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要一口一口吃的道理他们都懂。
其实由于技术资料完善,九州cpu早在两年前就已经达到可以发布的标准了。
但是问题来了,处理器是需要相应软硬件配套支持的。
相比于国产cpu本身,自主cpu的周边生态系统才是一个cpu能不能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英特尓统治整个cpu产业链长达数十年,x86系统在硬件和软件开发方面已经形成统一的标准。所有的硬件厂商软件公司的产品都要去适应这个架构。或者说因为x86的成功,所以厂商会为了适应这个架构而去设计他们的产品。
而他们现在做出了一个全新的a10架构,这个新架构当然不可能完美兼容这些专门针对x86架构而设计的产品。
如果他们要想要将这款全新架构的cpu推向民用市场,那么一个没有配套硬件的处理器架构有用吗?
自主研发操作系统和处理器就是在重新发明轮子。
那么再打个更通俗易懂的比方:现在所有人骑的都是普通自行车,配的都是普通自行车轮。
但你现在做了一个山地自行车的轮子。
可能你这个山地车的轮子比普通自行车的轮子各方面性能更好,可是,你能直接把山地车的轮子安装到普通自行车上吗?
不好意思,尺寸不合适呀。
那么这个山地车轮子有什么用呢?
哪怕它性能再好,这个用不了的cpu和废物有任何区别吗?
指望国外硬件厂商针对这个新系统架构重新设计他们的产品?为了这个轮子重新设计整车配件?
除非这款a10架构的cpu性能真的能比现有x86架构的cpu先进二十年,能直接推翻英特尓的霸主地位,否则很难有这种可能。
对于下游厂商来说芯片转换代价太大了,甚至可以说是无法承受的。
因此,他们不得不选择了一种更加激进的方式——为这种新的处理器架构建立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以此让自己的芯片和整个产业链配套。
也就是为这个山地车轮子,直接做一台山地车出来。
如果说一个车轮大家不感兴趣,那一台明显比普通自行车更好速度更快的山地自行车总会有人想骑着试试看吧?
国内的半导体芯片产业还在一个刚刚起步的阶段,硬件行业更是一片空白。
因此他们对于芯片转换的代价比那些适应x86 架构已经发展出一套成熟产业链的芯片厂商来说是要小得多,甚至是没有代价的。
反正无论是普通自行车,还是山地自行车,他们都没做过。
实际上当他们完成了九州a10cpu的设计制造后,芯片工艺技术水平也是迈过了一道大坎。
之前国内芯片工艺比较落后无法达到世界水平,国内也就无法生产高端芯片。
但当半导体工厂连cpu的芯片都已经做出来了之后,其实他们也就同时解决了一部分硬件工艺上的问题。
这就像说原来自行车上需要一些特别精密的螺丝,你做不出来,所以但凡只要是需要这个螺丝的部位,不管是轮子还是把手还是踏板,你都做不了。
但当你为了做这个轮子把这个螺丝做出来了以后,那把手和踏板不说直接就能做了吧,但起码也是随之解决了其中的一个关键难点。
因此后来他们就将相关配套硬件开发也提上了日程。
说起来挺不可思议的,硬盘,主板,内存,显卡,电源......哪一项都面临着众多技术难关,不是轻易可以做出来的,更别说是同时开发了。
但一方面,点金创投累积投资超过两百亿美元的半导体工业园发展迅速,又搭上了panda公司的顺风车,生产线一条接一条的建,积累了大量经验。
另一方面,他们之前从圭谷高薪挖回了很多技术精英,尤其是在互联网泡沫之后,数千名半导体行业的专家直接就被安置进了半导体工厂,极大地解决了行业高端人才不足的问题。
有充沛的资金投入,有大量的专业人才,有“研究中心”提供的关键技术资料,有上面的重视和支持......
就是在这种极佳的研发环境下才使得新技术不断井喷式的涌现出来,一个个技术难关被攻克,最终做出了这样令人震惊的成果。
喜欢重生愿在种花家请大家收藏:()重生愿在种花家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