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所负使命,本官自会传于圣听。”乔行简道,“待我朝准备妥当,定与使者商议这军机大事。”
“好说、好说!”赵诚道,“从明日起我就会畅游这临安城,小王只盼贵国朝廷能商量个方略来。要知道,女真已是强弩之末,内政不修,内无良臣,外无精兵,被灭已在朝夕之间。若是淮水以北及潼关以西,被我蒙古据为己有。贵国若是后悔,怕是来不及了。”
“国王此言怕是危言耸听了此吧?”乔行简置疑道,“贵国若是凭一己之力亡金,国王又何必亲来这临安府?”
乔行简并非不相信蒙古的军力,他这话只是故意试探。赵诚当作没听出来:“乔大人身处朝堂之上,恐怕对边关以外的军情了解甚少。如今,金国的精兵只剩下汴京城内地四万,另有完颜合达、移剌蒲阿率领的十多万兵马,骑军甚少。余者虽众,然怯兵耳。小王出发时,蒙古军正猛攻凤翔,我蒙古大汗又亲率中军攻潼关,只要潼关被克,金国关河防线将失去其最可依赖之屏障,届时我蒙古军直捣汴梁指日可待也。”
“潼关被克?”乔行简微微一笑,“本官虽乃一文臣,但也曾治军。那潼关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贵国之骑军虽号称天下第一,攻潼关不止一次了吧?然可曾攻破过?”
“若是弃之不攻,从贵国汉中过境,让那雄关形同虚设呢?”赵诚反问道。
乔行简想都没想道:“不行!”
“那如何才行个方便呢?”赵诚试探道。
“本官看不出我朝会放行蒙军入汉中之举。”乔行简道。
从汉中借道,本是成吉思汗留下的方略,但迄今未止,窝阔台却没有遵循这一方略,却是想经山东从宋国淮东借道攻入金国后方,因为在窝阔台当时看来,攻潼关真的指日可待。就在赵诚使宋的路上。蒙古骁将速不台欲从潼关西南山区攻入河南,在倒回谷又被完颜陈和尚率领的忠孝军打败,这是速不台平生少有的大败仗,窝阔台对此大怒,扬言要惩处速不台,拖雷求情才从轻发落,将速不台招至自己帐下。
所以,赵诚又问:“那么从淮东借道呢?”
乔行简不想明确地回答。因为正式谈判还没开始,他已经得知赵诚的来意,遂道:“此事自会议论,国王还是暂且等待数日。”
乔行简刚离开,赵诚就觉得自己难得来一趟,便带着刘翼及徐不放等二十位护衞入城游玩。
当天夜里,皇宫深处,大宋皇帝赵昀正和朝中重臣们谈论贺兰国王之事。苟梦玉因为全权负责接洽事宜,因而也有资格在其中获得一个座位。这裏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今天聚集在此的是史弥远、薛极、郑清之、乔行简等等这样的朝中大佬,平时苟梦玉哪里有机会在这个场合出现?
“回官家,那贺兰国王今日午后。带从人去了礼部贡院所在观桥附近书铺,走遍了每一家书铺,共采买书册一千八百多册。然后天色已晚,就回馆驿了。”负责接待赵诚的苟梦玉恭敬地回道。
“哦?”皇帝赵昀大吃了一惊。“真是怪事。寻常外使来我临安通常都是先去逛朝天门外的清河坊,那里珠玉珍异及花果时新、海鲜野味、奇器,天下所无者,悉集于此。这贺兰国王倒是让人刮目相看啊。”
“那贺兰国王都买下了什么书?”史弥远道。
“说来也是奇特,买书地其时是国王身边的从人,副使刘翼。此人乃中原浑源人士,少时即在中原颇有文声,为贺兰国王心腹左右。刘副使说买什么书。贺兰国王只管命人付钱,并命从人见书即买,从不计较其中好坏高下与否。”苟梦玉道。
“终究是番外之人,岂可知书中真义?”众大臣们轻笑道。
“贺兰国王自己就没有相中的书?”史弥远又问道。
“回丞相,贺兰国王倒是相中了三本书,并大赞‘好书、好书,不虚此行矣’!”苟梦玉道。
赵昀好奇地问道:“苟卿,贺兰国王到底相中了何书?”
“回官家!”苟梦玉道。“其一为沈括所作之《梦溪笔谈》。此书包罗万象,却并非圣人之学;二为嘉泰年间董煟所作之《救荒活民书》。当年宁宗皇帝曾御览;三为绍兴年间于潜县令楼俦所作之《耕织图》,高宗皇帝曾召见于他,并将其《耕织图》宣示后宫,书姓名屏间,一时朝野传诵几遍。”
苟梦玉说完,皇帝赵昀与大臣们面面相觑。
“哼,他不过粗通文墨之辈,就以为我大宋朝只有这三本好书吗?也不怕我朝士人耻笑。”郑清之讽道。
“外蕃之人终究是外蕃之人,本就是茹毛饮血残忍好杀之徒,不知书不知礼,倒也不太令人意外。”史弥远抚着胡须,微微笑道,“倒是后两本书却也是实用之学,看来这贺兰国王倒是个妙人。”
“只学术用,却不知文道本源,终沦为小道,这恐怕有些舍本逐末了。”乔行简道,“我朝先贤朱熹朱太师曾集注《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发挥诸圣贤蕴奥,明性理以辨名教,集古今之大成,直追先圣也。那贺兰国王怕是乱翻书吧?”
朱熹生前不招人喜欢,死后却是享尽荣耀,赵昀即位后不久就发现原来朱熹是个好家伙,既赠太师又追封国公。只可惜,朱熹生前所书却被斥为“伪学之禁”,还有人上书乞斩朱熹,朱熹恐怕想不到自己死后还会有如此风光之时。
史弥远等人均点头称是。
赵昀见正副宰相们都这么说,也中也很是得意,朱熹所集注之学也正是他所大加提倡地。赵昀道:“朕若是见到贺兰国王,朕就赐他朱子之《四书集注》,让他这个外蕃之人也能沾些我大宋地文华。”
“官家圣明!”史弥远等人俱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