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美国观察团报告和戴季良入川(1 / 2)

我是军阀Ⅱ caler 1847 字 2个月前

精于欧洲大陆均衡政策的丘吉尔把苏联拖入战争,固然使得英国在本土及中东地区的压力大减,但无疑打乱了美国利用这次世界大战成为唯一赢家的算盘。

一心想奠定世界霸权的美国罗斯福政府就不得不加紧压迫日本方面,以此诱使或者干脆说迫使日本军方主动挑起太平洋战争,以此拿到加入世界大战、获取战后红利的入场券。

然而战争是有风险的,即使那些相信美国一定能依靠己方的工业实力获得最后胜利的幕后策划者们也认为日军在开战之初可能势不可挡。

因此,为了美国有足够的时间从和平转入战时,就必须有人能拖住日军的脚步。

那谁可以替美国拖住日本呢?苏联显然是不可能了,先赢后输的斯大林在外满洲能保持现有的手势已经很不容易了。

至于英国和他的小弟澳新,也被中东的德军牢牢吸引,一时无力分心。

而法国印度支那殖民当局也根本没有实力应对日本的入侵,得不到本国维希政权支持的他们甚至不得不和日本合作,以表面维持自己的统治。

算来算去,也只有跟日本鏖战了近五年的中国可以替美国分担部分压力了。

为了考察中国能在多少程度上帮助美国牵住日本,1941年5月,美国政府派出以陆军中校范·亨登堡为首的军事观察团抵达中国。

对于美国政府军事观察团的到来,贵阳政府错误的判断这是美国进一步加大对华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力度的先兆。

为此,贵阳政府作出了令人啼笑皆非的安排。

军事观察团随员阿尔·希马特少校为此记录道:“国民政府的部队事实上是一群装备了老旧淘汰武器的乞丐,从最精锐的中央师,到普通的地方民团(注:类似于国民警衞队的部队)都穿的破破烂烂的,一副营养不良的样子,以如此的精神面貌,很难相信他们曾经抵抗日本人的进攻达数年之久。”

另一名军事观察员博德·洛克上尉也记录道:据我的了解,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十分孱弱。

尽管这个政府拥有数百个师的部队,但每个师的兵力最多的不过6000多人,少的甚至只有3~4000,与薄弱的兵力相比,各个师的武器装备就更加显得不足。

其师一级基本上没有大炮,迫击炮的数量也很少,机关枪通常只有70~100挺左右,步枪只能满足半数人的需要,弹药更是奇缺,通常每个士兵只有30~50发子弹和一两枚手榴弹。

更为让我担心的是,国民政府的部队似乎不进行必要的训练,难怪有传闻说日军一个拥有少量火炮的团,可以轻而易举的击败国民政府由数个师编成的一个军。

考察国民政府经济情况的财政部官员,安德森博士也向华盛顿报告道:“通过我与美国驻华使领馆、在华美商、美国在华传教士、中国留美学生团体、中国南方经济界的交谈。”

我不得不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英美都已经对国民政府提供了一定的担保贷款,但事实上国民政府的财政还是已经破产了,只能通过滥发纸币和从可怜的农民处大量征收实物税,来维持政府开销和军队的所需。

我个人认为,要维持目前这个中国政府,美国政府必须立刻注入至少5~10亿美金的资金。”

美国驻华使馆商务参赞罗德里安也题写报告道:“目前国民政府的统治区只有云贵两省比较完整,其余如湖南、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广东、广西等不是被日军占领了部分,就是掌握在地方势力手中。

其中还是少数地区在共产党控制之下,因此,市场受到人为分割、商品流通陷入瘫痪,进而导致物价飞涨,只有鸦片等才是最坚挺的有价物。

国民政府中的某些高级官员并不愿意,承担其职务应有的工作反而乐衷于走私获利,在他们的带动下,投机商贩大肆获利与各种企业的破产倒闭,成为鲜明对照军队中的高级军官也极度腐化。

在前方痛苦不堪的情况下,贵阳、昆明、长沙等地色情业却极度猖獗。”

得出了国民党军队并不能给予美国多少实质性的帮助的结论之后,美国军事观察团在国民政府哀怨的眼神下继续北上,于是年8月抵达兰州。

对于美国人的到来,戴季良显然是有预料的,因此,他很爽快的答应了美国领事关于军事观察团要求走访西北军各部的要求,只是限制美国观察团前往蒙边地区,至于其余部队包括东北军、晋军在内一律对美国人开放。

因此,阿尔·希马特少校错愕的发现:“这支被称为西北军的中国地方部队(注:也有人称为军阀戴的部队)是一支士气高昂、面貌严整的武装力量,其从穿着到装备,无不显示出一种真正军人的风姿,以至于我错误的认为这才是中国的政府军。”

博德·洛克上尉则在报告中写得:“由于西北上层的合作,我们得以完全的了解了这支部队的实力。

虽然这支部队的主要构成只有40个步兵师(注:据说在与苏联交界的蒙古边境还拥有近20个师的兵力,但对方却限制我们前往探查。因此,我们只能简单的将其排除在外)和几支骑兵部队,但每个步兵师都有1.8万人的编制。

仅此而言,已经完全压倒了南方国民政府的全部力量更让我惊喜的是,这支部队装备的火炮的数量不少。

虽不能跟欧洲军队相比,但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巴西、阿根廷军队的程度,而且在集团军这一层次甚至有独立的炮兵旅和重炮团,就火力上而言,已经丝毫不逊于我们所了解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