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001:人之初,性如田。种桃李,果满园。(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人之初,性如田,

种桃李,果满园。

怠荒惰,藤莽缠,

荆棘密,致愚顽。

简单释义:

人在婴儿时期,初生的秉性就像一片纯净的沃土。

如果你种下瓜果李桃的种子,处处以身作则的树立起一个好榜样,熏陶出好的习惯和美德,将来它就会结出满园飘香的果子。

如果你懈怠了自身,疏于对它的打理,它就会沾染坏的习性,致使杂草丛生,荆棘密布,甚至会沦落到愚蠢顽劣,无法收拾的被动局面。

近义典故: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鸟随龙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

著名榜样:

《王献之练字沾尽十八口大缸里的水》

王献之的父亲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大书法家。他的母亲是东晋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书法家郗鉴的女儿郗璿[xuán],郗璿也很擅长书法,享有“女中仙笔”之美誉。

王献之自幼受到父母的熏染,对书法很感兴趣,他七八岁时就已经开始跟着父亲学习书法了。

有一次,王羲之看献之正聚精会神地练习书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王献之手中的毛笔,献之握笔很牢,没被抽掉。王羲之夸赞他说:“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十来岁时,王献之自认为字已经写得不错了。

一天,他去问父亲:“我的字再练三年就够好了吧?”

王羲之笑而不答。

他的母亲更是摇着头说:“远着呢!”

王献之又问:“那,那五年呢?”

母亲的头仍旧摇着。

王献之急着追问:“那究竟多少年才能练好字呢?”

又转头对王羲之问道:“父亲,大家都说您的字写得好,那有什么秘诀?”

王羲之看看儿子,心想:要想写好书法,必须得有扎实精深的基本功才行。

于是他走到窗前,指着院内的一排大缸说:“你呀,什么时候写完了那十八口大缸水,字才会像有骨架支撑一样,才能站稳腿呢!”

王献之听了心里很不服气,暗自下决心要显点本领给父母看。

于是他天天按父亲的要求,先从基本笔画练起,就这样勤学苦练了五年。

有一天,他捧着自己的得意之作给父亲看。

王羲之没有作声,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于是便提笔在下面加了一点,成了个“太”字,然后就把字稿全部退还给了王献之。

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他又将全部习字都抱给母亲看。

母亲仔细地观察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练字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

献之走近一看,顿时惊呆了!

原来,母亲所指的这一点,正是父亲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

王献之猛然醒悟自己与父亲差距确实巨大,顿时满脸羞愧,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

聪明的王献之深深的体会到练字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勤奋”是唯一的妙诀。

自七岁开始,王献之每次练习完书法,都要在家门口的水池里洗笔,洗砚台,等到他的书法有所成就时,二十年已经过去了。

家门口原本清澈见底的池塘,竟被他洗成了漆黑的墨池。由此可见王献之用功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