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2 / 2)

骗枭 冯精志 2770 字 1个月前

他知道他这番话第二天要见诸报端。之所以这般说,是要用报纸来压卞梦龙不变卦。中国自古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谚,卞梦龙喊了几声“建”,那到了报纸上,分量就又不一样了。同时,他也要拱拱“眼通天”的头。说这个小记者是蛊惑,他要不服气就跳出来反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舆论的力量就是这么大,那么,全上海都得盯着这幢房子,这么一来,一俟它建成,去欣赏它的人会更多,他这个英伦的三流设计师便会真正成“眼通天”所说的“英国名建筑师”了。

果然,第二天一早,有的报纸用较大篇幅登了昨日卞梦龙与约翰共同表示要继续建楼的允诺,标题是《让全大上海的人等着瞧》。有的报纸的标题是《是藏娇娃还是卧老翁》,记述了男仆的一番辩白。有一家报纸以《发妻怒拒名旦占巢》为题,记述了“卞某之发妻泼醋”经过,并用女人的嘴说,一俟那房子建成,如若那“越剧名旦”胆敢染指,“将车裂之,唾沫淹之,脂粉糊于其脸之”云云。煞是热闹。

转日,“眼通天”出来反击了。他以《吾不怕洋建筑师诬吾蛊惑》为题,说洋建筑师“密斯脱约翰某君宋大人先生”不了解实情便妄信“大兴钱庄老板之老太爷”一说,并说说他了解的情况,“越剧名旦”实有其人,她于日前曾到某医院做了妇科检查,确信所怀确系男孩,“于是乎,卞·菖·菖便更加紧为将临人世的野公子建一披金戴银之洋楼”云云。

这些消息从不同侧面烘托了那座正在案头上的洋楼。约翰挺高兴,也很坦然,他抓紧时间设计它。而一想到它日后会因今日事而受万人瞩目时,进度便又加快了。

建筑渲染图出来了,很漂亮。从设计要求看,凡哥特式的建筑,越大越出效果。在欧洲,哥特式建筑多是教堂、画廊,而这种风格体现在住宅上倒不是十分相称。在这幅渲染图上,约翰注重把握比例,倒也小中见大,使三层的住宅楼显得颇有古典气势。

图完成了,还没待给卞梦龙看,一个穿着花衬衫,蹬着白皮鞋,吹了只阿飞头的人径直闯到汇丰找到了约翰。

“阿拉就是眼通天记者。”这小子用拇指挑挑胸口自报山门后说,“阿拉不怕洋大人。侬对记者發表谈话说阿拉那篇《洋楼藏娇》系什么‘蛊惑’,阿拉就是要蛊惑。有胆量的话,把侬的建筑渲染图交给阿拉,阿拉把它在报纸上發表。无胆量把图交来,那阿拉也让侬洋大人的怯懦见诸报端。侬同意伐?”

依约翰平日的脾气,能一脚把这小阿飞踢出办公室。转念一想,这等报纸的烂记者不过是要寻衅生事,招摇过市,以扩报纸的发行量,又何苦跟他认真,不妨利用这阿飞记者一下,以扩大汇丰和自己的影响。他笑了笑,拉开抽屉,把一卷图抽出,徐徐展开接着鈎了鈎指头,唤那眼通天将头凑上前缓缓说道:

“你不就是为博个骂名为创创记者牌子吗?好,我助你一臂之力。这张图看清楚没有?三层,很气派。他卞梦龙要‘藏娇’的话又何必这么大动土木,随便找个好一些的石库门住宅就足以安置所谓‘越剧名旦’了。当然,如果确有此人的话。所以,我说你是‘蛊惑’,好在卞梦龙也并没因你在报眼上放了个臭屁就毁了与我们汇丰的合同,所以,事到如今,这张图你要愿拿就拿走。發表之后只能为我的汇丰的房地产业做免费广告。拿去吧。”

“侬倒不傻呀。”眼通天反倒犹豫了。

“制完版后把原图给我退回来。”约翰又叮了一句。

“让阿拉报纸给侬做免费广告?”

“只要你愿意。我并没强迫你。”

“你们洋人可真会占中国人的便宜。”

“但也能帮助贵报扩大发行嘛。”

“也是。”眼通天把图匆匆卷好,转身走了。

第二天这张图便發表了,同时附了篇说明性文字,说自从本报發表名记者眼通天披露“洋楼藏娇”的文章后,舆论大哗。为进一步满足读者胃口之需求,名记者眼通天深入洋人腹地,凭三寸不烂之舌及灵通活络之脑,巧为周旋,巧施计谋,巧展身手,迫使英国名建筑师交出此图。据估计,楼成后,“越剧名旦”住二层,卞氏野公子及保姆、奶妈、厨娘住三层,一层俱为卞氏用高价聘来的保镖所用云云。

无疑,建筑渲染图的發表又引起了一番街谈巷议。

使约翰深感满意的是,那几天来,找他要求建花园洋楼的中国富人络绎不绝。有人直截了当地提出要建“哥哥”式的,还有人提出要建“姐姐”式的。这显然是把“哥特式”听拧了,而又以讹传讹所致。

上海的住房条件很差。在这个密集的区域中,即使是有钱人也多住里弄住宅。里弄住宅的底子是低层院落,密集,但独门独户,多由三合院演变而成。太平天国时期,江南地主逃入租界避难的人骤增,里弄式房屋进一步发展,以至逐渐出现了砖木结构的石库门住宅。在这种环境中,一般富人即使看着外国人的花园洋房眼热,但自家的房子已被空间所限,很难改善。欧战以前,租界内的洋人还不是太阔,居住建筑一般是四坡顶的简单洋房。后随着他们势力范围的扩大,财富的增加,才修建了不少花园洋房。中国富人中有仿花园洋房的倾向。里弄中的三合院演变为三间两厢二层联立式或以双间一厢为代表的新式石库门住宅;住宅中增加了衞生设备,降低或取消围墙,平面变化较多,立面仿西式等等。这种所谓新式里弄已很难看出与中国传统低层院落住宅的联系,但与真正的洋楼相比,又差着很大的档次。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卞梦龙那幢英国摄政时期风格的洋楼在上海富人住宅中成了出头鸟,一点都不奇怪。它引起的震动之大,也不足为奇。上海欧战时期所建的花园洋房多为法国文艺复兴式的,余为仿古典式、乡村别墅式、西班牙式、混合式以至现代建筑式。约翰还是看到了这个趋势,独树一帜地来了道地道的英国菜,纯古典风格,纯哥特路子。无怪乎,那些前来找约翰要求建房的上海富人中,有的干脆点名要建“卞式”住宅。

“卞式”洋楼已成了一绝,第二幢“卞式”又闹得满城风雨,它的建筑渲染图的發表更是推波助澜。约翰在一夜之间成了“名建筑师”。

这幢房子的修建成了汇丰银行的一个永久性广告。在破土动工时还搞了个小仪式。

那日晴空万里。在徐家汇左近的一块空地上,一个汇丰的董事级人物挖了第一锹土后,摩挲了一阵英国老年绅士特有的红润的面膛,向四下拍了拍巴掌,带起了周围的一片掌声。挂着红绶带的英国建筑师约翰也轻拍了几下手。

他向四周看了看,卞梦龙一家在一群财主间谈笑风生,那个扎黑领结的男仆也笑嘻嘻地混迹其间。看来这一家人并没因建房引出的“越剧名旦”风波而解体,甚至一个多嘴多舌的男仆也没被辞退。哎?怎么那个阿飞记者眼通天也在人群中,他倒没像别的记者那样又问又记,而是双手抱在胸前,挂着讥讽的微笑看着这一幕。

约翰多少猜到了,这场围绕建第二幢洋楼而掀起的舆论是卞梦龙一手制造的。至于他为什么要搞这手,无非是要扩大影响,给大兴钱庄壮壮后天之气。而更深一层,约翰不愿多想。下一步肯定有人要吃亏,但不会是汇丰。保住汇丰赚而不亏,剩下的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尔虞我诈了。

约翰大面上的确没猜错,只有一点他不可能知道,即那个眼通天是卞梦龙的同窗挚友沈知祥。他在杭州教西洋画,为上海的几家报纸兼着业余美编及特约美术记者。前些日子,卞梦龙把他从杭州请来,与他商量了一个通宵,考虑了各方面的利弊,安排了种种细节,然后授意他以“眼通天”的名闹了这么一出事。甚至连“眼通天”这个名都是卞梦龙亲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