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卿啊,今天找你过来有两件事要跟你谈。”
戴季良拿起热水瓶给张学良倒了一杯水。
“王树常已经跟你说过了吧,军委会准备对东北军进行改编,你是怎么考虑的?”
“主席,王霆午的确跟我汇报过了。”
张学良用戴季良最新职务称呼对方。
“军委会给了东北军两个方案,一个是扩编方案,一个是缩编方案,说实在的,我很犹豫啊。”
所谓扩编方案并非是指东北军系统内的部队数目增加,而是将原来东北军第一、第二、第三军团所属第五十一军、第五十六军、第五十七军、第六十三军、第六十七军、第六十九军从原来的每军3个师缩编为每军2个师,多出来的6个师编组为预备十五军、预备十六军、预备十七军等3个军。
如此一来东北军名下的军一级单位就增加了,可以更多的安置高级军官,同时军直属部队也相应扩编,因此,称为扩编方案。
而所谓缩编方案是指取消东北军现有军团和军两级编制,编列成类似西北军现在实行的大(集团)军制,届时1个军将与现在的1个军团一样辖6个师及若干直属部队,不过6个军的军部肯定要被裁掉,因此,称为缩编方案。
只是这样的话,中低级军官或许可以被充实到基层去,但军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军副参谋长等一大批高级干部却没办法安置了。
戴季良不动声色的接口道:“两个方案的确各有利弊,那就看你怎么选择了。”
张学良明白,一旦部队扩编了,肯定会被戴季良以各种借口打散分调到各地去,从而变相的削弱自己对东北军的控制,甚至还有可能被西北当成炮灰给消耗掉。
但执行缩编方案的话,一大堆干部没处去,西北也不可能好心的安置,同样会使东北军上下离心离德,而且更可怕的是东北军的老人被自己裁减了,填补进来的下级军官又大多是西北陆校毕业的,那届时东北军的主导权还会掌握在自己手上吗?
只是现在戴季良已经逼着他表态了,所以张学良考虑了片刻还是决定选择相对有利的扩编方案,或许在张学良和他的幕僚们看来即便队伍被戴季良打散安置,只要东北军的老人马还在,他至少还能掌握住东北军,至于被各部会被西北当成炮灰消耗,想来若是东北军能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话,西北也没有借口不给予必要的补充。
“主席,你也知道我这边大多是能上不能下的。”
张学良叫了几声苦,最后说道。
“我觉得扩编方案比较合适东北军的现状。”
戴季良并不意外张学良选择眼前利益,因此,他抛出一番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来:“扩编方案,好吧,等一下我给宾南兄打个电话,就按扩编方案执行,你这边也让王霆午把军长、副军长、军参谋长的人选报上来,军委会考核一下,没有什么问题就下人事令。对了,预备十五军等部的军属炮兵你先内部调剂下,另外我让军委会给你配3个12.7mm防空机关枪营,至于其他特种兵,就在当地组建吧。”
张学良想了想:“要不把炮兵十七团所属的炮兵营分配到新编各军。”
“可以。”
戴季良点点头。
“干脆独立重炮兵第十一团也打散了分配给一、二、三军团如何?我记得这个团好像不全部装备的105mm重野炮吧,等等我让司马给你调配齐了。”
“那感情好了。”
张学良假模假样的道了声谢。
“老把叔,这第二件事情呢?”
“不急,这第一件是还没有说完呢,既然你选择扩编方案,我准备把新建的预备十七军调到山西,预备十六军和晋军1个军调往滇西参战,剩下的预备第十五军调往湘西北、梁东南。”
当然真实的调动方案还不止这些,譬如第卅九军刘和鼎部将调入山西、第五十六军朱家麟部将归还第十四军团庞炳勋部原建等等。
“你不要多想,主要是两个原因,第一原因是现在河南这边旱情严重,咱们不跟百姓争粮,但要养活这上百万人,后方的压力太大,需要分流一部分兵力。
第二个原因是云南那边侦听到密支那方向日军电台密度大增,判断日军将进一步加大在滇西的兵力,第九军已经调上去4个师,兵力有些紧张,希望你和百川兄这边也能出一份力,让咱们这个团体在美国人面前赚点面子。”