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炮成本如此之大,用来装备师、团两级也不甚合适,还是作为专门的战防炮生产吧。你明天打一个报告到军务局,让韩光琦拨出两条生产线的费用来,同时对原有37mm战防炮生产线的改造也要搞一个合理过渡的规划。”
“同时上马两条生产线?”
如此急迫不能不使周濂感到吃惊,正当他想向戴季良问个明白的时候,周让泉忽然想起什么,于是会意的问道。
“钧座,可是为了三号工程?”
戴季良看了周濂一眼,知道他是变着法子在向老东家传递着某种信息,不过戴季良并不怕张学良和在场的军委会委员随意外传,所以直截了当的承认下来:“没错,多出来的那条生产线确实是用于生产三号战车的战车炮。”
说到这,戴季良告诫周濂:“让泉兄,你不要以为有了多用途的57炮就万事大吉了,火炮局还要盯紧世界潮流,看清楚欧洲战场上的新武器使用,咱们虽说一时半会无法追上人家,但也要知道人家有什么依仗,咱们还好追上去,不至太过落后。”
张学良附和道:“钧座所言甚至,以前咱们没有基础,只能买洋鬼子的二手货,如今有能力,不说马上追上人家,至少也得跟紧了,以免落后太多。”
张学良指示道:“听说德国正在开展更大口径的战车炮生产,火炮局也不能固步自封,也要做好75mm战车炮研制的前期准备,将来我们不但要造75mm战车炮,还要造90mm战车炮,更要造107mm的战车炮。”
戴季良意外的看了张学良一眼,不知道他这番高调的指示有何用心,不过戴季良相信周濂是个聪明人,应该不敢轻易倒向老东家一方,因此,就没有打断张学良的训话,算是给了这个名义上的副手一个面子。
等张学良的话说完了,戴季良才发问道:“刚刚张副总司令提到90mm战车炮的研制,这当然是未来预期,不过90mm轻榴弹炮的研制已经进行了有一段时日了,如今进展到了哪一步了,什么时候可以装备第一线的部队?”
90mm轻榴弹炮?还在用着西北军指缝间漏出来的少量75山野炮、82迫击炮的各路地方武装的代表们当即提起了精神,全神贯注的倾听着周让泉的回答,甚至刚刚讨论57炮的声浪也在不经意间平息了下来。
“火炮研究所已经完成了弹道设计工作,样炮12月底就能拿出来。”
周濂如是回答道,所谓90mm轻榴弹炮是西北为了取代现有师属75mm山野炮而研发的一种新式火炮,其在保留榴弹炮曲射功能的情况下拥有超过现有75mm山炮的射程,而且为了适应中国的道路情况,做了轻量化设计,就性能来说,将不逊于如今西北军在集团军一级配属的105mm野战炮,将成为西北师级的主力远程支援武器。
“如果能通过测试,预计在明年年中定型,明年年底前生产出第一批火炮,装备师属单位。”
“那么也就是说,想要大批换装的话,还要等到43年前后喽。”
这个时间点对戴季良来说并不是很迟,因此,他并没有对此督促,显然他要的是慢工出细活,而不是匆匆上马,又匆匆淘汰的样子货。
“好,我等你们的好消息。”
接下来众人回答火炮测试场的会议室,周濂继续做了火炮生产的一些汇报,汇报中诸如“年产88mm防空炮240门、105mm重野炮190门、155mm重榴弹炮160门”等一系列不可想象的数字震惊了所有的在场委员“这是赤|裸裸的威胁。”
在返回西安的火车上,原第十军团军团长向育仁如此对晋系的郭仰汾、杨虎城旧部的翁巨清等人抱怨道。
“西北这是准备撕破脸皮开始大兼并了,看起来你我日后只有当顺民的份了。”
“我看倒不至于。”
从国民党一方转投西北的湖北黄陂人方贤却摇了摇头。
“西北向咱们公开实力大约是因为前次那个美国军事观察团的原因,想来,美国人既然知道了,消息也瞒不住,所以索性拿出来震慑咱们,倒是张汉卿一唱一和,演了出好戏啊。”
跟向育仁同出一门的战地服务团副团长陈光藻冷笑一声:“这有什么区别吗,咱们已经是西北砧板上的鱼了,哪还有逃脱兼并的机会,不过是迟早而已,若是投的早或许还有一线机会,若是投得完了,怕是想翻身也难了。”
“西北想兼并诸侯不是什么秘密,任谁到了这一步都会如此做的。”
一直繃着脸的张自忠忽然幽幽的说道。
“不过,南面可不是咱们,人家自成体系,还有名分在,西北若想登顶,那才是迈不过的一道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