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三看小,七看老。
趁年幼,勤教导。
简单释义:
三岁幼儿的脾气秉性,大概呈现出他整个童年时期的轮廓;
七岁童年的脾气秉性,几乎已经是他终生不易的秉性了。
趁孩子正处于幼年这段黄金教育期,要不厌其烦的教育它。
近义典故: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芽滋长。——陶行知
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础。——陶行知
著名榜样:
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先生,不但对推动中国的近现代做出过阶段性的贡献,同时他还是一位十分杰出的父亲。
梁启超共有九个子女,所谓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梁启超的子女们,脾气秉性各不一样,人生理想也各不相同。
梁启超很尊重子女们各自不同的性格特点,他在陪伴子女的时候,总是能够悉心引导他们,让他们既发挥本身秉性的长处,又能避免坏习性的沾染,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特长,勇敢的实践人生理想。
在梁启超的的正确培养下,他的子女各个都成了杰出的人才,各个名满天下,他们是:
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著名考古学家梁思永、梁思忠、著名图书馆学家梁思庄、著名经济学家梁思达、梁思懿、梁思宁、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中国科学院院士)
覆辙之鉴:
河南有一对儿姓杨的夫妇,生了一个儿子叫做“杨锁”。杨锁一出生,父母就将他当成了一个宝,对他伺候的无微不至,其溺爱程度,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杨锁虽然很早就学会了走路和跑跳,可是他的父母怕他累着,天天不是背着就是抱着,杨锁八岁时,他的父亲每次带他外出,还把他挑在担里坐着。
他们舍不得杨锁动手,每次发现杨锁做事,立刻就会抢下来,还会数落他一通,久而久之,杨锁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伺候,并且像指使骡马一样指挥父母为他服务。
杨锁十三岁那年,他的父亲病死了。他的母亲承担了所有家务,最终累垮了身体。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看着连吃饭都需要别人的孩子,愁容满面。
可是,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杨锁非但不能伺候他的母亲,反而需要母亲伺候,稍不顺心,对母亲就非打即骂。这就是杨锁的父母倾尽所有心血培养出来的儿子,这是错误教育方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杨母在无限悔恨中死去了。
十八岁的杨锁已经是一个大小伙子了,亲友们可怜他,把他带到家里。可是,他穿衣服需要别人伺候,吃饭需要人伺候,就连上厕所都需要别人帮忙擦屁股,这是请回家一个活祖宗啊。
亲戚说他几句,他脆弱的小自尊心还受不了。于是,再换到下一个亲戚家,到了最后,哪个亲戚也受不了他。
表哥给他找了一个在建筑工地看东西的工作,天天呆着,到时间去吃饭就行,他自己不会吃,表哥就喂他。即便如此,他还是嫌工地太热,不干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