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现实和程咬金预料的一样。
第二天一早,天色刚有些蒙蒙亮,西突厥人就开始了攻城。
新一轮的攻势要比之前更加猛烈,之前因为担心损坏而收起来的各种攻城器械,这一次也被拿了出来。
唐军昨夜趁机重新挖开的三道壕沟,只用了不到两个时辰,就被西突厥大军填平。
然而他们的攻势也就到此为止了。
在唐军的严防死守面前,西突厥人依旧在城墙下碰了壁,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西突厥人还是没能登上城头。
大唐和西突厥双方,再次陷入了拉锯战......
......
关中,长安。
时间来到四月中旬,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科举时节。
自从科举改制,取消了乡贡门槛之后,前来长安参加科举的士子数量一年比一年多。
每当科举之时,长安市面上都会人满为患。
然而今年情况却出现了意外。
根据礼部的统计,报名参加元新六年科举的士子数量,较之去年缩水了三分之一!
关中、山东、蜀中、剑南等地报名的人数,更是直接腰斩!
没有了这些人的参与,虽然科举看上去火热依旧,但却总给人一种有些寥落的感觉。
面对这种情况,不止是朝堂百官议论纷纷,就是民间刚刚复兴的诸子学派,也都侧目不已。
要知道,大唐可不是后世明清。
在宋朝衣冠南渡之前,北方才是华夏文明的精华所在。
现如今仕林中有个说法,天下文脉,一分归巴蜀,三分归江南,剩下六分,全在关中和山东。
令天下读书人向往的所谓“五姓七望”,更是全在长江以北。
每年参加科举的士子,一大半都来自北方各州道府县。
可是这一次,原本占据了科举大头的北方士子,却有很多没有出现在科举场上。
见此情形,那些来到长安的士子也没心思继续畅谈风月,猜测考题了。
看着身边同样愁眉不展的同伴,许多来到长安应考的儒家士子既羡且妒地感叹:“文风丧乱,礼乐崩坏,人心不古......”
之所以会有这种复杂的心情,概只因为那些没有来参考的士子并不是觉得自身学识不足,主动弃考,而是他们有了更好的出路。
......
自从西突厥入寇的消息传来,大批的文人士子将原本抱在怀里的诗书扔到一边,拿起家中收藏的刀剑,骑着战马,风风火火地跑去参军了。
朝廷虽然下令取消了别部编制,不再接纳普通百姓投军,可是对于这些有文化,又有着一定武力傍身的知识分子,却是来者不拒。
朝廷的七卫大军,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将所有投效的士子都收入囊中,并且一上来就给予了和队正平级的官职。
按照唐军的制度,刚刚进入军队的人,能够担任的最高职位,也就是队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