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讲义:忘牛存人就已经进.入到度化传人的阶段。牛(真.实的自己)与人(现实的自己)并不是自我存在的两面,而是一体,牛只是作为一种理念的象征物而已。苦苦地求寻,到得头来,发现原来追寻到的目标就是刚刚仍在寻.求的自身。这是一个回到本来的家,连牛都给忘掉的阶段。套马时套马杆很重要;捕鱼时渔网同样不可缺少,可是一旦捕捉到手了,工具就不再有用了。这也如乘船过河,到了对岸后,那艘渡船就无用了。在那幅"忘牛存人"的图中,也只见一位唯我独尊的人,在家中高枕无忧,牛的踪迹再也找不见了。
八、人牛俱忘。
诗曰:鞭索人牛尽属空,碧天辽阔信难通。红炉焰上争容雪?到此方能合祖宗。著语:见情tuo落,圣意皆空。有佛处不用激游,无佛处急须走过。两头不着,千眼难窥;百niao衔花,一场懡锣!
大.师讲义:人牛俱忘就意味着迷妄之心已经tuo落,了悟之心亦无踪迹,这才是真正的空境。从寻牛到忘牛存人.虽然完成了参透生死的修行,在这之上就更进一层,即不以悟为圣才是佛的真正特se。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佛之上"的境界。那个一个半世纪以前的牛头和尚在未见道信大.师之前,修行之妙令百niao衔花前来献奉;见到道信识得祖师后,百niao却不衔花赞叹了。开始他心怀圣意对百niao之意感激不尽,在道信大.师启示之后,他才识得一切皆空,他就不再把百niao之意挂在心上了。赵州和尚有一句妙语道:"有佛处不用住,无佛处急走过。"道的便是这种空境。
九、返本还源。
诗曰:返本还源已费功,争如直下若盲聋?庵中不见庵前物,水自茫茫花自红。著语:本来清净,不受一尘;观有相之荣枯,处无为之凝寂。不同幻化,岂假修治?水绿山青,坐观成败。
大.师讲义:返本还源,就是进.入"真空无相"的境地。这样的诠释,人们容易把佛教误解为一种不求实际的虚无主.义。事实并非如此,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另一面。正如柳自然绿、花自然红,"真空无相"本来就是"真空妙有",它本来就有无穷的功用。佛法高妙的人,看起来跟不知佛、不懂法的凡人一样,也就是"悟了同未悟"。因为本体就是本来清净,不染一尘的。修佛之人在本质上当然不同于混璞未分的凡人。水绿山青,都是本来清净的真.实存在,没有任何的造作;身居世间万物的荣枯流转之中,而能超然物外,冷眼观之,便不会流于世俗,居无为中而有为,这就是做成自己自身的真正的主人!
十、入廛垂手。
诗曰:露xiong跣足入廛来,抹上涂灰笑满腮。不用神仙真秘诀,直教枯木放花开。著语:柴门独掩,千圣不知;理自己之风光,负前贤之途辙。提瓢入市,策杖还家;酒肆鱼行,化令成佛!
大.师讲义:入廛垂手。就是进.入市街上的酒屋鱼肆、勾栏瓦舍中去谦逊地为众生说法,使他们趋向于善,成就佛道。这才是真正的作为,即"真空妙有"。佛教的真正伟大意义也就体现于此,它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和深刻的现实意义也完全体现在这里。整体上来看,《十牛图》的八、九、十幅图体现了真正的人的事体、实相和作用。本xing即空、实相即一切真.实,作用即不仅利己而且要利人。利人是僧人孜孜以求的zui高目标。一切的学问、修行都要为人,主要是为他人着想,为整个人类谋求更自.由、更纯善、更有创造力的生活。这就是佛教生生不息的源泉所在。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诗人和书画家善取柳、竹、niao、马、月、石、山水,乃至huang昏、梦境为意象,将其拟人化、象征化,对应自己的人格情.趣。譬如李白笔下的月、陆游诗中的梅、郑板桥笔下的竹、佛教里的莲华等等。而《十牛图》用象征的手法写调心开悟,没有抽象的理论,却是一幅幅鲜明可感的艺术形象,通.过意象的组合、变换,将调心、开悟的过程写得生动凝练,寓意奇深。在佛教史上,形成了一种影响深远的牧牛文化。
所以,我们既然出家为僧,就应该一心向佛,在紧闭的柴门里修行千ri,或者面壁十年,睡yingchuang、吃冷饭、悟佛法。等到修行圆满后,就步入广大的尘世中,到一切众生集聚的地方,去讲经论道,把生命的真理告诉众人,把佛家的自.由、创造、求善播撒到广大的世界中去,让枯木开花,让整个的世界充满欢乐和笑声!
喜欢紫气东来请大家收藏:()紫气东来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