来换位思考很重要,眼里有春天,病人才能温暖;腹中有良策,处事才能利落;脚步有节奏,步履才能轻盈。
林清玄说:“柔软心是莲花,因慈悲为水,智慧做泥而开放。具有柔软心的人,即使面对的是草木,也能将心比心,也能与草木至诚相见。”以前我总...(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网址: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