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北京十(三)(1 / 1)

蒙山军 wanglong 3995 字 2023-01-06

逃出来的两人其中一个荣禄认识,是曾做过翰林学士和内务府大臣景善的次子,叫恩铭。另一个是国子监祭酒王懿荣的儿子王崇烈,荣禄不认识,但身为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是认识的,和在戊戌之变中与他密切合作的御史杨崇尹是同榜进士,而且,王懿荣妹妹嫁给了如今已名满天下的湖广总督张之洞。在荣禄的劝慰下,恩铭终于止住了悲声,说本来他们还有一个同伴,就是担任刑部侍郎的徐承煜,但徐承煜在城门口被联军抓获了,现在逃出虎口的只剩了他们两人。从恩铭的嘴里,荣禄总算得到了京师近日的情况,简直令他心胆俱裂,无比庆幸自己被龙谦“救”出了北京。恩铭又哭起来,先讲了他家的惨祸:时年已七十七岁的父亲景善习惯于记日记,那天晚上,在汉奸们的指引下,联军四处搜寻王府大臣,父亲已经预料到了祸事,仍饿着肚子写完他今生的最后一篇日记,联军已到了他的门外,恩铭的哥哥,一个典型的纨绔子弟且为狂热的义和团团员的恩珠竟然将老父塞进了水井。破门冲入府中的联军见人就杀,准备逃走的恩珠被联军抓获,在其身上搜出了义和团的物品,当场被斩首。恩铭躲进了牲口棚的草堆中,算是躲过了一劫。王崇烈家也够惨的,父母不甘受辱,携手跳井而死,一同赴难的还有他的寡嫂张氏。再说那个曾监斩袁昶的徐承煜,在被日军捕获时实际上已经精神错乱了。徐家的故事,是徐承煜亲口对恩铭说的。当时他是在街上与搭伴而行准备混出城外的恩铭、王丰偶遇的。徐承煜的父亲便是狂热地鼓吹义和团法术的徐桐,今年已年逾八旬。他已经没有力气跟着太后逃亡了,于是,老头子做好了死的准备。他对长子徐承能说,作为首辅,国家遭此大难,我必须殉国而死。你的三弟位列大臣,应当知道该怎么办。我死之后,安葬至老家易州,我徐家的子孙,耕读传家,不准再做官了。徐桐所说的三儿子便是刑部侍郎,斩杀坚决反对与万国开战的袁昶的徐承煜。老徐桐在临死之前,总算明白了当初的不自量力是何等的荒唐。但曾经意气奋发的徐承煜却不准备死。甚至连宋儒“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勇气也没有。他面对垂于房梁上的两根催命的绳索,哭着对老父说,儿子先死的话,无法为父亲尽孝。请父亲先走,待安葬父亲后,儿子一定死。于是徐桐悬梁自尽了。但徐承煜却乘家人不注意逃跑了,他根本就不想死。历史上总有这样的人,平日慷慨激昂,睥睨天下,但当真的危险来临,骨头比谁都软,别说当汉奸,便是做王八做奴隶也可以,只要活着就行。徐承煜并没有活下来。联军的情报工作还是不错的,朝廷每次会议,包括其纯粹的内政研究,都瞒不过外国人的眼睛。帝国对于国家秘密的保守,真是低劣到令人扼腕的地步。对于狂热的主战派的徐承煜,早已上了联军的“黑名单”。徐承煜尚未逃出北京,便被联军捕获了——他可没有“望门投止思张俭”的自信。而必须讲明的是,徐承煜在逃跑后曾偷偷回了次家,发现全家男女老幼包括仆人共十六口全部悬梁于厅堂内,那副凄惨至极的景象几乎令其精神错乱。徐承煜被日军捕获而死,对他而言,应当是一种解脱。荣禄听的心胆俱裂。现在可以肯定了。以保护使馆为由的联军进城后首先扑向了各座王府及大臣府邸。他们认为,帝国的王公大臣不但是应当无情惩罚的祸首,而且,他们的王府都是堆满了金银财宝的巨大仓库。如果不走,自己是不是也会遭遇次等惨祸?荣禄在这场战争中的态度是令人捉摸不定的,很难将其列为主战派,但又不是像袁昶一样的主和派。在极为混乱恐怖的这两天,留在北京遭遇毒手的可能性很大。恩铭肯定地说,很多人家——指不同于百姓的贵族,是全家自杀的。这个荣禄相信。帝国的王公大臣们对即将到来的灾难有着最充分的估计。他们并不都像荣禄一般可以逃跑,也不是都有资格跟着太后与皇上“西狩”。这些平时过着养尊处优,声色犬马,巧取豪夺生活的人们拥有着对危险到来的清醒的判断力。这种判断力与生俱来地流动在贵族们的血液中。于是,他们或者选择逃亡,或者选择了集体自杀。历史是有这样的经验的:元军攻入大宋都城的时候,清军杀入北京和打过长江的时候,已经有无数的“前辈”为他们做出了悲惨的榜样。饱读史书的他们过去是在欣赏血写的历史,现在则轮到他们亲身实践了。荣禄一面擦拭着额头的冷汗——不是天热而出的汗珠,而是被吓出的冷汗,看向龙谦的目光带上了由衷的感激。其实,这不过是三家的遭遇而已,以后荣禄会得到详细的资料:就在北京城破的这天,集体自杀的贵族很多:宗室侍读崇寿,杀掉全家之后,钢刀贯胸而死,真下的去手。宗室侍读宝丰先是追赶出京的两宫,没有追上,回家后全家吞金而死。宗室奉恩将军札隆阿与儿子、儿媳、女儿和孙子一起自缢。都统御前侍卫奕功,在联军冲到家门前时的危急关头,插紧大门,率全家十人跑到后院,堆起柴草,阖家***,最后,没有烧死的人挣扎着投井而亡。曾在安定门城楼指挥战斗的吉林将军延茂在城破后只身回家,与母亲、兄嫂、弟媳和子女共十二人引火***。三品衔兼袭骑都尉陈銮一家三十一人集体自杀,这是这份血染的名单中最高的数字。据不完全的统计,北京城破的两天之内,全集集体自杀的皇亲国戚有三十余家,两千余人。贵族总是人口繁茂,所以这个数字也就格外惊人。没有选择自杀的王公大臣的遭遇让那些“争分夺秒”全家自尽的人家感到幸运。户部尚书崇绮,字文山,姓阿鲁特氏,是道光、咸丰两朝的大学士赛尚阿之子。这是一个很不一般的满族贵族,最大的不一般是,崇绮在步军统领衙门当一个小官吏的时候,没有如其他的满族贵胄子弟一般的风流倜傥,斗鸡走狗,而是夜夜挑灯夜读。终于在1864年的科考中金榜题名,而且名次竟然是第一甲第一名,也就是人们乐于称道的状元郎。这个结果立即引起了轰动,也让宫廷紧急商议该怎么办。说起来也挺有意思。在叙述这个悲惨的日子所发生的悲惨故事的当间,插入这个带有些传奇色彩的故事,或许能让读者的神经松弛片刻。崇绮作为满洲官宦子弟,考取状元本来是一件让统治者值得庆贺的好事,为什么还要紧急商议呢?那是因为满洲入主中原采取的特殊政策所致。满洲最高统治者出于“以武立国”的思维定势,并不希望本族子弟沉湎于汉人的经典而荒废其习武的传统,所以规定满族子弟一生下来便领有国家拨给的钱粮。不鼓励满洲子弟去与汉人争夺本来就很紧张的科举指标。这个规定除掉满族子弟领取生活费的特权外,似乎有一点照顾汉民的意思在内,其实是满洲统治者清楚,与其让他们那些连汉话也说不利索的子弟们去科举丢人,还不如不考呢。实际上,满族入主中原的二百年间,偶尔有满蒙子弟参加科举,也从没有考中状元的盛举。但偏偏出了个崇绮,难怪乎朝廷要慎重研究了。结果在“只看文章,不论满汉”的呼声中授予了崇绮翰林院编修。自此,崇绮的好运接踵而至,女儿被选为同治皇帝的皇后。于是,这个满洲状元又兼了国丈,于是,崇绮一路顺风地升任盛京将军,户部尚书。庚子年,崇绮已经七十余岁了。而且,他与义和团并无多大的关系,只是为了政治投机而为端郡王立为皇储而呼吁了那么一下。但他有些心虚,得知慈禧与光绪逃走,自己也跑到了保定。没有来得及跟随他出逃的家人却落入了联军之手,崇绮的妻妾、女儿、儿媳均被关在天坛,被恣意轮奸。被释放回家后,崇绮的儿子崇保愤恨无地,挖了个大坑,将孩子们活埋了,然后在坑边自缢身亡。崇绮的妻子则带领剩下的家人全部自杀、身在保定的崇绮得知这一消息,羞愤交加,大哭了一场,也自尽了。并非只是王公大臣是这场劫难的受害者。联军进攻北京的理由是消灭义和团。的确,在1900年的夏天,北京、天津一带的义和团高达数十万人。但这支庞大的农民队伍在联军打破北京后便神秘地消失了,没人能说得清他们去了哪里。事实上,大部分义和团在城破前便逃出了北京,留在京城来不及逃跑的也不会穿着义和团的服装,拿着他们简陋的武器或者法器“呼啸周衢”了。联军首先包围了义和团在北京的总坛:庄亲王载勋的府邸。载勋意外地被杀,算是躲过了联军的毒手。原先跟着他的那些团众们早已四散星落,扑空了联军防火烧掉了庄亲王府。借着征剿义和团的屠杀随处进行,就在皇城附近的一条胡同里,义和团丁与由于联军焚毁房屋而逃出来与义和团们夹杂在一起的普通被联军堵到了胡同的尽头,全部被枪杀,尸体堆积,惨不忍睹。曾受到攻击的西什库教堂附近是联军围剿的重点,两面合围的联军将数千百姓——他们中间绝大都是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世代居住在所谓的天子脚下,过着平和的日子,在这场由于义和团的愚昧,朝廷的颟顸及文明国家所展现的极端野蛮与无耻中,全部被赶到了城墙下枪杀了。屠杀伴随着的是野蛮的抢劫。其实,抢劫才是联军最想干的。于是,商号,当铺,珠宝店,钱庄都遭到了联军官兵“自发”的抢劫,他们以搜查义和团为名,三五成群,身挎洋枪,手持利刃,闯入后寻找一切认为值钱的财货。谁敢反抗,立即遭到杀戮。理由很简单,对方是义和团。最初当然是对准了金银玉器,玉器存在个识别的问题,联军官兵们对于金银当然是首选。随着金银的不好找,抢劫的对象就更杂了,貂皮等皮货也成为抢劫的对象,大街上经常看到用枪挑着胡乱包扎的包袱匆匆行走的联军士兵。对于他们,北京真是个美妙的所在。当然,进京后的联军并非没有遭遇激烈的抵抗。日军在十九日晚就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王公大臣府邸不必讲了,联军进入北京后的洗劫,除掉民间的商铺钱庄,甚至公开打起了户部银库的主意。干这件事的是日本人,他们毕竟是联军中唯一的亚洲人,日军的情报工作显然比其他国家的侵略军更为仔细,他们在入城后立即派出一支百余人的部队,押着十余辆准备好的大车,直扑户部,这儿本属俄军的占领区,但日本人可不管这个,他们知道,尽管有甲午之败,满清朝廷银两最集中的地方还应当是户部。这支专门的抢劫队意外地遭到了先到的显然目的相同的不知名的武装的袭击,日军猝不及防下死伤惨重——强盗们的情报显然出了纰漏,他们认为北京城有组织的抵抗已经结束,北京已经是一个被剥去了衣衫的娘们,任人凌辱了。没想到这儿还有抵抗者,日军在户部银库前被枪击死亡约四十人,狭窄的胡同无法有效躲避,剩余的随即遭到严厉果决的白刃冲击,日军顿时崩溃,活着的拼命溃逃,但胡同的另一头被人堵上了,迎面又是一阵猛烈而准确的排枪。大约有八十名日军官兵“战死”,剩余的在投降后被杀。这是联军进入北京后遭遇的最大伤亡。等联军部队闻讯赶来增援时——最早到达的是俄军部队,他们抓了一个向导,匆匆赶来后已是满地尸体,连衣服都被剥掉了。并非没有抵抗,在四九城颇有名声的大刀王五在他开设的“顺源镖局”门前,挥舞着据说有一百余斤的青龙偃月刀冲向了洋兵们,但一阵排枪后,身负武功的王五倒在了血泊中,再次证明了义和团刀枪不入的神话不过是鬼话。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河北沧州人。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大刀王五。1898年曾计划搭救在戊戌变法中身陷囹圄的谭嗣同。这些惨剧,恩铭与王崇烈并不清楚。但他俩带来的消息却激怒了蒙山军的指挥官们,“司令,洋鬼子禽兽不如,枉费我们如此的精力,不如宰了这帮狗东西,给京师的百姓报仇!”冯仑听的大怒。“万万不可。”荣禄叫道。“不要冲动。我们手里的俘虏并未参与京师暴行。其次,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军人的荣誉。要报仇,但不是去杀手无寸铁的俘虏,等我们强大了,在战场上打败他们,也让他们尝尝亡国之苦!”龙谦站起来,拦住了一帮气愤填膺的部下,“鲁山,你负责看好俘虏,不要出现任何我不希望看到的事!”“是。”鲁山阴着脸答应一声。龙谦转而对荣禄说,“大人,京师的事我们暂时管不了。报仇雪恨也是以后的事。洋人既然如此禽兽不如,卑职实在是担心圣驾的安危。卑职以为,带着伤号和俘虏走不快,不如我们分批走,先由卑职率领麾下骑兵,尽快赶至太后身边。”“你说的是。圣驾出德胜门而北,咱们往居庸关方向赶过去,应当可以追上。”荣禄看向龙谦的目光满是欣赏了,“你这就出发,老夫随后赶过去。”荣禄自忖没有能力纵马狂奔了。上部第二卷血火北京第三章太原慈禧的故事以现代科学的观点,人的性格自然受遗传的某种决定,但其形成与自身的成长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后者往往重于前者。因此,假如你知悉某人成长,特别是其童年和青年成长的过程,那么,你只要稍许留心,便能把握其性格的特征,便能更轻易地赢得其信任。慈禧是满族人,姓叶赫那拉,小名兰儿。其父惠征,曾为徽宁太广道。兰儿自幼跟随父母生活在江南,江南的青山绿水熏染了这个北方女孩子少有的妩媚柔情。她小时候便表现出聪慧的特征,在音乐上流露出不俗的素质——南方软绵绵的小曲,只要听一遍就可以哼唱出来,加上其天生丽质,其父母便有“红颜薄命”之忧了。满族的女孩子是要接受秀女遴选的,这是满洲奴隶制的残余。即使是满族人,也不认为将女儿送入皇宫便是幸福的归宿,他们知道,偌大的皇宫,没有几个秀女能真正得到皇帝的宠爱。宫深如大海,秀女如浮萍,入宫的女孩子多是悲剧结局。但兰儿还是被选中了,她走入皇宫的那一刻,便是改变历史的开始。当时的皇帝叫奕拧,年号为咸丰,是道光帝第四子,咸丰帝即位的前两年,是勤奋的皇帝——其实满洲皇帝比起前朝那些汉族皇帝来,勤政是其主要的特点,即使是带有对异族统治不满的汉族文人也难以否定这点。“上诞膺天命,四方多事,旰食宵衣。每日披览奏章,引对臣工,指使周详。军兴以来,所授机宜,无不惬当。建元之初,诏免天下钱粮千有余万……或述志以示延臣,或手诏以褒直谏……饬内外大臣保举人才,不拘资格,一秉大公……”完全是好皇帝的标准模板。但咸丰只坚持了两年,便选择了逃避——洪杨乱起,西方列强渐次入侵,咸丰实在是对祖宗留给他的江山感到失望了,“咸丰季年,天下糜烂,几乎不可收拾。故文宗以醇酒妇人自戕。”《清稗类抄》竟然说皇帝以美酒美女自戕——这似乎太过了。好色之心皆有,中国的皇帝却是天下最容易满足要求的男人。咸丰的好色成就了兰儿。或许擅长吴歌,喜欢穿汉家服饰,说着带有江南韵味的汉话的兰儿迷住了躲在圆明园中被政局搞的焦头烂额的皇帝,兰儿怀上了皇帝的龙种!那年兰儿二十二岁。兰儿所生的男孩,是咸丰帝唯一的儿子,皇帝自然喜欢异常。母凭子贵,兰儿的地位也直线上升,从懿贵人而懿妃,再升至懿贵妃。皇帝是最滥情的一类人,咸丰对兰儿的宠幸很快就转移到了他人身上,失宠的兰儿没有消失对生活的渴望,而是刻苦练习书画和作文,达到了可以代替咸丰批阅奏章的水平,以期引起皇帝的注意,但没有用。从那时起,这个对皇帝心怀怨恨的美丽女人开始显示出惊人的毒辣和褊狭,伺机报复且毫不手软的性格贯穿了她的大半生。一部叫《十叶野闻》的野史讲,“那拉氏久居园中,且无宠,因习书画以自娱,故后能草书,又能画兰竹,皆此失宠时之成绩也……有吴中女人不得幸,退居某内侍房,那拉后游园偶遇之,斥为内侍匿小脚女人,立命缚之,且命与内侍对缚。二人俱极口呼冤,言此皇上之命许入也,今因退值,暂憩此房,二人并无感情。且不知此女子姓名也。那拉后不允,强指为外间妇女阑入,有违禁令。时左右俱那拉后心腹,更无人传达与帝处。那拉后乃使其党裸女子而挞之,丑辱万状,女子求死不得,既乃缚之于柱,以示大众。复恐文宗驾至究问,故名饮以冰水,遂绝,私掩埋之以灭迹也。”我们姑且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一个无辜的女孩子就这样被慈禧折磨死了。这样的例子在历朝历代的皇宫不断上演着,所以,皇宫在其威严和美丽的外表下,包藏着是人间至惨的现状。但故事的导演是一个女人,并不是无情的皇帝,就必须相信历史告诉我们的现实,慈禧是个极端残忍,心胸狭窄的女人。为什么杀死这个女人,作者相信慈禧其实是相信这个女子是无辜的,但因为她的小脚,或者美丽,被慈禧找个理由干掉了。为什么慈禧痛恨女子的小脚,据说是咸丰喜欢汉族女子的小脚,圆明园中便有“四春”——四个美貌的汉女,其中甚至有妓女,她们夺走了咸丰对慈禧的宠爱,那四春是动不了的,慈禧完全可能将怒火发在了无辜的宫女身上。慈禧仗着自己生育了唯一的皇子,借势弄权也引起了大臣的警惕。为此,咸丰的心腹大臣肃顺曾想皇帝建议,效仿汉武帝处置钩弋夫人的前例,“杀母而留其子”,但咸丰处理家事与处理国事一样优柔寡断,等他终于意识到肃顺建议的正确性时,自己病的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咸丰被选为道光帝的继承人完全是历史的偶然。在道光帝的九个儿子中,继位呼声最高的是老六奕訢,就是后来著名的恭亲王。奕訢才思敏捷,才具开阔,勤于国事。有贤王之称。为什么道光帝选择了才具平平,体质也不那么健康的老四呢,据说是因为几件小事:在南苑打猎时,老四什么也没打着,在道光的责问下,老四搪塞道:正值春天,鸟兽繁育,颇不忍心杀生。这个说辞竟然让道光帝大为感动,认为老四有帝王最美好的品德:仁心。还有一件事,说道光晚年时,曾将老四和老六叫到面前,就国事亲加垂询。奕訢知无不言,侃侃而谈。但咸丰则伏地流涕,对父皇的垂老表示出深切的关心和痛心。这番表演令道光帝深为满意,遂确定了咸丰的太子身份。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咸丰帝在热河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斋病故。据说,咸丰在临死前,出于对慈禧的巨大戒心,曾给皇后慈安留下一道防范慈禧的密诏,明确赋予了慈安这样一个权力:一但发现懿贵妃“失行昭彰”,皇后即可“召集延臣,将密旨宣示,立即赐死,以杜后患。”自认为对后事有所安排的咸丰不知道,他的顾命大臣们也不知道,慈禧是知道这份密诏的。不仅如此,她还知道另一道密旨:为防止慈禧垂帘听政,任命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六岁的小皇帝行使帝国的统治权力。慈禧哪里能咽得下这口气?咸丰一死,慈禧便断然发动了决定大清帝国未来走向的“辛酉政变”,联合颇具韬略的“鬼子六”奕訢,将八位顾命大臣或押至菜市口砍了脑袋,或革职回家。这个过程,几乎可以囊括宫廷政变的所有要素:指鹿为马,篡改真相,利益联盟,蓄意陷害,残酷谋杀……那年,慈禧年仅二十七岁。这件事的另一个主角就是恭亲王奕訢。相信奕訢并非不了解寡嫂的政治手腕和野心,但出于对失去皇位的怨恨,奕訢还是断然与慈禧结盟了。如果没有奕訢的帮助,慈禧绝对不会实现政变的成功。奕訢帮助慈禧度过了她生命中最艰难、最危急的时刻。入主军机处当上了议政王的奕訢也没有过了多久的好日子,慈禧绝对不能容忍奕訢对朝政的把持,她耐心地等到了机会,借中法之战,议和失策,慈禧毫不犹豫地借皇帝的手将鬼子六赶出朝廷,不过没有赶尽杀绝,世袭罔替的亲王王冠还在,亲王的俸禄也照拿,不过双王俸禄是没有了,回家去养老吧。至此,慈禧掌控了大清的最高权力。如果说慈禧的性格只是猜忌和冷酷,那未免过于脸谱化了。慈禧的另一面是报恩。一般而言,报仇心切的人对报恩同样看得重。这方面,有一个看上去更暖色调一些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吴棠,故事开始时是清河县令。吴棠的朋友父亲病故,护送灵柩的船只经过清河,吴棠念及故交,派人送去三百两纹银表示慰问。执行完任务的仆人回来一禀告,吴棠才发现银子送错了地方,三百两白银竟然给了另一条船,那也是一条挂着白布的丧船。吴棠气得要死,将那个不会办事的仆人臭骂不止。一个幕僚解劝道,事已至此,银子肯定是要不回来了,听说那条船上有两个满洲秀女,是去北京参加选秀的,万一她们成为宫中贵人,大人这事不就做对了吗?吴棠一听,立即取了三百两银子,亲自跑到码头给朋友送去,而自己则到那条错收重礼的船上去吊唁。吴棠这边惊叹女孩子的美丽,而深为感动的姐姐对妹妹说,咱二人若他日得志,千万不要忘了这个好官。俗话说,老爷死了没人问,太太死了压断街。人情冷暖本来就是这样,但这位素昧平生的县令大人竟然如此仗义,让身处困境的兰儿死死地记住了吴棠。后来,吴棠自然平步青云,扶摇直上,官至四川总督。尽管不断有人弹劾吴棠索礼受贿,横行霸道,但所有的折子都过不了慈禧那一关,吴棠一直逍遥自在地当着他的大官,直到死,没有任何的风波降落在这个幸运的人身上。假如知道慈禧的故事,在慈禧身上投机难道不是野心家的最爱吗?这段文字是原稿中的,现在作为饭后谈资献给书友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