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喜同喜。”
老祖宗终于笑容满面,虽然不是嫡曾长孙,但也一样是她的曾孙,这个孩子一出世,荣昌堂就是四世司堂,这是家业昌盛、子孙兴旺的福兆呀。
但惠氏和小惠氏却是脸色更难看,什么叫后继有人,她们长子嫡孙这一脉生出的孩子,才能叫做后继有人,可眼下老祖宗这么高兴,她们也不好说出败兴的话,小惠氏更是心裏发虚,好在惠氏眼下也顾不上修理她,只勉强笑道:“快叫人抬了软骄来,送二媳妇回怡阁好生休养,以后可万万熬不得夜了。”
又是一通折腾,梁氏被抬了回去,明氏也借口要照顾她,跟着去了,剩下的人再怎么顾忌惠氏,也还是对老祖宗奉承上了,这个说“老祖宗好福气”那个说“梁少奶奶也是好福气”倒是没人敢说那孩子凑在这新旧交替的当口赶看来了,也是极好的福气。
外面爆竹声再次大作,几乎惊动了整个京城,老祖宗嘴上说着这声音吵得人不得安生,心裏已是认定这分明是为荣昌堂添子添孙而来的恭祝。
热闹了半个多时辰后,大家伙儿也就渐渐散了,子时已过,新年到来,明儿是初一,还要赶着进庙烧头香,得紧着些时候眯一会儿眼。
方氏拉着华灼悄悄地出来了,除夕夜没有宵禁,她们母女两个径直回了太液池日宅,半路上方氏却笑道:“如何,瞧明白没有?”
华灼听到丫环出来禀报梁氏有喜的时候,心裏就已经恍悟了,此时听母亲问起,便道:“娘怎么知道二堂嫂有了身孕?”
她之前还跟梁氏在一起玩叶子戏,一点儿征兆也没有察觉呀。当然,不论上一世还是这一世,她也没有生孩子的经验瞧不出来也是正常的。
“等你以后当了娘,自然就晓得。”方氏没在这方面多提,却转而又问道:“你可瞧明白为什么她非要在这个时候晕倒?”
华灼撇撇嘴,道:“自然是讨老祖宗的欢心。”
老人家嘛,有了儿子就盼孙子,有了孙子就盼重孙,当然,盼来盼去,盼的都是嫡出的孙子、重孙,庶出的就没那么喜欢了,早晚都是要扫地出门的货,可是梁氏选的时机太好了正是除夕之夜,将近子时旧年将去,新年即至,这当口,传出了喜讯简直就是锦上添花,是男是女还不知道呢就先已经讨到了最大的吉兆,博得了主母的喜欢。
当然,老祖宗会那么高兴,最重要的原因,还是长孙成婚几年,膝下一直无子,可以想象,梁氏有孕小惠氏的日子就难过了,这几年她仗了婆婆的威风,一直没让丈夫房中纳妾,往后恐怕就是惠氏也不会再容忍下去少不得要往儿子屋里塞人,老祖宗盼着嫡曾孙也要塞人,到时候荣昌堂长房那边,不要太热闹才好。
方氏道:“你既然明白,便跟你二堂嫂学着些,以后嫁了人,一些无伤大雅的手段,只要能讨得公婆欢心,使一使也无关紧要,千万别跟你爹爹学,他总说做人要方正,不该使手段,迂得让人恨不得拿木头敲他的脑袋。”
华灼噗哧一笑,见方氏一眼瞪来,连忙敛眉垂目,表示记下了。
方氏便又絮絮叨叨地说了一些为人媳妇的事实,其实她自己都没实践过,她嫁入荣安堂的时候,上头早就没有公婆了,这些话,还都是当年她出嫁前,方老夫人叮嘱她的,虽是没用上过,可是方氏一直记在心裏,就是为了将来再教导给自己的女儿。只是管用不管用,方氏心裏是没底的,所以她才让华灼跟梁氏学着点,今天这一出,梁氏的手段使得可是漂亮极了。
一觉睡到了日上三竿,反正方氏也没打算去佛光寺争头炷香,荣昌堂那边也拜过年了,京里又没有其他亲戚要来往,索性就和女儿补足了觉,倒是碧玺一早就得了吩咐,天一亮就往庄府去了。
直到过了晌午,方氏才不紧不慢地带着华灼往佛光寺去,半道上就被熙攘的人群逼下了马车,不得不步行前往。
“护国圣地,若不虚传呀……”方氏很是感叹了一番。
她当年是在京中与华顼拜堂成亲的,虽也算是来过京中,但却无缘到佛光寺一游,因为成婚后不久,华顼就被外放为官,她也跟了去,京中贵人们每年的大年初一争相往佛光寺烧头香的盛况,也只是耳闻,当时颇觉得有些夸张,今日亲身而至,才知不但不是夸张,而且是有过之而无及,大街上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几乎也落足之地也没有。
“娘,不如咱们晚几日再来……”华灼也有此傻眼,看这情景,就算让她走到了佛光寺,能不能见到枯月大师也还是未知之数。
“既来了,岂有半途转回去的道理,就算不为了拜见枯月大师,也要诚心烧炷香,替你求段好姻缘。”方氏瞪了女儿一眼,既然迈出了第一步,就不能半途而废,她是很在意这个兆头的,总觉得若是出师就不利,这桩婚事说不定就泡汤了。
华灼只得硬着头皮,正准备跟着方氏挤入人群,忽听得身后隐约似乎有人在喊,她回头一瞧,便看到碧玺正在人群里拼命向她招手,只是人多,一时半刻她不但挤不过来,反而还被人群带着往拼了。
“娘,你看,是碧玺。”
她一面拉住母亲,一面派了两个下人去把碧玺从人群里捞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