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0889【三人御前论战】
刘延年来到偏厅等候,没过多久,李纯也来了。
紧接着,又来一个中年士人,大约三四十岁的样子。
刘延年完全无视李纯,却对这中年人作揖:“在下清江刘延年,敢问阁下尊姓大名。”
中年士人回礼道:“永嘉丁志夫。有礼了。”
“久仰,久仰。”刘延年说着客套话。
永嘉学派还未崛起,刘延年根本没听说过。
社群观点,也是朱铭把《荀子》升经的动力之一,也是宋代科举经常把《荀子》作为策论题的原因。
“江西大族,该不该整治?”
第三,重视实学。主张学以致用,强调工商业的作用,提倡工农商业并举。
百官连忙呼喊:“陛下圣明!”
“现如今,我一直恪守契约,贪官污吏却不守约,豪强士绅却不守约!”
说是让他去主持江西拆族,却又让魏良臣协助。其实就是让刘延年来背锅,实际权力还在魏良臣手中。
朱铭看向刘延年:“江西大族隐匿田亩、脱逃赋税,他们背离约定,该不该整治?”
刘延年开始衡量得失,这或许是他唯一的机会。
“胡搅蛮缠。”刘延年都懒得反驳,因为李纯在曲解其意。
朱铭把《荀子》升经,无非三个目的。
第一,抗金主战。不管是做文官,还是习武投军,大量永嘉学派弟子亲自参与战争。
“谢陛下!”二人大喜。
趁着三派学者进京,朱铭要召开经筵大会!
面对众人鄙夷的目光,刘延年也感觉臊得慌,他低头目视着地板,仿佛想找一条地缝钻进去。
孝敬长辈,爱护晚辈,这些就算没谁来约定,也是天然存在的礼。
一个是丁昌期的儿子,一个是龙昌期的徒孙,两人合起来朝着刘延年开怼。
“官员也好,学者也罢。今后研究《荀子》,当从这本书的‘人’着手。”
“在!”二人上前。
朱铭再问:“谁是丁昌期之子?”
虽然有着学阀的霸道作风,却也算得上真正的大儒。
丁志夫说道:“人必群,群必争,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不能胜物。以礼而群人也,无礼者,不可存。”
今天,李纯就要给刘延年扣帽子。
南宋时期的永嘉学派,核心思想如下:
“荀子的君道是什么呢?君道就是群道。人能为万物之灵,就在于人能结成群体,并以礼法来约束形成合力。怎样做一个明君呢?就是要解决人民温饱,让百姓安居乐业,让人才各善其用。”
朱铭说道:“你们各自回乡,担任府学教授。”
朱铭微笑道:“是官职太小,害怕不能震慑江西大族?那就恢复你在前宋的官品,但官职依旧是行人。”
朱铭终于出面收场:“制定《大明律》的时候,有个原则是以人为本。我大明立国,也是以人为本。我把《荀子》升经,同样看重它以人为本。”
礼拜之后,朱铭问道:“哪位是刘敞之侄?”
李纯就是故意的,报师门之仇而已。
刘敞当初给龙昌期扣帽子,导致龙昌期的学术被禁绝。
刘延年没有作揖,而是直接跪下:“臣遵旨。”
李纯噗嗤一笑:“圣人率性而成礼,不正是礼伪之论吗?”
刘延年是有大明官身的,只不过主动辞职了而已,勉强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臣”。
在场官员面露鄙夷之色,此时此刻,在他们眼中,刘延年活脱脱变成一个小丑。
丁志夫当即反驳:“礼怎么可能出于性?礼是用来遏制天性的!”
第一,宣扬以人为本、实事求是思想。
这在攻击荀子是法家藏在儒家的卧底……
以彼之道,还诸彼身!
“好了,不用再辩了。”
丁志夫反问:“为何不能孟荀并尊?”
朱铭又问:“谁是龙昌期再传弟子?”
毕竟,魏良臣是“清田总督”,拆族只是顺带的。
刘延年反驳道:“圣人率性而成礼,贤人知礼而求性。皆内也!”
刘延年亦非等闲之辈,当即反驳道:“如果说礼出于伪,那么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孝悌吗?如果没有创造礼,难道世间就没有慈悲吗?是故,礼始于天,而成于人,此天人合一也。”
来自温州的永嘉学派,跟清江刘氏天然对立。前者工农商并举,后者却要重农抑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