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监察部采风司(1 / 2)

伐p 言无咎 1827 字 2022-12-13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石帅。这是王羲之。羲之兄表字逸君。”荀羡含着笑,指着那个憨厚朴实的青年为石青介绍。

“王羲之?!”石青双目忽地瞪圆,他还未从见到郗超时的震撼中恢复过来,全身便又是一震。这这这。老天爷,你有没有搞错。怎么不经意间,这些个牛人一个个都来到我身边了?

事实上,石青绝不会为一个书圣的名号吃惊,这个时候,青兖需要的不是书圣。但是,王羲之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书法家;这人对于时局的认识,对大晋朝政的见解颇为精准,这种见解不是大晋名士那种浮夸的清谈,而是切合实际,务实经世。

王羲之出生王氏,出于朝局平衡的需要,他不能在政治上有太大的进取,另外因为书法上的成就过大,以至于将其政治上才华完全给掩盖住了。

青兖不需要书法家,但是需要王羲之这样有才华的人。同样的,王羲之在江东受到束缚,无法施展政治抱负,在青兖却可以大展拳脚。

石青心花怒放,见王羲之整衣作礼,连忙跟着作礼,乐呵呵地说道:“日后能与羲之兄共事,石某三生有幸。呵呵。逸君兄若是有暇,还请不吝赐几幅墨宝。”

“石帅消息很是灵通,江东人士听说的不少啊。”王羲之倒未表现出半点兴奋,不卑不亢地点了点头,算是应下了石青讨要墨宝的请求。随后道:“羲之北上之前,曾去过一趟司徒府,蔡公托羲之转问石帅好呢。”

“蔡公?蔡道明老爷子?”石青脑海一闪,想起汶水岸边,那个直言问自己是枭雄还是英雄的睿智老人。只是任他再是睿智,又怎懂一两千年后的人的心思?英雄、枭雄岂能轻易定断?

有了郗超、王羲之这等美玉在前,当荀羡介绍最后一人——谢石的时候,石青的心已经起不了多大的波澜了,尽管这人是谢安的六弟,是淝水大败苻坚的主要功臣,尽管这人对复兴国学做出了不少贡献,仍然激不起石青多大的兴奋了。他的热情已经在郗超和王羲之身上透支一空。

回转历城的路上,荀羡又告诉了石青一个好消息。北上的六人并非孤身北上,而是带来了一百多位门生子弟打算充当管事书吏的。

“令则!此次北上之士,俱是贤才良能;对新义军助益与上次褚国丈所荐不可同日而语。他日青兖再见繁盛,得益于你荀令则多矣。”

赞许了一番后,石青慨然叹道:“江东素来人杰多有,只可惜风气颓废,制度僵化;致使才智之士难尽其才,有志之人难抒其志;即便是山河破碎,民众流离,英雄豪杰也只能袖手旁观,而不能挺身奋起。思之实在可悲!”

“风气颓废?制度僵化?”受石青邀请,同车而行的王羲之咀嚼了一阵,反问道:“石帅以为风气何处颓废?制度又是何处僵化了?”

驷黄上共有四人,石青不仅邀请了荀羡、王羲之还喊上了小郗超。其他的客人乘坐在另外几辆牛车上。

王羲之问罢,未等石青回答,小郗超抢先道:“北地沧桑,社稷半倾;如此危局,江东当卧薪尝胆,励兵弘武,以待振作才是,然则江东之士在做什么?标新立异,怪诞不经,日日为一虚名,绞尽脑汁。哼,石帅说风气倾颓,那是给我等留了些面子;以郗超看来,这等不识大体之举,已不足以用倾颓形容。”

郗超时年虚岁十六,身子还未完全长成;他挺着单薄的小身板,傲立车上,慷慨激昂,指点江山,做出一副老诚模样,看起来委实可笑。只是,车上的另外三人都没有笑。

“英雄出在少年!”石青赞叹一声,问道:“景兴。汝可敢跟在石某身边,冲杀陷阵,杀敌荡寇!”

“郗超有何不敢?斩首不过割韭耳!”郗超这句话露出了少年人的底蓄,逗得车上三人哈哈大笑。

进了历城以后,天已向晚。石青大摆酒宴,以青兖主人的身份盛情款待王羲之一行。

这一晚,石青抛下武人之身,和王羲之、荀蕤、郗愔等谈道谈佛,谈江东趣闻,谈北方轶事,五花八门,无所不谈。虽然在佛道的造诣上,他没有在座诸人研究的精深,但是他间或借用点后人的语句、玄言,也能产生不小的震摄力;不仅让江东诸人连声喝彩,便是司扬、祖凤、王猛等人也惊讶不一,他们不知什么时候,石青变得这么有学问。

天到二更,宾主尽欢,江东诸人退下去安歇。

王猛、祖凤褪下笑脸,一脸肃然地陪着石青来到一个干净的小轩坐下;司扬招呼雷弱儿安排警哔,不得闲杂人员乱闯,随后也跟了过来。

“不就是审定各职司部人选吗?干嘛那么紧张?”石青笑呵呵地望着如临大敌的三位亲信。问了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