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退休制度(2 / 2)

回到贞观当太子 苍笙 1260 字 2022-12-20

尽管杨师道觉得自己廉颇未老,尚能为江山社稷再发光发热个十几二十年,但是考虑到史书上那些和皇帝对着干的臣子的下场,他就明智的知道,做人应该适可而止。

更何况,他如果在尚书左仆射的位置上待太久,不只是皇帝心里会不高兴,那些本来有机会过把宰相瘾的人也会很不爽。

与其最终众叛亲离,被人算计,倒不如以退为进,既能在皇帝面前留下个好印象,又能回家含饴弄孙,逍遥快活。

比如刚刚卸任的房玄龄,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房玄龄卸任后,虽然没了宰相的名头,但享受的待遇却并没怎么变化,甚至比起之前还提高了一些。

天子时不时便将其召进宫中问政,每逢赏赐,也总少不了他那一份。

因此,杨师道已经决定,不管文武百官在这件事情上是什么态度,反正干完两届,他就直接告老,以身作则,给后来者树立榜样。

如此一来,既能保住现有的富贵,翌日青史之上,也将留下“贤相”之名。

因而不过才上任区区两个月,他便迫不及待地炮制出了这道奏疏。

......

李承乾早就知道,杨师道迟早会上这么一道奏疏,所以并不觉得意外,直接让黄安将奏疏接了过来。

杨师道这道奏疏引经据典,从方面论证了实行任期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显然花了很多心思。

李承乾将奏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满意地点点头,将之交给一旁的中书舍人韩璞一,吩咐道:“卿将此奏疏抄录几份,明日朝会交百官公议。”

“谨遵陛下之制。”韩璞一接过奏疏,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抄录起来。

李承乾目光重新看向杨师道,问道:“杨卿可还有其他事情启奏?”

杨师道放在桌子下的右手捏了捏袖口,犹豫了一下,起身拜道:“尚书省收到一份奏疏,乃礼部几位郎官所上。”

“事涉江山社稷,老臣不敢妄自处置,特呈于陛下驾前,望陛下龙意天裁......”

说着,杨师道从袖子里取出一道奏疏,郑而重之地捧过头顶。

......

李承乾有些好奇,究竟是什么事,居然能让杨师道如此慎重。

皇帝陛下对一旁的黄安使了个眼色,后者很自觉地走到杨师道面前接过奏疏,放到御案上。

李承乾展开奏疏,只看了两眼,眉头就皱了起来。

奏疏的内容不算太长,前面依旧是三皇五帝、尧舜禹汤的官样文章,只在最后说了一句“今圣王在世,百姓安居,四夷臣服,文治武功,无不鼎盛......当循先王故事,封禅泰山,告祭天地神明!”

封禅泰山这件事,早在先帝太宗文皇帝还在位的时候,就已经被人提过好几次。

刚开始,李二陛下每次都会果断拒绝这个提议,不过最后那一次,如果不是长孙皇后旧疾复发,遽然崩逝,只怕就要成行了。

在那之后,李二陛下一直沉浸在丧妻之痛中,没心思再去考虑这件事,鼓吹封禅的舆论也随之消停了两年。

等到李承乾新君登基,因为主政时间不长,倒也没人拿这件事来说话。

只是没想到,和西突厥的大战才刚刚结束,这些人就又跳出来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