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0890【我刘延年必为研究荀子的当世(1 / 2)

北宋穿越指南 王梓钧 1592 字 5个月前

第895章 0890【我刘延年必为研究荀子的当世大儒】

西方有社会契约论,荀子也有一套契约论。

他把国家、社会、个人需要遵循的东西,包括制度、礼仪、道德、律法、风俗,通通归纳为“名”。

而“名”不是强加的,必须约定俗成。

说白了,就是一切法律道德制度,都需要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

相当于订立了一个社会契约!

所有人都遵守契约,社会就能安定发展。

社会契约定下之后,应该以权势来统治人民,用正能量引导人民,用命令来指挥人民,用言语来教化人民,用刑法来惩治人民。

近世君王有啥好学习的?

这一段的理解是,审视探究历代君王,尤其是近世君王的得失,再去对照上古先王的做法。总结归纳正确和错误,弘扬正确的做法,摒弃错误的做法。

因为他发现这里的注解,跟前面两段的注解,都是朱铭亲自动笔,直接标注有前缀“大明天子曰”!

朱铭特别注解强调,《荀子》原文是“审”后王之道,不是司马迁说的“法”后王之道。

刘延年打算做一个研究《荀子》的大儒。

从司马迁一直到明末清初,“法后王”都是理解为学习近世君王。

刚开始还是看不惯性恶与礼伪,但他发现除此之外,《荀子》的其他道理都说得通。

只知道取信他国,却失信于人民,霸业必败。

朱铭下令礼部重新注解,定名为《荀子正义》。

对内取信于人民、对外取信于他国,就可以富国强兵而称霸。这也是在遵守契约。

“砰!”

……

天色渐暗,刘延年挑灯夜读。

次日,刘延年前去逛书店,想买一本《荀子》仔细研究。

荀子说:君子治理有秩序的国家,不治理混乱的国家,因为混乱的国家已经违背礼义。那国家混乱就不去治理吗?答曰:不要在混乱的基础上去治理,而是直接根除掉混乱源头,让国家重新变得有礼义秩序。

刘延年回忆起前宋末年,那种混乱确实难以治理。

相当于新君与人民重签契约。

他说国家制定礼法,应该是义礼、义法。

刘延年又跑去见正在丈田的魏良臣:“魏总督当面,在下有礼了。不知魏总督可曾读《荀子》?”

这是一条儒学新赛道,皇帝似乎非常喜欢,刘延年认为自己可以脱颖而出。

刘延年感觉有些离谱,怎这么多喜欢《荀子》的?

荀子这句话,对朱铭非常有利。

接下来,刘延年大谈特谈“审后王”,把几个老朋友说得面黑如炭。

他扭头看向远处巍峨皇城。

人性就是恶的,礼也是后天制定出来约束人性的。

第一章《劝学》,刘延年还是很喜欢的。

这些东西,朱铭太喜欢了。

唉,皇权啊!

荀子历来不讨喜,很少有人去作注解。

进阶版是:义立而王!

朝廷大儒们注解了一遍,朱铭又亲自进行改正。在某些地方,用自己的理解进行注释,完美体现什么叫“六经注我”。

他即将前往江西做酷吏,学术思想也得符合这个身份啊。

目前只有一本《荀子注》,是唐代杨倞在刘向基础上重新整理编注的。

仆从送来刀子,这人割袍而去。

因为,跟他同级别的儒士,大多数都非常排斥荀子。

其他几个朋友,也摇头叹息,纷纷离开酒桌。

一个个士子买到新书,都喜滋滋结伴离去。

不要一味模仿上古,要随着时代发展,制定一套适合当下的规则!

而且,荀子还主张:王霸并举、义利并举、礼法并举。

刘延年大喊:“尔等不知荀子大道,改天与你们细细分说。”

他以前读过《荀子》,但只浮于表面。因为他的叔父,对荀子非常厌恶,导致刘延年也先入为主,觉得荀子是个以法乱儒之辈。

洛阳士子这么爱学习的吗?

刘延年好奇的走过去,却见全都在买《荀子正义》。

礼部印了三千本,除了发给全国官方学校,还半卖半送给各地的书商。

第二章《修身》,刘延年仔细读下来,发现居然句句在理,以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第三章《不苟》,刘延年突然坐直,他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