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瑶最喜欢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准备年中食物的时候。临近过年的那几天她们总是特别的忙,炖肉、做麻花、做铁狮子头、还有饹馇、炸鱼、肉茄盒子,这些都是为了过年的准备。
和每年一样,今年的麻花面仍旧是由杨怡和面,和面是有技巧的,如果面活不好,那就什么东西都做不好了。麻花面中要放花生油、红糖,面要活成硬面,这样才能筋道。而做油饼的面则是稀的,要放酵母粉、鸡蛋,而且稀释的程度是关键,如果太稀就会在放入油锅的时候饼不能发起来,甚至会溅起油点。那最终饭桌上的完美呈现,都是杨怡几十年的经验和技巧使然,当然为了让孩子们能掌握这些生存技能,每次做这些技巧的活,杨怡总是会让她们在身边看着,然后把所有的要点都告诉她们,慢慢的也会找机会让她们自己尝试。毕竟唯有自己动手实践,才能真的让理论知识转化成生产力,这是她多年学习总结的经验。她希望自己的孩子掌握生存的技能,这样无论将来是什么样子,她们的这点手艺至少能让她们有饭吃,这是她最初的想法。不过这个小举动在无形中为杨怡夫妻两个带来了另一点好处,就是几个孩子总是可以在自己忙碌的时候为两个人准备好饭菜。
“好好看着,面和油要成比例,一般三瓢面要放两小勺的花生油,然后放两勺的红糖,水一定要是温水,这样才能让这些更好的混合在一起。”杨怡一边熟练的做着这些,一边给孩子们讲述着要点。活好的面做成面食有一个很重要的过程就是醒面,这也是杨怡最看重的过程。面活好以后要在面盆上面再放上一个盆,然后再盖上绵大衣,放到炕头附近温度适宜的地方,让它们的内部在发生自然的融合,但是炕头的温度却不能太高,否则会让面被烤的程度太过。这是专属于农村的,特有的醒面方式。在这个面醒着的过程中,另一边便可以活着炸油饼的面了,时间对于她们来说,在这个阶段尤其宝贵,她们必须学会在一个时间段,让两个事情能够同时进行。
麻花面醒好的时候,就会被端上面板了,她们熟练的分着工,杨怡负责切面,然后几个孩子负责拧麻花。那长方条的小面团在面板上被滚成长长的圆条,然后一头拿在左右,右手就一圈又一圈的朝着一个方向搓弄着,直到那面条拎起来的时候,就能自动靠着反方向的力的作用拧在一起。然后再对拧在一起的两条重复同样的动作,再次拧卷,一般拧两次左右,就可以将顶部用力黏贴在一端,一个漂亮的小麻花就做好了。
随着孩子们的逐渐长大,杨怡也已经逐渐让孩子们去接触这些本来只有自己能做的活儿了,一来是为了教给她们技巧,她总是不能给她们做一辈子的饭的,二来也能让自己的重担减轻一点,随着多年的体力劳动,她的身体已经大不如年轻的时候了。李长青很少参与关于做饭的活,他唯一会做的饭就是煮面条,唯一能帮上忙的就是烧火。当锅中的炉火将温度传递到那油中,在那热乎的花生油中,这些美味的食物便自此诞生。根据各种食材的不同,它们需要的温度也各不相通:肉茄盒子需要小火慢煎,麻花也需要小火,但是油饼却需要大火,这样油饼放进锅中就能膨胀,翻个跟头就能起锅。在杨怡各种不同的要求下,李长青必须小心翼翼的调整着火候,因为稍微不小心火候控制不当,杨怡这些年逐渐变坏的脾气就开始爆发了。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李长青终于还清了那像大山一样压的他喘不过气的债务。当然,这也让他们掏空了自己的家底。如果按照农村人传统的活法,让几个孩子上完小学或者初中就去打工赚钱,然后嫁人生子,李长青也就不用太劳累了。可是按照杨怡的想法,她是一定要把四个孩子送入大学的。大学的开销可就不是一笔小数目了,李长青听说光学费每年就要上万,而且还要好几年,再加上生活费什么的,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况且,他有四个孩子要攻读。本来上学就没怎么学习的他根本认识不到上大学到底有什么意义,但是杨怡经常在自己的耳边唠叨,只有上学才能让孩子们摆脱这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累,摆脱女人“锅台转”的命运,去外面的世界看看。想到这些的时候,李长青的神经再次绷紧了,他不敢放松了。杨怡仍然努力的多为孩子们攒钱,不过即使如此,过年的时候,她仍然很慷慨的准备尽可能丰富的菜肴。家里所有的人都辛苦了一年了,美好的未来需要现在辛苦的积攒,但是偶尔的,只是偶尔的,他们也应该有属于他们眼前的好生活。
过年是一个讲究,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除夕夜晚、大年初一、正月初五的破五、正月十五的元宵节、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一直到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这个年味才算正式的过完了。杨怡在每个这样的大日子都会准备一桌十六道大菜的菜肴。两盘肥肉、一道红烧鱼、一盘鸡、一盘片瘦肉、一盆炸铬渣、一道酸菜粉条、一盘桃子罐头,这八道菜几乎是每个节的标配。剩下的八道菜,都会按照当年的情况,按照孩子们和李长青的“点餐”去准备。比如肉炒木耳、肉炒蘑菇、肉炒腐竹、凉拌黄瓜等等,只要是能在集市上买到的东西,杨怡都会慷慨的准备。而贯穿着整个正月里,伙食基本都不会差,至少每顿都能有肉。他们努力的过活,也偶尔的享受一下生活。(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