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鯈(1 / 2)

不朽 都广建木 2931 字 2023-01-0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饭食很丰盛,有咸鸭蛋,有鱼汤,烤鸭,还有一大盆圆葱炖肉。

咸鸭蛋是鯈买的,鱼汤是巫从神庙的池塘里捞的,以前池塘里的鱼都是用来观赏的,然现实最能改变人。

不仅池塘里的鱼变成了偶尔打牙祭的美食,还养上鸭子。

圆葱炖肉则是买的。

鯈瞧着大木盆里的炖肉分量,不由惊讶。“怎么买这么多肉?太不好意思了。”

辛原的肉食比粟麦便宜,但几百万人口,再多的牛羊也不够吃,肉价一涨再涨,就是不降,吃一口肉已经比前些年难了岂止一倍。

神庙什么情况别人不清楚他还不清楚,买个一两斤打牙祭就不错了,但木盆里的肉少说也有十斤了。

买菜的巫道:“也没花多少钱,肉价降了一半,特别便宜,我觉得机不可失,就买了很多,免得过段时间又涨回来了我们买不起。”

说到这里巫忍不住露出了黯然的神情,他们以前都是餐餐有肉的,哪像如今,顿顿圆葱,偶尔吃点甘荀换口味,想吃肉?月余才打一回牙祭,十几个人分食一只鸭或一条鱼,捞的大部分鱼和养的鸭是要拿去换成圆葱和甘荀的。

一名年纪小点的巫吸着口水道。“肉价不是一直都只见涨不见降的吗?”

买菜巫解释道:“据说是因为兽潮,冬狩的军队带回了大量的肉食,大君只拿了一部分,别的都赏给了军队,军队自己吃不完便卖给了屠户。”

巫祝奇道:“哪来那么多猎物?这十年每岁冬狩带回的肉食一岁比一岁少,今岁怎的增加了这么多?”

人口聚集的地方野生动物就少,人越多,动物就越少。

辛国原本每年冬季都保守兽潮之苦,但最近十年,辛国不断吸纳外来流民人口激增之余,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以至于辛鹿病倒前都在考虑要不要废除冬狩传统了。

“可能他们将辛原给翻了个底朝天,国君不知为何没有亲自去冬狩,但将军队分成了很多队,允诺带回猎物最多的一队全员爵升一等,还奖了很多钱。”买菜巫颇为复杂的道。

在场的人大部分都是辛侯新政的受害者,但看着辛国全境这段时间的变化,又觉得自己的家族输的不冤。

曾经被国人暴/动所驱逐的君王长大了,学会了怎样用曾经伤害过她的力量反过来对付贵族。

然而,明白归明白,心里仍旧难以接受。

哪怕变法也没必要如此赶尽杀绝,留人一线不好吗?为什么一定要将事情给做绝?他们的家族效忠辛国为辛国付出很多代人,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谁又能说什么?

辛国的国君从来如此啊。

不论对他们有多大的恩情,多少的忠诚,从来都不会影响他们提刀。

眼看话题再扯可能就要扯到辛侯身上,鯈赶紧招呼众人吃饭。

“再不吃就凉了,这天气吃凉可太要命了,我不会客气的。”鯈说着便自己捞了一大块肉。

见此,一众巫也纷纷运箸如飞。

木盆里的肉并非只有一种,而是很多种肉混在一起。

冬狩的军队不可能只猎一种动物,而是看到什么就猎什么,但野味的肉比不上养殖的家畜好吃,这才能以一半的价格买到肉。

鯈嚼着肉,口感是非常熟悉的柴,在辛国呆久了,吃多了养殖的畜肉他都快忘了这味道了。但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辛国的繁华,很多方国哪怕是贵族吃的很多肉食也来自于狩猎而非养殖,而在辛国,就算是眼前这群因为家族倒台,神庙势力被收拾而一落千丈的巫们也仍旧能不时打一顿牙祭,若是能更进一步放下贵族的矜持,能放下对辛侯的怨怼,以他们接受过的教育想过上更舒适的日子也不难。

历法上的冬季有三个月,但根据地理的不同还是有差异的,靠北越长,靠南越短,辛原属于前者,冬季至少四个月,最近这些年更是一再延长。

鯈估摸着自己实际出发可能要等到仲春,虽然还有很久,但准备得越充足,路上的麻烦就越少。

将司书给自己的钱币大部分换成四铢钱,只有一小部分换成三铢钱,重量大减。

剩下的时间便是买材料自己做一辆车。

做个板车是最容易也节省材料的,但鯈想要一辆和屋舍一样舒适的车,便不满足于板车了。

在巫们的帮助下集思广益,最终鼓捣出了一辆移动房屋马车的设计图。

设计与构思都很好,只一点:“这么大的车,一头牛拉得动吗?”

鯈的马车有两层,一层是基座,整体被改成了储物的箱子,可以储存很多东西。基座上的车厢也是可以拆卸的,可敞篷可隐私。车顶是平的,四周有栏杆,也可以放不少东西。

说是房屋不如说是移动仓库,但这也是最适合的,让鯈可以兼职商旅。

商旅本就是从一座城走到另一座城,出手前面的城邑里购入的特产,购入当地的特产再前往下一座城。

靠着这种模式鯈走遍天下的盘缠压力能大大降低,比如改善一下伙食。

鯈那百无禁忌的消化能力,巫们实在是有点看不下去。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马车的实用性足够强。

鯈道:“没事,司书给的钱很足,我可以再买一头牛,一头牛拉不动,两头牛总该拉得动。”

鯈的行动力很强,很快便靠着自己当心医时无意中培养起来的人脉关系用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了质量足够好的所有材料。

神庙虽是神灵的地盘,但住在这里的终究是人,是人就要与人接触,甚至因为是神庙的缘故,往来的人更多。

鯈也因此听到了不少关于著书的后续。

辛筝不仅拿他做了马骨,同样的马骨还有百家学说。

人族所有的典籍中,百家学说的书是位于社会中层和底层的人族最容易获得的典籍。

百家学说每一家都渴望干翻别的学说成为当世唯一的显学,结束纷乱的世道,流传万古。出发点和胜负欲决定了百家学说不管是保守的还是激进的都会积极传播和教化自己的学说思想,占据更多的思想高地,与别的学说互撕。

为此,众筹著书都给整了出来。

某种意义上,王侯贵族们如今的倒霉境况,百家学说功不可没,因为它们让非贵族的人族开始掌握知识,开始思考。

辛筝不惜钱财和人力,很容易将百家的典籍给凑齐了让司书府批量出书。

百家典籍以非常廉价,廉价到根本不可能赚钱的价格出现在了市面上,但也因为太廉价,识字的氓庶购买欲望很强。

用了别人的书,是要给酬劳的,毕竟著书不是容易的事,是将一个人的知识与思想化为文字,是非常慷慨的分享,不能不给点回报。

百家学说的那些典籍的著作者不是烂得骨头渣都不剩了就是只剩下骨头渣了,再不已经大半个身子入土了?

还活着的,辛筝让人将钱送上门,已经只剩下骨头渣或骨头渣都不剩了的,反正百家著书的成本都是众筹,既如此,将钱交给每家学说如今的首领,让它用在所有弟子身上。

百家著过的书不少,能够流传如今而非被对家给逼到淘汰的无一不是传世的经典,既然是经典,辛筝给的钱也很足,黄金二十斤起步,最高百斤。

败家败得毫无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