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失去了右岸的炮火支援,俄军被攻势力越来越猛烈的法军打的节节后退。俄军奋战了一天获取的镇外阵地全部失陷了,数万俄军被挤压在狭小的小镇内。虽然俄军还在一条条街道,一间间屋子的和法军进行顽强的抵抗,但是胜利在望的法军已经陷入了狂热的战斗情绪之中,俄军不得不向渡口的桥梁退去,试图退回右岸后再重整部队。
不过占据了小镇后的拿破仑根本没有给俄军这个机会,占据了小镇之后,拿破仑就命令法军的火炮前移,对渡口的桥梁进行轰击,击毁了俄军最后的生存希望。
当桥梁被击断之后,在阿勒河左岸的剩余俄军终于崩溃了。这些被阿勒河隔断的俄军,失去了一切有组织的抵抗,不管是士兵还是军官,都陷入了无头苍蝇一样的逃亡。
他们淹死在湖里,淹死在阿勒河里,或是法军的炮火之下。弗里德兰之战,俄军损失超过1万7千人,和奥斯特里茨战役不相上下。
俄军四处逃窜,只想远离这个该死的屠宰场。一部分俄军绕开了法军的防线,跑到了哥尼斯堡要塞下,但是这座要塞已经被法国人占领。
更多的俄军则一直向着东北,向着俄国而去。他们渡过了普雷格河,越过了难行的山林沼泽,直到渡过了涅曼河,遇上了正带着国内援军而来的本尼格森的部队,才停下了脚步。
和本尼格森隔着涅曼河的是一只士气高昂,且人数众多的部队,而他手中的援军加上溃兵的数量也才刚刚超过三万人,更别提大部分俄军已经丧失了勇气。
本尼格森知道,想要让他自己和沙皇不被俄国的大贵族们追究战败的责任,那么就必须把他手中这只亲信部队完整的带回彼得堡。
虽然他欺骗了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导致了这场战争的失败,但是本尼格森认为沙皇本人并不会因此而责难他,反而在这种危急时刻,沙皇更需要他的支持。
这不仅是因为他是亚历山大一世登上皇位的功臣,更重要的是他不是一个俄国人,而是出身德国不伦瑞克贵族家庭的一名军官。
在俄国军队连续失败,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威信连受打击,沙皇的宝座摇摇欲坠之际,亚历山大一世更需要他们这些非俄国出身的将军们的支持,以对抗俄国势力雄厚的大贵族们。
本尼格森虽然不是一个俄国人,但是他加入俄国军队以来,就在俄国名将苏沃洛夫手下服役,连他的少将军衔都是苏沃洛夫亲手颁发的,可以说他是俄军中少有的,能和库图佐夫为首的俄国大贵族将领相抗衡的将军。
但是这一切都建立在亚历山大一世不会同其父一样暴疾而亡的结局上,为了保证亚历山大一世在俄国国内的统治,本尼格森就必须把手上这只效忠于沙皇的部队带回彼得堡。
虽然俄国大贵族在军队中拥有着强大的势力,但是在拿破仑的打击下,俄国大贵族在军队中的势力反而大大的萎缩了。也就是说,这场战争的失败虽然打击了亚历山大一世在国内的威信,但是真正受到重创的反而是俄军中占优势地位的大贵族们,这么一看这场战争的失败倒不是什么坏事。
当本尼格森看到法军出现在对岸之后,就迅速向法军派出了代表求和,这时离弗里德兰之战只不过仅仅隔了5天而已。
收到消息的拿破仑匆匆赶到了涅曼河南岸,他接见了俄军的求和使者,爽快的同意了俄军的求和,但是他要求和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做一次单独的会面。
7月5日,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一世及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在法军修建的浮在涅曼河中心的木筏上,做了一次秘密的单独会谈。
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被排斥在会谈之外,威廉三世既恐惧又愤怒,但是已经失去全部力量的他,只能听任欧洲最强大的两个皇帝对普鲁士王国的裁决。
没人知道两位君主在木筏上谈了什么,但是5天后,法俄两国签订了蒂尔西特条约,结束了两国之间的战争状态。
条约中约定了俄国加入对英国的大陆封锁同盟,开启对英国的战争。法国支持俄国对瑞典发动芬兰战争,条件是战后的瑞典同样要加入到大陆封锁同盟中。
此外俄国同意易北河以西的土地纳入法国的势力,并成立一个华沙大公国,不过法国必须将东普鲁士的一部分交给俄国,以便使得华沙大公国不能威胁到彼得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