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后,法国和俄国两位皇帝会见了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向普鲁士王国提出了以下苛刻的条件:
剥夺她大半的领土:科特布斯割让给萨克森,易北河左岸则分封给新建立的威斯特伐利亚王国,比亚韦斯托克则割给俄罗斯(此举让俄罗斯建立了贝洛斯托克州),而普鲁士在第二次及第三次瓜分波兰时所占的领土,则转交给半独立的华沙大公国。此外,普鲁士还被迫削减军力至四万二千人,并罚款一亿五千四百万法郎。
威廉三世虽然个性温和甚至被臣民视为懦弱,但是这一刻他也愤怒了。但是最后残存的理智还是束缚住了他的情感,当俄国人和法国站在一起时,波兰被瓜分的下场就是普鲁士王国未来的写照。
威廉三世抑制住了自己的怒火,向拿破仑百般哀求,最后在沙皇的劝说下,拿破仑才同意把赔款降低到一亿二千万法郎,但是每个月必须支付4百万法郎,至于领土部分则丝毫不做修改。
威廉三世思考了一个晚上,于第二天上午签订了这个苛刻无比的和平条约。
当拿破仑向普鲁士王国提出这个苛刻条约的时候,他的外交顾问塔列朗对此持有反对意见。
塔列朗反对过度削弱普鲁士王国,以迎合俄国和波兰贵族们。华沙大公国虽然在名义上是法国的附庸国,但是波兰人根本没有能力保卫自己,在远离法国本土波兰驻扎一只法军,这种消耗是相当惊人的。
而法国本土和华沙大公国之间隔着一个满腔怒火的普鲁士王国,这等于是在未来给法国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隐患。当俄国和法国再度出现分歧,满腔怒火的普鲁士就是俄国最好的盟友。
为了一个不可靠的盟友,和一片只是名义上拥有的土地,却为法国制造了一个最坚定的敌人,这无疑是愚蠢的。
但是拿破仑拒绝接受塔列朗的建议,也闭口不谈他对欧洲未来格局的设想。在法俄签订和平条约前,塔列朗被拿破仑打发回了巴黎,这意味着从这一刻开始,拿破仑已经不再需要塔列朗的外交理念了。
塔列朗也许是一个道德败坏的小人,但是在外交上,他始终站在了保卫法国利益的立场上。
虽然欧洲人认为,他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塔列朗被路易十六照顾而当上了薪水丰厚的修道院长,但是在三级会议召开后,他却背叛了国王,投靠了三级会议的代表们。
教会提拔他做了主教,但是大革命来临之际,他转身就出卖了教会。路易.查理撤销了对他的缉捕命令,并任命他为驻英大使,但是塔列朗却再次背叛了路易.查理,投靠了发动政变的西哀耶斯…
塔列朗的无耻行径人人都知道,但是塔列朗却始终在法国的政坛上活跃着,几乎每一个上台的新执政都需要塔列朗那种邪恶的智慧。
这是一个虽然让人憎恨,却不得不使用的人才。但是塔列朗本人显然并不这么看待自己,他承认他对国王、共和国、督政府、执政府都宣誓效忠过,他对这些效忠对象一视同仁的不忠,同样的不择手段的背叛,但是他自始至终都未有背叛法兰西。
拿破仑虽然欣赏塔列朗身上那种风度翩翩的大贵族风度,和精彩绝伦的谈话。但是在政治理念上,他并不认可塔列朗提出的欧洲均衡政治。
对于一个受到大革命洗礼的军官,依靠着强大武力不停的打破旧有格局,最终成为法兰西皇帝的拿破仑来说。法国皇帝并不是他梦想的结束,而他梦想歇脚的中途。
对拿破仑来说,查理曼大帝才是他梦想的终点。塔列朗这种精致的把欧洲各国碎片化,以达到欧洲不再出现一个对法国有威胁的强国的外交理念,无疑散发着陈腐的旧秩序的味道。
当拿破仑还没有击败欧洲大陆上的敌人时,他需要塔列朗为他安抚欧洲各国,让欧洲各国相信他并没有武力征服欧洲的野心。
但是现在奥地利向法国臣服了,意大利纳入了法国的统治,西班牙对法国大使的命令丝毫不敢抗拒,普鲁士马上就要成为一个毫无力量的二流国家,而俄国人成为了法国的盟友。
从这一刻开始,拿破仑便不再需要塔列朗在外交上给他的军事行动作为掩护了。拿破仑希望以自己的方式来打造一个新欧洲,在这个新欧洲内不需要什么外交,只有他法国皇帝的行政命令而已。
喜欢革命1792请大家收藏:()革命1792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