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拿破仑的意志(2 / 2)

革命1792 富春山居 1810 字 2022-12-11

正是因为巴伐利亚选侯的犹豫不决,导致了法国和巴伐利亚之间迟迟没有签订同盟协定。这也让出使的法国特使非常的不满,如果不是在蒙特哲拉伯爵的极力周旋之下,法国特使早就已经宣布谈判破裂返回国内去了。

拿破仑9月2日离开了布伦军营返回了巴黎,又在9月24日从巴黎动身,在9月26日抵达了斯特斯拉堡。而此时布伦军营的18万7千人组成的7个大军团,已经顺利的抵达了莱茵河。

一直犹豫不决的巴伐利亚选侯在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立刻就放弃了他对反法同盟的承诺,带着家人和大臣们逃往了维尔次堡。一天之后,贝尔纳多特就带着军队进入了维尔次堡,自此巴伐利亚正式倒向了法国。

而巴伐利亚不过是德意志诸公国中倒下的第一块积木,马上符腾堡公国及巴登公国也对法军敞开了大门。自此反法同盟期待的,联合德意志诸邦国共同进攻法国的战略破产了。

第四次反法同盟虽然在1810年秋已经确立了,但是俄国出兵前往奥地利,准备和奥地利军队会合,却是在1811年的秋天。虽然同盟对外的一致宣传口径,是为了把战争准备的更好一些,以最大保证此次反法战争的胜利。

但是事实上是,俄国人还没忘记前几次战争中,被反法同盟愚弄的下场。因此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一面指示俄军缓慢的集结军队,一面要求英国和奥地利对俄国在战后的利益作出书面的承诺,并为了改变同盟内部俄国处于孤立的地位,沙皇积极的拉拢普鲁士王国进入第四次反法同盟。

在这种勾心斗角之下,虽然奥地利将军马克,早就带着装备精良的一个奥地利师团开进了巴伐利亚,占据了乌尔姆要塞,但是后续的联军兵力却迟迟没有跟上来。

一方面就是同盟内部正在争夺战后对法国利益的瓜分,另一方面同盟的首领认为,拿破仑即便是放弃了征服英国的计划,也不会立即调动布伦军营中的大军;即便是调动了布伦军营中的军队,也不会动用其全部的兵力;就算是拿破仑真的动用了布伦军营内全部的力量,也不能很快的开往和集中到目的地。

天真的同盟首领们以自己国家的军队表现来衡量法国军队,造成了一个错误的判断。导致了横跨整个法国的法军抵达了乌尔姆要塞之外时,同盟才收到乌尔姆要塞被法军包围的不利消息。

当反法同盟的首领们意识到局势不妙,放下了争执,开始动员集结军队,准备增援马克将军时。正如他们所说的,俄奥的军队并不能很快的开往和集中到目的地。

当反法同盟好不容易把军队集结起来,由库图佐夫带领去解救马克师团的时候,乌尔姆要塞沦陷的消息传来了。再围绕着乌尔姆要塞为中心的一系列战役中,同盟损失了将近9万兵力,光光被法军俘虏的人员就高达6万1千人。

乌尔姆战役的失利,顿时把已经赶到了布劳瑙的俄军陷入了困境。库图佐夫明智的判断出,只要他稍稍犹豫一天,甚至是几个小时,已经腾出手的法国人就会顺势把他的军队包围起来,上演第二个乌尔姆战役。

库图佐夫在接到乌尔姆要塞沦陷、马克将军投降消息的第一时间,就决定了从布劳瑙撤退到波希米亚地区的行军。库图佐夫无视了沙皇安排在俄军中特使的请求,向维也纳的沙皇请示撤退的命令,或是带领军队向维也纳撤退,以保护沙皇可以顺利安全的离开维也纳。

但是很显然这两个请求都是非常不实际的,前者是在浪费时间,而后者则是在向已经处于优势兵力的法国人宣告,自己的撤退方向和路线。库图佐夫拒绝了沙皇特使的请求,以保存俄军有生力量为第一考量,制定了一个撤退计划。

这场撤退中,俄军在阿姆施泰滕战败缪拉,在迪恩施泰因战败莫尔季耶,使俄军脱离了被合围的危险。创造了一次机动作战的典范,也是第四次反法同盟战争中同盟方不多的亮点之一。

在乌尔姆要塞沦陷之前,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就赶到了柏林,向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进行交涉,希望他能加入到反法同盟中,和俄国结成对抗英奥的小团体。

腓特烈·威廉三世表现出了一如既往的优柔寡断,他既害怕俄国人,也害怕法国人,因此显得战战兢兢,犹豫不决。但是当亚历山大一世以威胁的口吻暗示,俄军将要强行通过普鲁士的领土的时候,威廉三世却又表示出了一个爱国者的强硬态度,和表示反抗俄军的勇气。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