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时代变了(2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301 字 2022-12-20

各军的这种做法,顿时就满足了那些士子的虚荣心,愈加激发了他们的参军热情。

许多原本已经来到长安的士子,都因此千里迢迢跑去边关报效君父去了。

至于马上就要举行的科举,谁特么还在乎?

......

许多“有识之士”都痛心疾首地对这种现象表示了担忧,认为这是国家即将走上穷兵黩武道路的信号。

只是他们就算喊破了喉咙,也没什么卵用。

自从军队改革完成以后,文臣们就彻底失去了插嘴军事的权力,能够阻止军队这么做的人,除了他们自己,就只剩下了当今天子。

只可惜,皇帝不仅没有丝毫阻拦士子投军的意思,反而对他们的举动大加赞赏,甚至专门作了一首诗来颂扬他们这种行为——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皇帝都亲自开了尊口,其他人又怎么敢继续多嘴多舌?

即便心中再是不愿,他们也只能眼巴巴看着曾经的同门或者弟子欢欢喜喜地扔掉书稿,和家人师长同门告别,背弓佩剑赶往边关。

甚至于有些老家伙都被皇帝这首诗激发了一腔热血。

如果不是他们年纪实在太大,已经舞不动剑,拉不开弓,他们恨不得也和那些后辈一样,提着刀剑上场为国效命——“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

大明宫,蓬莱山,仙居殿。

李承乾斜倚在御榻上,看着下方捧着一卷奏疏,侃侃而谈的卢照辞,在心里暗暗点了点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卢照辞现如今也算是彻底成熟了。

最近两个月,尚书左仆射房玄龄因母丧丁忧,右仆射杨师道出任钦差,前往河东统筹地方事务,为大军提供后勤保障。

尚书省的事情,基本上都落在了卢照辞这个尚书右丞的身上。

卢照辞并没有让李承乾失望,将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处理的十分妥当,文武百官都对他赞誉有加,就连一向不喜欢在朝堂上说话的李建成,也赞他颇有房玄龄当年的风采。

如此一来,李承乾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重用他了。

......

自从登基以后,李承乾除了将李建成这尊大佛搬出来,制衡长孙无忌之外,其他方面基本上没怎么动。

朝廷官员的升迁任免,还是按照先帝在位时期的老规矩行事。

这种做法使得李承乾登基前几年的朝局大体上保持了稳定,即便偶尔出现一些小问题,也能在朝堂内部消化,不至于影响到地方。

可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承乾想要真正放开手脚大干一番,就必须将绝大部分核心之位,都安排上“自己人”。

以前之所以不这么做,一来是因为卢照辞等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独当一面的地步;二来也是因为大唐外部的威胁还没有全部消除。

内部贸然变动,万一出现问题,就有可能给外敌露出可趁之机。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只要大唐能够战胜西突厥,将西突厥之地分封给宗室功臣,所有的外部因素将会消失。

李承乾的威望,也将超越父祖,成为大唐立国以来最有权势的皇帝。

这个时候,有些事情就可以提上日程了......

喜欢回到贞观当太子请大家收藏:()回到贞观当太子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